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我國癌症死亡率高達80% 這個數據還在上升

我國癌症死亡率高達80% 這個數據還在上升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站訊】第21屆世界抗癌大會的主題是“預防可預防的疾病,治療可治療的患者,通過系統付諸實現”。

我國癌症死亡率高達80% 這個數據還在上升

在會議上,專家們不僅發佈了肺癌、肝癌、乳腺癌、消化道系統腫瘤等全球高發癌症的最新治療進展,還重點關注癌症預防、篩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臨終關懷等議題。

不良習慣佔致癌因素的35%

國際抗癌聯盟發佈的數據表明,2008年,全球有1270萬人患癌,死亡人數高達760萬。世界範圍內因癌症死亡的人數,比艾滋病、瘧疾和結核病加起來還要多。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預計到2030年,每年將出現2600萬新增癌症病例,癌症死亡人數將達到1700萬,中低收入國家將成爲癌症肆虐的“重災區”。

國際抗癌聯盟主席大衛·希爾教授指出,大約4成的癌症是由3個方面因素引起的:生活方式因素、傳染病等感染因素、職業或環境因素。很多專家表示,全球1/3的癌症是可預防的,但需要政府、個人和醫學界緊急行動起來,阻止癌症死亡人數的上升。

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希山指出,在引發癌症的生活方式因素中,吸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項可預防致癌因素。全球肺癌死亡人數中,80%至90%由吸菸導致,在發展中國家這個比例達到30%。而在預防方面,目前只有9%的國家要求在酒吧和餐館禁菸,65個國家報告稱未實施任何國家級無煙政策。

國際抗癌聯盟前主席大衛·黑爾說,“我無法告訴你經常食用哪些食品可能導致癌症,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飲食過量會導致肥胖,而肥胖是導致癌症的原因之一。”

美國癌症權威研究機構的報告指出:不良習慣佔致癌因素的35%。有鑑於此,重視生活方式的防範,就能讓很多人遠離癌症。#p#副標題#e#

80%患者錯過最佳診療時機

國際抗癌聯盟發佈的《中低收入國家獲得癌症治療的現狀——全球癌症防治的重要部分》調查報告指出,目前超過一半的癌症患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國家,這一數字到2030年將上升到70%。

報告指出,癌症患者生存率以及能接受何種治療手段,往往與患者所生活的國家或地區有很大關係。在所有中低收入國家中,患者都缺乏提高癌症生存率的治療手段,包括化療、手術以及腫瘤藥物等。中低收入國家中,多達80%的癌症患者因爲不同程度缺少防癌知識和醫療服務,造成晚診晚治,與最佳診療時機失之交臂。在高收入國家應用的可顯著降低癌症死亡率的新型治療方案和醫療設備,由於價格高昂,在中低收入國家中無法推廣。到2050年,預計中低收入國家的癌症死亡人數將佔到全球癌症死亡總人數的3/4。

介入專家王榮華表示,治療腫瘤關鍵在於“首診+綜合”。“首診”包括用先進、綜合的癌症診斷方法儘快確診,確診後首次就由具有綜合治療實力的醫院接診,制定出最佳治療方案;“綜合”就是“腫瘤的綜合治療”,其實質是規範化治療,同時配合機能鍛鍊、營養調節和心理治療,真正提高腫瘤的診療水平。

癌症成我國居民第一死因

衛生部部長陳竺在開幕式發言中說,癌症已成爲中國城市和農村居民的第一位死因。我國癌症發生率正處於快速上升期,每年癌症發病人數約260萬,死亡180萬人。

目前中國癌譜已經兼具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癌症的流行特點,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和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5種癌症殺手。農村地區癌症患者死亡率明顯高於城市,而癌症高發地區多集中在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

在發展中國家,約22%的癌症死亡由傳染病導致,這一數字在工業化國家中爲6%。普及疫苗和其它預防措施,可挽救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極大降低癌症發生率。目前我國正積極推動乙肝疫苗接種、對女性進行宮頸癌普查等,還建立了149個腫瘤登記點,覆蓋我國11%的人口,爲掌握癌症流行趨勢以及制定預防措施提供了參考,以有效遏制癌症的上升趨勢。

關於癌症的十個知識

1. 癌症有100多種,身體的任何部位均可能受到侵襲。

2. 2008年,有760萬人死於癌症,佔當年全世界死亡人數的13%。

3.在所有癌症死亡中,有70%以上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4.造成男子死亡的5種最常見癌症爲肺癌、胃癌、肝癌、結腸直腸癌和食道癌。

5.造成婦女死亡的5種最常見癌症爲乳腺癌、肺癌、胃癌、結腸直腸癌和宮頸癌。

6. 菸草使用是全世界癌症的單一最大可預防原因。

7.全世界有1/5的癌症是由慢性感染引起的,例如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宮頸癌和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癌。

8.如能及早發現和充分治療,有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治癒。

9. 如果應用目前關於疼痛控制和姑息治療的知識,可幫助需要緩解疼痛的所有患者。

10. 通過不使用菸草、健康飲食、身體活動和防止造成癌症的感染,可預防40%的癌症發生。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