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跟着中醫養生原則“走” 包你健康長壽

跟着中醫養生原則“走” 包你健康長壽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中醫養生原則“走” 包你健康長壽

近年來中醫養生熱度持續升溫,人們跟着電視、書籍熱情地學習如何飲食、鍛鍊、防病,可養生的要領到底是什麼,很少有人能說清楚。其實,中醫養生不是幾個方子、幾味中藥、幾個穴位那麼簡單,它可歸納爲下列這些,只要做到這些你就可以健康長壽了。

一、適應自然規律。

“人與天地相應。”(《靈樞邪客》)人的生命活動是遵循自然界的客觀規律而進行的,人體自身具有與自然變化規律基本上相適應的能力,如果人能掌握其規律,主動地採取各種養生措施適應其變化,就能避邪防病,保健延衰。例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即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這種“順時攝養”的原則,就是順應四時陰陽消長節律進行養生,從而使人體生理活動與自然界變化的週期同步,保持機體內外環境的協調統一。

二、重視精神調養

1、 避免不良刺激

避免不良刺激,主要包涵着兩方面的內容:

其一,是要儘量地避免外界環境的不良刺激對人體的影響。因爲,一個優美的自然環境,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睦幸福的家庭氛圍等,有利於精神的調養。因而,要積極創建這種環境和氛圍,儘量避免來自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家庭因素等方面的不良刺激。

其二,要積極地治療軀體性疾患,防止其內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軀體疾患既可給患者造成痛苦等不良刺激,重病或久病常易形成患者的精神負擔,其內源性刺激還可產生異常的情志變化,加重病情,影響康復,遂致早衰。

2、提高自我心理調攝能力

過激、過久的情志刺激,只有在超越人的心理調節範圍時才能成爲致病因素。人的心理調節能力,首先與人的“志意和”密切相關。亦即《靈樞本髒》所說的:“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具體言之,“志意和”與人羣中個體的氣質、性別、年齡、經歷、文化思想修養等密切相關,從而表現在對情志致病的耐受性、敏感性、易發生性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而要求人們能通過養生活動善於自我心理調攝,通過經驗認識及思想活動過程來轉移情緒情感反應,消除其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心境。

三、房事有節。

男女兩性的性生活是先天賦予的本能,是人類種族延續所必須的,而且男女從青春發育期開始就自然地產生性行爲的慾望,這是腎中精氣充盈的表現。性生活適當,不但有利於個人的健康,同時對民族的繁衍昌盛,社會和家庭的安定和睦都有重要意義,所以歷代醫家未有不重視性生活者。

自古以來,人們皆主張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說明性生活是必須的,是順應自然的。如果成年之後,沒有適當的性生活,不但生理上得不到滿足,日久易釀成疾病;而且在心理上由於所欲不遂,隱曲難伸,易形成氣機鬱滯之證。古代醫籍中每有論及寡婦、鰥夫之病者,認爲肝失疏泄者居多,其緣故即在於此。

由於性生活要消耗腎精,因此必須節制。腎中精氣是人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全身陰陽之根本,過於消耗,必致虧虛,往往導致性機能減退,全身虛弱,甚至早衰,故腎精不可不惜。

四、注意形體鍛鍊。

形體的鍛鍊,不僅可以促進氣血的流暢,使人體筋骨勁強,肌肉發達結實,臟腑功能健旺,增強體質,還能以“動”濟“靜”,調節人的精神情志活動,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因而,運動養生是養生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的內容。

對於形體的鍛鍊,一般要求運動量要適度,做到“形勞而不倦”。並且要求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方能收到動形以養生的功效。

五、謹和五味。

“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情爽志以資氣血”。(《備急千金要方》)因而,前人十分重視飲食養生。食養,亦需遵循一定的原則:

1、辯飲食之宜忌

《金匱要略》曾經指出:“凡飲食滋味以養於生,食之有妨,反能爲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說明已認識到了飲食與人體健康之間存在着宜與忌、利與害的辯證關係。因而,辯飲食之宜忌是食養的原則之一。一般說來,體質偏熱者,進食宜涼而忌溫;體質偏寒者,進食宜溫而忌涼;平體之人,宜進平衡飲食而忌偏。

2、平衡膳食

安身之本必資於食,而機體對於營養物質的需求則是多方面的。含有多種豐富營養的飲食物可以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可以推遲衰老的發生,可以減少因衰老而招致的多種疾病,因而,要求食養中膳食的調配要儘可能地全面、合理、互補,即平衡膳食的原則。例如:《素問藏氣法時論篇》記述的“毒藥攻邪,五穀爲養,五果爲助,五畜爲益,五菜爲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已經包涵着在食養中飲食調配要求營養全面、合理的認識。

六、防止病邪侵害。

慎避外邪,是寓於養生學中的一條重要原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素問上古天真論篇》)其二是要注意“避其毒氣”,以防止其致病和“染易”。其三是實施藥物預防等。如:早在《素問遺篇刺法論篇》中就已有“小金丹……服十粒,無疫幹也”的記載。至於近代採用藥物預防傳染病及某些疾病的發生與流行,其內容更爲豐富,構成防病養生活動中重要的一環。

總之,養生的特點是強調個體行爲,所採用的方法應因人之不同採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所謂“審因施養”,“因人施養”,在羣體中並不強求統一。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