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共享單車運維工的一天:日均走3萬步 看違停照片5秒辨地點

共享單車運維工的一天:日均走3萬步 看違停照片5秒辨地點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共享單車運維工的一天

洗把臉,啃幾口麪包,看看手機上的天氣預報,“清晨有雨”,樑錚趕緊揣上了給同事們準備好的一包雨衣。凌晨三點半,推開家門,開車上路,一天的工作開始了。作爲一名共享單車的運維人員,他下班回家時將會是近20個小時之後了。

共享單車運維工的一天:日均走3萬步 看違停照片5秒辨地點

日均3萬步,“舉鐵”4000斤,練就“活地圖”

天亮前的“戰鬥”爭分奪秒

樑錚是ofo小黃車的東城區運營負責人,也是ofo在二環內200名運維工的統籌調度人之一。這200多名運維工組成的“單車護衛隊”,負責把二環內所有亂停亂放的單車歸位,並把過度堆積的單車調動到需要單車的地方。

建國門、東單、王府井、天安門、前門、崇文門……凌晨4點之前,他得在長安街周邊的熱門網點完成每天的第一遍“巡檢”,“確保每個容易積車的點都有我們的人。”

4點剛過,看到穿着ofo工作服的運維人員按時到崗,完成一圈巡檢後,他來到天安門東廣場附近,和幾名同事迎接即將到來的第一波高峯。

“馬上要‘上車’了,抓緊把昨晚滯留的車處理完。”樑錚和同事們一塊兒把隨意停放在劃線區外的單車裝車拉走。他所說的“上車”,是隨參觀升旗人羣涌來的一波共享單車停車大潮。爲了趕上五點半左右觀看升旗儀式,大量遊客會在清晨到達天安門廣場。可是,用時方便,騎完隨手一扔——這導致廣場周邊大量共享單車密密麻麻堆在禁停區。

於是,樑錚和同事們必須和太陽“賽跑”,在升旗儀式開始前一個半小時到崗。

雙手抓牢車架、肩膀發力擡起單車、裝至車上碼放整齊……運維師傅們完成這麼一套動作,整個過程不超過3秒鐘。何必這麼搶時間?“有一輛車停在不該停的地方,很快就會有人效仿。”樑錚說。

光清理還不夠,他們還要充當引導員。“您好,這兒不能停車,麻煩您停到那邊的劃線區。”樑錚對一位中年遊客提醒道。但這位遊客沒有理會,停下單車,拔腿翻越圍欄,抄近路向旗杆處奔去,單車被留在了馬路上……

看違停照片5秒內辨地點

中午11點,騎着工作座駕——一輛小黃車,樑錚的關注點也從天安門廣場轉向了商場、步行街區域。

“南池子附近有幾輛車違停。”樑錚手機上收到同事一條微信消息,並立刻調度附近的運維人員,5分鐘後處理完畢。“二環內,不管哪個角落,只要有人反映亂停、堆積問題,10分鐘內我們肯定能到場處理。”提到10分鐘這個時間“紀錄”,樑錚頗有點兒自豪。

之所以能夠實現“10分鐘到場”,與線上大數據和線下運維人員串起的“網格”分不開。在二環內的區域,白班150人、夜班50人,每個運維人員都會與相應的網格相對應。作爲統籌人,樑錚的工作溝通微信羣裏,城管、交警、天安門管委會、街道、寫字樓物業等各個單位都會隨時跟他聯繫,第一時間互通單車亂停放的信息。

半年的單車運維工作,樑錚訓練出一項識圖的“特異功能”。當一張顯示有單車違停的照片放在面前,他能在5秒鐘之內辨別出照片拍攝於二環內的哪條街道、哪個路口。“我這也能跟人工智能PK一下了吧?”樑錚打趣說。各個熱門區域的哪個寫字樓、商場或是路口在哪個時間裏容易積車,他腦子裏早有了張“活地圖”。

進入夏天,單車運維人員每天更經受着體力的考驗。爲了第一時間把亂停放的車歸位,他們需要時刻在街道、衚衕裏奔走,幾乎要一整天暴曬在太陽下。酷暑裏,樑錚和團隊同事六十餘人一天要用掉20盒藿香正氣水。一天下來,樑錚的微信運動計步器每天得有3萬步。

爲了把衚衕裏、街道邊等犄角旮旯裏藏着的單車解救出來,他們往往需要手動把車扛出來,再扛到車輛方便穿行的大路上。平均一位運維師傅每天得搬運150到200輛車,相當於“舉鐵”4000斤。

“誰願看見自家門口亂?”

用戶騎車圖的是個方便,可背後的運維、保障工作卻要比想象中複雜得多。

樑錚在工作裏就遇到不少一時難以解決的苦惱。比如說,各家單車企業對於線下運維的投入力度、意願不同,相互之間也缺乏互通機制。“每天緊趕慢趕整理完我們的小黃車,發現還有不少橙的藍的綠的堆在那兒。”樑錚說,遇到這種情況,有餘力的時候他會盡量幫着歸置歸置其他家的車。“要是隻顧自家車,別家車該堵路的還是堵路,那我的工作不也白乾了?”

但畢竟人力和精力有限,每天自家的單車運維工作量就不少,面對各家“彩虹單車”留下的負擔,樑錚還是感到有些力不從心。

在樑錚一天的工作過程中,只要有推薦停車點的劃線區,大多數人都會把單車停在相應區域。即便騎車人沒有看到,經過單車運維人員的提醒,絕大多數用戶也會規範停車。然而,由於停車推薦點劃線區需要多個部門合作進行測繪,在北京的不少區域,還是缺乏這樣的共享單車推薦停車區域。在一些已有推薦停車區的地方,也因缺乏人工引導、提示等原因,導致騎車人“忽視”劃線。

“線上和線下,技術和人工,結合着來才最有效。”樑錚感嘆。

1987年出生的樑錚是個“85後”,對“共享單車”這個新事物很有感情,“挺方便,挺好一事兒,不想讓它招罵。”樑錚說。讓他感動的是,小區裏的熱心大爺大媽、寫字樓保安們,也常常成了他們“規範停車護衛隊”裏的一分子。“有些用戶把單車藏得太好,我們都找不着,大爺大媽們可幫了大忙。他們跟我一樣,誰願意看見自家門口亂?”(本報記者 孫奇茹)

原標題:共享單車運維工的一天:走3萬步 “舉鐵”4000斤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