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親人骨灰可制”生命晶石讓你”隨身攜帶,你接受嗎?

親人骨灰可制”生命晶石讓你”隨身攜帶,你接受嗎?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將親人的骨灰做成生命晶石,成爲飾品讓你隨身攜帶,你願意嗎?據瞭解浙江省殯葬協會推廣了全新骨灰處理方式,將骨灰製成生命晶石。早先這項工作在許多地方早已推行,但是許多網友紛紛表示死者應入土爲安,不支持這種骨灰處理方式,大家怎樣看呢?

在歐美國家,不少家庭會將晶瑩透明的生命晶石帶在身邊,或加工成飾品隨身攜帶以紀念逝去的親人。這項服務最早源於美國,後傳入日本、澳大利亞和我國臺灣與香港等地。

什麼是生命晶石?

骨灰高溫熔融後晶石化

可根據逝者親屬要求定製形狀

那麼,這種生命晶石是怎麼樣的呢?

浙江省殯葬業協會工作人員陳女士告訴記者,生命晶石是骨灰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生命晶石在超高溫下,骨灰熔融高壓緻密後,冷卻凝結形成的晶石狀圓珠。生命晶石源於骨灰但異於骨灰,雖然兩者所含化學元素相同,但物質結構不同,陳女士解釋,“與骨灰相比,生命晶石的容積只有原來的10%-15%,製作生命晶石的時間只需一個小時。”

親人骨灰可制”生命晶石讓你”隨身攜帶,你接受嗎?

生命晶石

“灰白色的骨灰經晶石化後,因所含微量元素的不同而顏色迥異,有的晶瑩透明,猶如琥珀,有的多色交雜,猶如雨花石,有的則與普通石頭相仿,很具美感。”陳女士表示。

據瞭解,骨灰高溫熔融後選擇特定形態的坩堝中予以冷卻,生命晶石又可呈現不同的形狀,或如佛珠,或如心形,或如飛龍、奔馬等。這一點可以根據逝者親屬的要求而定製,使得深化加工後的生命晶石真正體現“紀念石”的概念。

陳女士表示,正因爲生命晶石是來自於逝者骨灰,因此晶石本身既可代替骨灰安葬,也可作爲逝者的一種紀念物品,晶石特殊的雙重意義讓它可以節地安放,也可以紀念展示。

普通百姓能接受嗎?

上海去年推廣生命晶石

已爲200餘戶家庭提供服務

其實,生命晶石在中國已經開始推廣,省殯葬業協會陳女士告訴記者,就在去年,上海一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已爲全國21個地區200餘戶家庭提供服務,服務人羣七成以上爲老年人。

親人骨灰可制”生命晶石讓你”隨身攜帶,你接受嗎? 第2張

生命晶石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去年清明節,這家生命晶石工作室的第一位顧客小孫將逝去的父親帶回了家,他帶回的不是骨灰盒,而是129顆生命晶石。

“骨灰就是我們寄託先人的一個載體,只不過生命晶石是用另外一種形式展現給你,可以實打實地看見他。”小孫表示,他把父親的晶石帶回家,可以隨時隨地祭拜。

據瞭解,去年上海的生命晶石工作室在掛牌首日就有4個家庭前來預約,之後,又有來自北京的家庭前來預訂,可見市民對此接受度不低。省殯葬業協會陳女士表示,生命晶石項目若推廣下去,達到一定規模,自然能同其他節地生態葬一樣進行分流,不僅節省了購買墓地的費用,也給後代留下了寶貴的土地資源。

百姓聲音

是否能接受將骨灰做成飾品?

反對者目前佔大多數

親人骨灰可制”生命晶石讓你”隨身攜帶,你接受嗎? 第3張

祭奠親人

就在昨天下午,杭州知名論壇對“你能接受家人的骨灰做成飾品嗎?”進行投票調查,討論十分踊躍,短短2個多小時,就有近4000位網友參與投票,其中52%的網友表示“不能接受”,24%的網友表示“可以接受”,另有22%的則認爲“還需觀望”。

杭州市民李小姐:願意把親人帶在身邊,特別是母親。

網友小毛說:如果工藝可以再精良一些,把生命晶石作爲飾品也是挺不錯的選擇。

理性派網友代表“兔小白”表示:其實這東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好多失獨家庭父母肯定放不下心中執念,與其每年去看冰冷的墓碑,不如這樣做成一件美麗的飾品,讓這份美好繼續下去。

不過,很多網友表示將骨灰帶在身邊瘮得慌。

網友“傻魚兒”表示:感覺把骨灰還是入土爲安的好。

網友“喵喵咪”則提出疑問:把親人封印在寶石裏好嗎?或許他們喜歡自由呢!

專家說法

這並不是一個強制性過程

只是爲了讓百姓多一種選擇

再過一個月,又要到清明節了。

浙江省社科院社會學所教授楊建華認爲,祭奠先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一直傳承下來的文化,也是一種習俗的綿延,“這裏面除了有對先人的緬懷,還有更多是對生命的尊重,因此,浙江能多一種讓人們紀念親人的方式是非常好的。”

楊建華說,他也聽說了有人不能接受這種將骨灰帶在身邊的方式。“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強制性過程,也並不需要每一個市民去接受,政府推廣這一服務,只是爲老百姓多了一個尊重生命的方式而已。最後到底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安頓親人身後事,還是老百姓自己說了算。”

對於有的人來說,死者爲大,親人遺骨應當入土爲安。對於有的人來說,將遺骨製成生命晶石隨時佩戴身邊,更能表達自己對逝者的思念之情,大家各執一詞。但無論哪種骨灰處理方式,都表達了大家對逝去生命的尊重。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