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歷史朝代 > 人們變醜和變笨的原因 諾獎得主們研究出來了

人們變醜和變笨的原因 諾獎得主們研究出來了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0月2日,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頒佈了。獲獎者是傑弗理·霍爾(Jeffrey C. Hall)、邁克爾·羅斯巴殊(Michael Rosbash)、和邁克爾·楊(Michael W. Young)。

他們獲獎的研究是:爲什麼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開始變醜變胖變笨了?而原因也很簡單:熬夜!

人們變醜和變笨的原因 諾獎得主們研究出來了

熬夜

這三位科學家深入鑽研了我們的生物鐘並且闡釋了它內在的原理,闡釋了植物、動物以及人類如何調節自己的生物節律使其與地球的旋轉保持同步。

同時還列出了當生物節律與地球的旋轉不同步時,所能造成的影響。

翻譯成人話就是:“他們解釋了一下爲什麼半夜總有人不睡覺而是修仙,以及修仙所造成的危害。”

可能有人會覺得,熬夜多大點事,自己身體好着呢,只要熬夜之後多休息,再補回來就行了唄,怎麼可能還變醜變笨呢?

如果你這樣想,那可太天真了……

因爲隨着研究的深入,三位科學家發現,晝夜節律的紊亂,與內分泌代謝疾病,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嚴重的腦部疾病,例如阿爾茨海默病,乃至腫瘤的發生發展都有關聯。

簡而言之,2017年如此重磅,受全世界關注的諾貝爾醫學獎,其實就在告訴所有人一件很簡單的事: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按時吃飯,到點睡覺,別熬夜了!

到底這個神奇的生物節律是怎麼研究出來的呢?

人體內有神奇的時鐘基因

說起這三位獲獎者對生物鐘基因的研究,那可要從2003年開始說起了。

當時傑弗理·霍爾教授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科學部門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他研究的就是一個奇怪的經常早睡早起的家族。

這個家族成員總在凌晨3、4點起牀,晚上6、7點就睡覺。這和大部分人的生活習慣大不相同。可是奇怪的是,他們這種獨特的生活習慣源於家族成員身上的一種名爲“PER2”的基因發生了突變,這是一種管睡覺的基因,正是這突變導致他們的早起早睡。

研究人員爲了更具體的研究這種睡覺基因,就把這種基因轉到了小白鼠的身上。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擁有這種基因的小白鼠不僅開始早睡早起,而且吃嘛嘛香。

研究人員發現,小白鼠擁有這種睡覺基因之後,連帶着管吃飯的PER1基因也突變了,而因爲吃得更多,還導致了這羣小鼠發胖,肥胖問題緊隨而來。

此類基因又稱時鐘基因。在正常情況下,它們會在相同的時間打開和關閉,以保持睡眠和飲食週期的均衡。

但如果其中有基因發生突變,就將打破這一環節,從而使得機體的各種生物鐘不能步調一致。

諾貝爾獎委員會表示:“(獲獎的)傑弗裏·霍爾等三人的研究是先驅性的,他們克隆出時鐘基因,讓大家進一步認識到這種神奇的規律現象。”。

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

有關睡眠的奇妙故事還沒完。獲獎者之一的邁克爾·羅斯巴殊教授,說起了一組罕見病例。近二十年來,各國醫生髮現了一些“睡不着覺的家族”,這些家族的人得了怪病,就是至少三四十年都沒好好睡過。

他逐漸發現,這些罕見病人的大腦下丘腦、杏仁核等區域存在着控制節律的基因突變或紊亂。

“我們已發現一些經典的節律基因,它們很精細地工作着,相互鉗制,此消彼長。它們還通過大腦神經調控着全身的器官,讓大家有節律地工作着,由此也形成精妙的外周節律環,這樣全身其實存在着大量的節律相關基因。

一旦打破,會出現問題,疾病可能匍匐而來。”

一個行爲可以由基因來控制

生命體適應地球環境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感知並適應地球各種週期的變化,比如晝夜節律(夜伏晝出)、季節變化(冬眠)等。

這種行爲幾乎普遍存在於從低等到高等的各種生命體內,細菌、藻類,直到哺乳動物,乃至人類。

“在這一發現之前,人們從未想到過,一個行爲可以由基因來控制。”

人們變醜和變笨的原因 諾獎得主們研究出來了 第2張

熬夜

這三位獲獎者在領獎時說,自從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大家知道基因可以控制生命體的一些基本特徵,比如種子的大小、眼睛的顏色等,

但一種相當複雜的行爲也可以由基因來控制,這還是第一次。

這也是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給晝夜節律的研究領域,儘管生命科學界的同行已經期待了好多年,感到這個領域應該獲獎,因爲它涉及到了如此基礎的生命活動,已經成爲一項經典研究。

“其實,最應該得這個獎的是美國分子生物學家西摩·本澤,他已在2007年去世。”這三位獲獎者在領獎時說,“我們基本都是本澤的晚輩。”

上世紀七十年代,本澤曾在果蠅身上發現通過基因變異,可以將果蠅的生物鐘調快、調慢,甚至關閉。

雖然這未解釋生物鐘如何運作,但卻踏出了關鍵一步。

在這個基礎上,1984年,三位獲獎者發現並克隆出了這個基因,將其命名爲PER,週期基因(period gene)的縮寫。

隨後,他們又發現了一系列相關的生物鐘基因。邁克爾·羅斯巴什解釋,控制生物鐘的基因彷彿構成一個鐘擺,PER是其中的重要一環,而其他生物鐘基因和它一起“搖擺”,來調控生命體的生物節律。

模式生物“果蠅”摘得的第五個諾貝爾獎

這是果蠅作爲模式生物,第五次幫助科學家摘得諾貝爾獎。

由於果蠅的基因組相對簡單,繁殖速度又快,所以在研究很多生命現象時,它都是科學家的有力助手。此前的1933年、1947年、1995年和2011年,科學家四次因研究果蠅而摘得諾獎,今年,生物鐘的研究讓果蠅再次引人矚目。

邁克爾·羅斯巴什介紹,這次的獲獎者幾乎都是果蠅的研究專家。他們發現攜帶PER基因的果蠅突變體中,晝夜活動節律被打亂了,在本應安靜的晚上,卻表現得和白天一樣。

經過多年持續探索,生物節律如今已成爲生命科學研究中動物行爲方面分子機制最爲清楚的領域之一。比如,哺乳動物的PER基因有三個拷貝,這些基因上的那些氨基酸的突變會引起生命體怎樣的行爲,都有詳細的研究,

“可以說,生物鐘的研究已經深入到了原子水平。”

生物鐘控制着人類的行爲和代謝。控制生命節律的一個核心基因CRY最早在植物中被發現,作爲藍光受體發揮功能,後來才發現它也是生物鐘中央振盪器的關鍵基因,參與衆多生理反應調控。後來還發現它參與感應磁場,在鳥類遷徙中發揮重要功能。

邁克爾·楊教授說,我們對於人體節律的這些發現。正在解決很多實際問題,也在爲個性化醫療提供可能。

比如,人體大腦內松果體分泌的褪黑素,可能影響人的晝夜節律,被廣泛用於調節睡眠。

現在,不少手機應用可以記錄人的睡眠、運動情況,並由此推斷每個人的生物鐘,這爲某些藥物的給藥時間提供了參考。

同時,在一天中,有些時段癌症細胞生長比較快,那麼抑制癌細胞的藥物在此時使用,效果可能最爲明顯。

在植物領域,生命節律的調控還可幫助植物獲得更高的產量。

結語

順便一提在這項研究的過程中他們也會熬夜所以一句話概括他們的研究就是:

“諾貝獎獲獎者熬夜研究了熬夜的危害”……

最後,你知道諾貝爾獎金多少錢嗎?900萬瑞典克朗,相當於740萬元人民幣!

所以,以下是一組價值740萬元的建議:

該睡覺的時候就去睡覺,別磨磨唧唧充分利用早上的時間學習和工作,因爲此時效率最高下午和傍晚時健身效果更好最最重要的是:不要熬夜!不要熬夜!不要熬夜!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