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武漢現雙嘴怪魚 經證實是後天形成

武漢現雙嘴怪魚 經證實是後天形成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核心內容:近日,武漢驚現“雙嘴怪魚”。這條魚長了一隻扁扁的嘴巴外,下頜還長了另外一張“嘴”,獨特的長相令不少人覺得好奇。3日,在白沙洲大市場開魚行的朱先生捧着一條雙嘴怪魚,十分驚訝的說“這條鮰魚竟長了兩張嘴,我開了20多年魚行還是第一次見。”。這條鮰魚乍一看與普通鮰魚無異,嘴巴兩邊長了兩根長鬚,下頜部位還長了4根鬚。下頜部位竟然還有一隻三角形的“大嘴”,跟口腔連成一體。

武漢現雙嘴怪魚 經證實是後天形成

朱先生介紹,前晚他從洪湖拉來一車鮰魚,放入魚池時,他意外發現有一條魚長相奇特。這條鮰魚除了和其它魚一樣,竟然長了兩張嘴,朱先生在白沙洲大市場開魚行,已有20多年。這是他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長了一隻扁扁的嘴巴外,下頜部位竟然還有一隻三角形的“大嘴”。跟口腔連成一體。多名魚行老闆均表示,他們是第一次遇見這種怪魚。“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武漢現雙嘴怪魚 經證實是後天形成 第2張

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何緒剛教授表示,他看過照片後稱,這應該是一條斑點叉尾鮰,下頜的“嘴巴”應該是魚被銳物戳破一個口子,傷口癒合時發生病變引起,並非先天變異。鮰魚又名長吻鮠,屬鮎形目,鱨科,鮠屬。不同的地方,鮰魚有不同的叫法,上海稱“鮰老鼠”、四川名“江團”,貴州則喚之爲“習魚”。

一般生活於江河的底層,覓食時也在水體的中、下層活動;冬季多在幹流深水處多礫石的夾縫中越冬。長吻鮠爲肉食性魚類,主要食物爲小型魚類和水生昆蟲。達到性成熟的最小年齡爲3年,一般爲4~5年。

武漢現雙嘴怪魚 經證實是後天形成 第3張

成魚每年3~4月開始成熟,便上溯至礫石底的河水急流處產卵。產卵期爲4~6月,8月左右下退。懷卵量1~10萬粒以上不等。長江的產卵場較集中於中游的荊江河曲以及上游的沱江等江段。通常爲300~500毫米,前4年生長快,後4年即減緩。

壽命較長。已知的最高年齡爲22齡,性成熟較遲,最小成熟年齡3齡。產卵期爲12月至翌年1月,產卵時水溫2℃左右。產卵時選擇在冰下1~3米的沙質或砂礫質的河灘進行, 棲息於湖泊的江鱈也洄游到河道中產卵。

武漢現雙嘴怪魚 經證實是後天形成 第4張

產卵時,雄魚首先達到產卵場,經3~4天雌魚纔來,雄魚多轉圈追逐雌魚,轉圈後雌雄魚分別顫動身體產卵排精,產卵活動多在夜間進行。懷卵量隨魚體的大小相差懸殊,體長340毫米懷卵量5.7萬粒,體長870毫米懷300萬粒,仔魚的孵化期長,約60天,初孵仔體長3.

8~4.3毫米。兇猛肉食性魚類,且是夜食者。體長50毫米的幼魚以浮游類、毛翅類、雙翅類等的幼蟲爲食。成魚完全以魚爲食。幾乎無選擇性,在食物缺乏時相互殘食。

武漢現雙嘴怪魚 經證實是後天形成 第5張

長吻鮠的生長速度較快,爲同類魚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最大個體可達15公斤,常見者多爲2~4公斤。在長江流域的漁獲物中所佔比重較大,而中下游顯著多於上游地區。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