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歷史名人 > 施琅怎麼害死姚啟聖的 清朝收復臺灣是誰的功勞

施琅怎麼害死姚啟聖的 清朝收復臺灣是誰的功勞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施琅和姚啟聖均是康熙年間有名的大臣,雖然在收復臺灣上姚啟聖對施琅有恩,但是據說施琅和姚啟聖之間有很大的嫌隙,甚至是因為施琅,姚啟聖才會受到各種不公正的待遇。施琅怎麼害死姚啟聖的?歷史上施琅和姚啟聖的關係怎麼樣?下面本站的小編就來跟大家說說吧!

施琅怎麼害死姚啟聖的 清朝收復臺灣是誰的功勞

姚啟聖的仕途明朗是他跟隨康親王開始,因其出色的軍事謀略及其果敢的判斷力,幫助康親王平定了耿精忠作亂。姚啟聖一生除了前半段時間,都是在社會中躲藏,後來經商度日。直到他三十啷噹歲開始,中了舉人後,才漸漸在官場上發光。

在當時還沒有精銳的水師軍隊,對於臺灣的明鄭軍隊只能望洋興嘆。姚啟聖向康熙提議,新建戰船,引進西方火炮,大力發展水師軍隊。可以說如果沒有姚啟聖就沒有收復臺灣的舉措,或者說是收復臺灣的計劃又要延後許久。

施琅能夠出軍收復臺灣,其實都是姚啟聖舉薦的。可是他之後對恩人卻十分冷淡,更是將收復臺灣的功勞收入囊中。

1683年,大清水師收復臺灣後,姚啟聖兵歸福州。而在之後不久,姚啟聖就因背部傷病復發,因病救治無效,離開人世,享年正好一個甲子。

姚啟聖生前,曾經自己出資發展軍隊,還向朝廷借銀兩。康熙念其過往功勞,不用讓他歸還欠銀。姚啟聖的兒子這才向人借錢,將其收殮入葬。

施琅和姚啟聖的關係

施琅比姚啟聖年長三歲,史書上說他精習兵法,尤其擅長水戰,熟悉海上氣候變化。但他為人偏狹,意氣治勝。順治初年,清兵南下,他在福建降清,但不久降而復叛,追隨鄭成功在東南抗清,後來與鄭成功不和,再度降清。由於他左右搖擺,因此康熙在很長一段時間並不重用他,相反,讓他以內大臣的名義在京師賦閒十餘年之久。經過姚啟聖的多次力薦,並願以家人百口擔保,康熙於是任命施琅出任福建水師提督。

施琅怎麼害死姚啟聖的 清朝收復臺灣是誰的功勞 第2張

收復臺灣可以說是不世之功,姚啟聖、施琅都以此為己任,作為建立蓋世之功的絕好機會,這本無可厚非。但隨著徵臺日期的日益臨近,督、提兩人的矛盾也越加明顯。先是施琅以姚啟聖不熟悉水性為由,屢次奏請由他一人率軍"專征",不需要總督同他並肩作戰。這令姚啟聖大感意外。

此後,兩人在攻臺時間、風向上更是相持不下。為此,紫禁城裡的康熙帝不得不頻發諭旨,讓兩人和衷共濟,共赴王事。施琅在京師時,與大學士明珠友善,因此,施琅通過各種方法,採取明珠對他的支援。對平臺的人事安排,康熙一向重視福建籍官員李光地的意見。當康熙徵詢李光地的意見時,李光地也明確表示支援自己的同鄉施琅"專征"臺灣。康熙二十一年十月,經議政大臣會議,康熙正式下旨令施琅"專征"臺灣。此時的姚啟聖雖為失去親征臺灣的機會而痛心不已,但他仍以大局為重,督運糧餉,甚至將妻妾首飾捐出,以激勵將士。

施琅以收復臺灣,被封靖海侯,世襲罔替。而姚啟聖卻受到不公正待遇。施琅幾次密報姚啟聖的"陰事",當康熙的侍衛吳奇爵瞭解情況時,又得到姚的"一點陰私事",因此姚啟聖不斷受到康熙的指責。收復臺灣四個月後,姚啟聖在極度的憤悶中疽發而亡。卒時已無任何積蓄,諸子只好賣田將他安葬。

對臺灣鄭氏的妥善安置,體現了康熙的寬廣胸懷。他不但認為鄭成功、鄭經並非"亂臣賊子",命將其父子靈柩歸葬家鄉南安,還親撰一職,挽念鄭成功收復中華故土的不朽功績。聯中說:"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姚啟聖很明白康熙並不是那麼信任漢臣,周培公就是他的前車之鑑,當年康熙啟用周培公,而周培公不負眾望,與圖海一起將一群烏合之眾變成了虎狼之師。然而當他們將要直搗黃龍,攻打吳三桂的時候,康熙卻擔心周培公擁兵自重,成為第二個吳三桂,便把周培公召了回去,並把他安置在蒙古,周培公鬱鬱而終。

施琅怎麼害死姚啟聖的 清朝收復臺灣是誰的功勞 第3張

姚啟聖很清楚自己或許也會象周培公那樣落得慘淡收場。雖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但姚啟聖畢竟很清醒,他為自己留了路,他沒有把自己的命運完全交給康熙,當他與明珠索額圖爭執不下的時候,他選擇以退為進,去丁憂;當他與施郎意見不合,難分高下的時候,他又選擇了退出。總之,三里河馬場和丁憂就是他的最後一步棋。常言道:退一步海闊天空。他能夠換來的是自己的自由,但是內心更多的是無奈。

畢竟伴君如伴虎,稍有一些差池,或許自己都不知道將來會身首何處。更何況是關係到收復臺灣。他也很清楚,有些時候,康熙是會犧牲他的利益的,不是因為別的,明珠和索額圖是朝廷忠臣,任何一個出了事情都是容易造成朝廷上的混亂的,而施郎善於海戰,有了海霹靂,攻臺就指日可待。所以只有他,姚啟聖,一沒朝廷背景,而沒作戰經驗,只能犧牲他了。所以,他的路不好走,每一步都是舉步維艱。

姚啟聖不是一個稱職的領導,正如他所說,當他的手下搜刮民脂民膏的時候,他很無奈,因為他既恨他們又離不開他們。這和王安石的變法有些相像,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可以說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他用錯了人。

很可惜,除了他的平臺方略,他沒有什麼可以依靠的,但更可惜的是連他的平臺方略都被明珠奉為皇帝的。也是,勝了是皇帝的,敗了是自己的。真的是敗不起的仗啊。

施琅怎麼害死姚啟聖的 清朝收復臺灣是誰的功勞 第4張

可以說,姚啟聖還是很幸運的,他提出的禁海雖然受到多方阻撓,但最終被康熙所支援,而當明珠索額圖故技重施,向康熙說擔心姚啟聖成為第二個吳三桂的時候,康熙並沒有象對待周培公那樣對待姚啟聖,可能也是康熙內心對周培公深深的懊悔所致。

雖然最終未能位極人臣,卻也是樂得消遙自在,被封為“江南候”,應該來說,他說康熙曾用的幾位鴻儒中結局還算不錯的一位了。

姚啟聖雖然也有無奈。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對自己的堅持,雖然也有退步,但最終還是能夠一展自己的抱負。

社會永珍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