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專家闢謠:廣東登革熱疫情非長期化學滅蚊所致

專家闢謠:廣東登革熱疫情非長期化學滅蚊所致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專家闢謠:廣東登革熱疫情非長期化學滅蚊所致

 據廣東省衛生計生委13日通報該省疫情,今年共報告病例31136例,增幅有所下降。專家預計隨着天氣轉冷和加強防控等因素,疫情將逐漸減緩。爲何廣東今年登革熱疫情如此嚴重?有網友在網上熱議是否與長期化學滅蚊導致伊蚊有抗藥性有關呢?

專家稱不存在“抗藥性增強”、“伊蚊成優勢種羣”等情況

“害蟲防治工程師爆料:暴發登革熱是長期進行化學滅蚊的結果”一文在網絡熱傳,人們將信將疑。省市疾控部門的蟲媒防治專家迴應,並不存在化學滅蚊導致“抗藥性增強”、“蚊子‘變種’”、“伊蚊成優勢種羣”等情況;文章的立足點本身就不對,事實上昆蟲產生抗藥性的環節主要是在幼蟲時期,化學藥劑滅的是成蚊,並且只作爲應急控制而非常規措施使用,觀點嚴重不靠譜。

文中稱,“蚊子越滅越多”是其二十年滅蚊所看見的,而且隨着蚊子越來越難滅,使用的農藥就越用越高級,濃度越用越高,因此蚊子還發生了“變種”,可以肯定的是,“蚊子在農藥一代又一代的選擇下留強汰弱,對藥劑敏感的蚊子被淘汰,而耐藥性強的如伊蚊成爲優勢種羣。”

就此,省市疾控中心的蟲媒防治專家迴應,文中的不少說法不靠譜,呼籲別再傳了。省疾控專家指出,最重要的是,作者沒有意識到,昆蟲產生抗藥性的環節主要是在幼蟲時期,化學滅蚊導致蚊子越多、滅蚊越來越難,根本就沒有立足點。

進一步解析,伊蚊對殺蟲劑總體呈敏感或低抗性,在上述自身生物學特點原因外,還因爲伊蚊孳生於小積水容器中,如家庭水生植物、盆罐等,是通過翻盆倒罐、清除積水等措施消滅幼蟲,幼蟲接觸藥物機會相對小一些,客觀上減緩了白紋伊蚊產生抗藥性的進程。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