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死而復生?首例人體低溫保存

死而復生?首例人體低溫保存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相信未來可以讓死人復活嗎?最近一名男子爲了讓自己的妻子復活,將其低溫保存等待復活的時機。

死而復生?首例人體低溫保存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她正以頭朝下的姿態沉睡在容積2000升的液氮罐內。那是-196℃的極低溫,時間的流逝,幾乎不會再在她身體上留下任何痕跡。

和展文蓮的暫時居所隔了一條走廊的,就是山東省臍血庫。十萬餘份臍帶血造血幹細胞被保存在此,它們像一份份高額的生命保險,被用到的概率很低,但——“萬一呢”?

沒人說得清未來會怎樣。桂軍民保存妻子的遺體,也是對未來的押注——從理論上來說,被冷凍的人或許可以復活。

桂軍民希望妻子能快點醒來。他們都只有49歲,都算年輕。但他又很清楚,這事急不得。“要等她這個病能治了再醒,不然沒意義。醒過來也沒意義,對吧。”桂軍民重複着,像在提醒自己。

這是我國首例本土冷凍並等待復活的“病人”。

死而復生?首例人體低溫保存 第2張

2017年5月8日凌晨4時1分,展文蓮的呼吸和心跳停止,主治醫生宣佈病人已經死亡。

但她還要再經歷一場手術。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銀豐研究院)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臨牀專家行動起來。他們向展文蓮體內注射抗凝、抗氧化和中樞神經營養等藥物,並通過循環系統快速輸注冰鹽水爲其進行物理降溫,同時實施氣管插管,啓動呼吸機和美敦力菲康心肺復甦機Lucas2等心肺支持設備,以保障她身體的供血供氧,維持機體生理功能。

之後,展文蓮的遺體被送上救護車。警燈閃爍,救護車從齊魯醫院東院區駛離,開向銀豐研究院。

在那裏,展文蓮要經歷冷凍前最爲關鍵的步驟——灌流。

美國專家阿倫?德雷克(Aaron Drake)對即將開始的程序並不陌生。來到銀豐研究院之前,他已經在美國最大的人體冷凍機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Alcor,以下簡稱阿爾科)工作了近十年,參與了70多例人體冷凍手術。

在他看來,“死亡”不是一個瞬時概念,也並非不可逆。就算心臟停跳、呼吸停止,人的身體和大腦,還“活”着。在阿爾科,冷凍人被稱爲“病人(patient)”。

死神的鐮刀已經揮下,但傷口還未擴大。阿倫?德雷克一直做的,是給這死亡的進程按下暫停鍵。但在人體進入最後的低溫保存階段之前,他必須儘可能保證,“病人”不受或者少受冷凍損害。

冷凍最大的敵人,是水在低溫下結成的冰晶——冰晶會刺破細胞內壁,造成極大損傷。所以,冷凍機構必須用特殊的防凍劑置換人體內的血液和水分。

和阿倫?德雷克一起上陣的,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心外科醫生、麻醉專家以及體外循環灌注師。他們從展文蓮的頸部和股部建立雙通路體外循環,在特製的低溫手術檯上,將其體溫降低到18℃左右。

然後,透明的、乳白色的防凍劑,緩緩注入展文蓮體內。降溫仍在進行,防凍劑變得越來越濃稠。它會成爲固體,但它不會結冰。這個過程,叫做“玻璃化”。

灌流最終完成,已是近6個小時之後。接着,展文蓮的身體被轉移到大尺度程序降溫牀上。阿倫?德雷克對這張牀讚賞有加,美國阿爾科沒有這樣的設備。

這是世界上唯一一臺可以連續將整個人體從常溫降到-190℃左右的自動控制設備。它使用液氮蒸氣進行快速降溫,配置了多個溫度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數十個位置的溫度變化。

死而復生?首例人體低溫保存 第3張

至於復活,還是一個太遙遠的話題。

在實驗室,哪怕是像小鼠、兔子這樣的動物,目前還沒有完整的低溫冷凍再復活的案例。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靜曾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能成功實施低溫保存的只有相對簡單的生物學對象,連人體器官的低溫凍存都非常困難,遑論人體。

冷凍人體,在賈森看來是低溫生物學發展的終極目標,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細胞能凍,下一步就是組織器官,再下一步,就是人體。賈森強調,“人體冷凍”只是一種通俗化表達,更爲科學的表述,應該是“人體低溫保存”。

其實,從2013年開始,銀豐生物就開始接觸人體冷凍。團隊去往俄羅斯和美國的人體冷凍機構參觀,還和他們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美國兩大人體冷凍機構——阿爾科和人體冷凍研究所(Cryonics institute)均成立於上世紀70年代,到2017年8月,兩家機構已經冷凍了200餘名“病人”。

參觀之後,人體冷凍的神祕面紗也隨之褪去。銀豐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坦言,無論是硬件設備,還是對低溫生物學的理解,他們都並不比那些名聲在外的冷凍機構差。“怎麼說呢,他們(美國和俄羅斯)做的,還是太粗糙了。”

在展文蓮遺體被轉運到液氮罐長久低溫保存之前,他和家人隔着低溫保存庫的玻璃看了她一眼。

只有十幾秒的時間。

因爲灌流的原因,妻子看起來稍稍瘦了些,但幾乎和生前一模一樣。她神情安詳,就像睡着了。

桂軍民對站在身邊的兒子說,可以放心了吧。

他希望這只是一場“生離”。雖然桂軍民親手簽署的知情同意書裏明確寫着:“銀豐研究院沒有保證、擔保或承諾生命延續研究計劃在未來一定會成功,也不能準確預測未來醫學科技的發展時間表,復甦技術基於未來醫學技術的巨大進步。”

桂軍民自己也加入了生命延續計劃。他想,萬一妻子要在很久之後才能醒來,那她誰都不認識,也太孤單了,“得去陪陪她嘛”。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