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疾病早期干預 我們是否做了太多

疾病早期干預 我們是否做了太多

來源:男爵風    閱讀: 8.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科學報告,限於學術;科學鼓勵大膽質疑;一家之言;提供一個側面,不是全面;時間所限,舉例說明,點到爲止;敬請媒體完整解讀,切莫斷章取義,拜託。”在5月25日舉行的第六屆中國科協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主席韓啓德在主題報告前的一番叮囑,吊足了與會者的胃口。

疾病早期干預 我們是否做了太多

正如韓啓德所言,這份以“對疾病危險因素控制和疾病篩查的考量”爲題的報告,對當前我國疾病危險因素干預及腫瘤篩查的價值,具有“顛覆性”意義。同時,由於其羅列了大量實證,讓人不得不對這些全新觀點予以關注,並對相關問題進行重新思考。

疾病診斷的合理閾值在哪裏

“第一個問題,高血壓是病嗎?幾乎所有人舉手,但依據《辭海》對‘疾病’的定義,我說高血壓是危險因素而不是疾病。第二個問題,高血壓需要治療嗎?1/3的人沒舉手,理由是既然高血壓不是病就不用治療,但當我說進行降壓治療可降低25%~30%的心腦血管事件發生風險時,幾乎所有人舉起手。第三個問題,如果你患上高血壓,治療嗎?所有人舉手。”

報告伊始,韓啓德講述了2012年他在清華大學某論壇上,與醫學博士生互動的場景,並由此引出一個問題,即建立在概率之上的疾病危險因素干預,並不等於個體獲益。

韓啓德說,以高血壓爲例,我國40歲以上高血壓人羣10年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最高約爲15%。如上所述,通過危險因素控制,降低30%發生率,也就是將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降低到10.5%。這意味着100名40歲以上患者服用降壓藥物,只有四五個人受益,而其他人還要承擔藥物不良反應所帶來的風險。

以上結論是否提示危險因素篩查毫無用處?答案並非如此。韓啓德指出,每一種慢性病都有一定的發病概率,控制相關危險因素,疾病的發生肯定會有所減少。但在韓啓德看來,當前醫學界對危險因素的判斷標準讓人存疑。由此造成的結果是,“極少數人能夠通過危險因素干預而獲益,絕大多數人被過度診斷,有些人反而受到健康損害”。

“高血壓診斷標準定位在140/90毫米汞柱合理嗎?”韓啓德舉例說,2012年一項薈萃研究結果顯示,在對8000餘名輕度高血壓患者進行4年~5年降壓藥治療後,與不治療組相比,其總死亡率、冠心病發病率、卒中發病率、總心血管病發生率都沒有顯著差別。不僅如此,治療組有9%的患者因藥物不良反應而不得不終止治療。如果將高血壓治療起點放在150/100毫米汞柱,可減少大量人員服藥,從而減少相應的藥物不良反應。

什麼樣的癌症篩查纔有意義

癌症篩查成爲早防早治的重要抓手。但韓啓德對此也有不同看法,並給出大量佐證。

以前列腺癌抗原標記物PSA篩查爲例,2012年美國科學家發表了一項名爲“PLCO”的研究成果,結果顯示,每年接受一次PSA篩查的實驗組雖然每年前列腺癌檢出率比不做篩查的對照組增加12%,但10年後,兩組死於前列腺癌的患者數量卻沒有顯著差別。

“即便死亡率有所改變,個體受益也非常有限。”韓啓德進一步舉例說,2009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一項歐洲7國“ERSPC研究”,結果顯示,每4年開展一次PSA篩查,經過9年隨訪,可將篩查人羣前列腺癌死亡率降低20%。“但由於前列腺癌人羣死亡率爲每年0.3‰~0.4‰,因此,9年間兩組的實際死亡率相差僅爲0.71‰,這意味着每篩查1409人才能減少1人死亡。”

韓啓德表示,一些終生沒有徵兆、不產生麻煩的癌症,如果採用當前的篩查手段進行干預,或將造成過度醫療。2011年國外一項研究顯示,50歲男性意外檢出的腫塊,包括肺臟、腎臟、肝臟、甲狀腺在內,99%左右都不是致命性癌症,10年死亡風險幾乎都小於0.1%。

對於上述結論,韓啓德表示,癌症篩查的價值取決於不同癌症的病理特點。例如,結腸癌、子宮頸癌等作爲“漸進型腫瘤”,篩查後有一段時間可以進行治療避免腫瘤進展;而食管癌、乳腺導管內瘤等是“進展極快型腫瘤”,相比而言,前者的篩查意義高於後者。更重要的是,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甲狀腺癌、黑色素瘤等在內的絕大多數腫瘤都是“滯進性腫瘤”,或可與人體和諧相處。因此,患者能否從當前篩查手段中獲益,經濟效益比如何,還需進一步思考。

要下的功夫還有很多

如何減少疾病早期干預帶來的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韓啓德認爲,總的原則應該是針對低概率事件作出合理決策,提高包括危險因素干預以及篩查干預措施的效率。

韓啓德表示,首先應該尋找特異性更高的疾病易感性標記或疾病標記,使篩選範圍和干預範圍更明確地指向高危人羣。其次,要對多種危險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主要針對危險基線程度高的人羣採取干預措施。以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控制爲例,不僅取決於高血壓程度,還需要考慮血脂、血糖、生活方式、遺傳易感性等更多因素,以此來確定高危、低危患者。

此外,還應採取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干預方式方法;開展更多、更好地臨牀流行病學研究,並根據國情確定我國的診斷標準。韓啓德說,每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醫療經費支出是不同的,因此標準也應有所區別。

“最重要的是要解決醫療和健康的觀念問題。”韓啓德說,一方面應該從提高醫療綜合效率與社會效益出發,把有限的醫療費用花在刀刃上。另一方面,要擺正醫療定位,採取綜合措施提高健康水平,包括控煙、體育鍛煉等生活方式干預,飲水改廁治污等生活環境干預,保險、教育、生產安全等社會環境干預,經費保障、扶貧等經濟環境干預多方面。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