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心理專家:“吞釘男”系因渴求關注致人格異化

心理專家:“吞釘男”系因渴求關注致人格異化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期,一男子兩月內在蘇浙四地四次吞釘,因此被稱爲“吞釘男”。該男子之所這樣,系因渴求關注致人格異化。

心理專家:“吞釘男”系因渴求關注致人格異化

“吞釘男”爲何總愛編故事?

兩月內在蘇浙四地四次吞釘,明明自己吞釘卻總是聲稱被迫,甚至在11歲的時候便誣陷父親給自己投毒……本報連續報道的“吞釘男”查澄華的故事令許多讀者覺得匪夷所思,而心理專家卻表示,查澄華自幼的異常行爲也許只是爲了吸引父母的關注,但長此不加控制,最終演變成了人格異化。

關注查澄華的成長軌跡,4歲時的父母離異無法迴避,而從記者採訪的情況來看,查澄華起初是被判給母親撫養的,而後因爲母親經濟困難回到父親身邊。南京12355青少年服務檯心理諮詢師文清接受採訪時說,與成年人甚至學齡期的孩子不同,年幼孩子的滿足感更多的是來源於父母,查澄華4歲時便遭遇父母離異,當父母因爲離異,因爲生計而忽略他時,作爲一個孩童,會本能想吸引父母的關注。

正常的行爲自然不會吸引父母的眼光。這大概也印證了查澄華在11歲時謊稱遭到父親“投毒”。撒謊不是目的,得到關注纔是初衷。也許剛開始查澄華的確是這麼想的,但這種行爲不受控制地發展,最終導致的便是人格異化。

查澄華的故事令人牽掛而揪心,但我們更需要知道,現實生活中應如何避免類似不幸的發生。文清給出了自己的忠告:結婚前充分選擇,婚後,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後就不要隨心所欲。離婚不僅僅是兩個人的感情問題,弱勢而無辜的孩子需要保護,父母應當擔起這份責任。今年上半年南京婚姻登記的相關數據顯示,前6個月南京有10634對夫妻到婚姻登記處協議離婚,離婚平均年齡38.1歲,比去年提前了0.7歲。其中女性離婚的平均年齡是36.7歲,偏向年輕化。這也意味着,離婚時孩子的年齡也是偏小的。

文清表示,即使夫妻兩人真的無法繼續共同生活下去,那麼精力也不能完全被離婚時的對抗所牽扯,分配給孩子的注意力也不應該因爲離婚而減少。夫妻雙方必須要讓孩子知道,即使父母間的感情出現了問題,但對自己的感情是沒有變化的。離婚期間以及離婚後,千萬不要冷落孩子,更不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遺棄了。不要減少對孩子的關注,便是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記者 薛 玲)(來源:揚子晚報)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