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 > 經典臺詞 > 朗讀者開場白臺詞第九期

朗讀者開場白臺詞第九期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朗讀者邀請各個領域具有影響力的嘉賓來到現場,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朗讀者開場白臺詞第九期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朗讀者開場白臺詞第九期
  朗讀者開場白臺詞第九期

家,簡單一個字,能引起無數人的情感共鳴,因爲家是每個人最初的記憶,也是我們最終的歸宿。

莫爾說,爲了找尋想要的東西,我們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

而中國古人則推崇,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家是個人通向外界的重要的紐帶。

在今天的這期節目裏,最讓我們有感受的是作家樑曉聲的那句話:

“每一個人都有現實的家園,書本可以構建一個精神家園”。

家,真的是一個充滿內涵,又充滿溫暖的詞。

  朗讀者:心有歸途纔有家

週二一場雨,在淅淅瀝瀝的雨聲中,心很安靜,窩在家裏,看朗讀者第九期節目《家》。

董卿在節目開場時,如是說:“家,簡單一個字,能引起無數人的情感共鳴,因爲家是每個人最初的記憶,也是我們最終的歸宿。莫爾說,爲了找尋想要的東西,我們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家,真的是一個充滿內涵,又充滿溫暖的詞。”

插在家裏的花

每每提起家這個詞,我的記憶大概都會被分爲三段,而這三段記憶又與成長與時代的變化密不可分。

在進大學之前的歲月裏,家就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是伴隨我從出生就存在的地方。那時的家,始終是一個溫暖而又堅定的存在,它給予了我許多美好的記憶,有關於靈魂最深處的回憶與懷念,幾乎都被這個地方佔據,而我所有的柔軟與堅定的原始能量,也幾乎全部來源於此。

在那裏,開闊的田野讓我自由奔跑,貧瘠的教育讓我奮力向前,豐富的作物讓我期待不已。而,父母始終以勤奮的姿態,讓我覺得生活充滿希望。

四季變換,始終不變的是大山的堅定,綠水的長流,父母的勞作。在這樣的歲月裏,我最期盼的就是下雨與天黑,因爲,下雨天裏,媽媽可以整天在家裏陪伴我,天黑時,便是媽媽歸家的時刻,也是我對她歸來的期盼。

就是在這樣的地方和時光裏,我完成了從出生到高中畢業的成長,而成長到高中畢業時,我剛好達到法定意義的成年。

很多人的成年從大學畢業後開始算起,也有從18歲開始算起,而我的成年,從16歲就已開始。對於成年的定義,我始終認爲是獨立承擔與獨立思考以及獨立做決定來界定的。而從16歲開始,我已經開始如此生活。

成年意味着我需要離家開始獨立的生活與求學。高中三年,在競爭與壓力中度過,升學的壓力對於我而言,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走出大山,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這種對於改變的期盼與生俱來,如同小時候經常會問爸媽:你說山的那邊是什麼?只可惜太小,腿再長,跑再快,也始終只能從家出發爬上屋後最高的一座山,而看到的天地依舊還是山。

高中畢業,當我可以向外求學時,一切充滿希望。這對於我,一定是意義非凡的一次變化。此生成長到現在,有印象的恐懼只有過兩次,其中一次便是高考後,那時,特別害怕自己不能上大學,從而只能外出務工,最終讓自己所有的理想埋沒在茫茫人潮裏。這種恐懼與成績無關,與家庭有關。

所以,當我得知可以和其他同學一樣,進入大學時,比欣喜更多的情緒竟然是心安。

隨着我走上求學之路,也是家走向第二個階段的開始:流離四方。

父母與大多數的父母一樣,關心子女,當子女在外有所求時,他們便會竭盡全力。而在這樣的思想下,其實很多的選擇主動也被動。造成被動的最大因素便是時代的變化。

這個時代裏,城市化進程不是誰的意志可以改變的,更何況,像我父母那樣的衆多人,力量那麼弱小,所以他們只能順應。順應時代的潮流,棄田務工,因爲,只有這樣,纔有可能最大限度的幫助到沒有任何背景的我們兄妹倆。可以助我哥在城市裏安家,可以助我順利完成學業。

在近十年的漂泊時間裏,我真的體會到:父母在哪裏,家便在哪裏。每年我們一家人團聚的日子便是過年,而過年的時間裏,總是那麼短暫。我看着父母,不管身處何地,總會以在故鄉時那種隆重的過年方式來張羅,心便一下子柔軟起來:他們真的是希望把最好的給予自己的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把他們所在的地方用盡心思的變成家的模樣。

看明白這點,我雖有羨慕的人和事,但從不攀比,也從不抱怨自己的生活,因爲我深知:我以及父母,都在我們能力所能及的地方,努力向上,滿懷希望。所以,我在更多的時間裏,也如同父母一樣,努力的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

很多人說,這個時代不是你努力就能改變什麼的,但我依舊相信努力以及持續努力的能量。至少,在我的家庭裏,父母用他們的努力和勤奮爲我和哥哥在城市裏安家打下了最初的基礎,哪怕這個基礎在旁人看來微不足道。

而我也用自己的努力正逐漸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以及漸漸成長爲自己更爲欣賞的模樣。這一切都因努力而變得更好,也因努力變得更有希望。

正因爲這些變化的發生,我開始進入了家的第三階段:擁有自己的小家庭。

逐步穩定的生活裏,讓我漸漸遠離四處奔波的時光,而擁有了自己的小家以後,愈發的喜歡上這種穩定安心的狀態。

人生,在日子還沒有過的很久的時候,並不知道所經歷的事情與過往會帶給自己什麼,但曾經的經歷一定會教會我們一些東西,比如,我曾經的流離便教會我現如今的珍惜。

我想,我的這些有關家的真實經歷其實也是與我有着相似背景絕大多數人的經歷。我們的家,從一開始的出生地成長地,到後來的外來奔波,再到後來新的安家地,一步步走得平凡又自覺波瀾壯闊,走得真實又時常覺得恍惚,走得不易又從不覺得辛苦。

有時,我們以爲會在某個地方一輩子,但人生有很多的變化讓“我們的這些以爲”碎成渣渣。

比如,20出頭的年紀裏,我們會被現實打擊得異常迷茫,既定的城市和方向走着走着就似無路可走,於是,爲了理想,爲了愛情,我們走向通往其它地方的路;比如,人到中年的父母,在打拼幾十年的故鄉里,突然被一個時代的浪潮或者主觀的原因,就打到了從來沒有想過的地方,直至再一次的與外面的世界發生微妙的連接。

在這些時光裏,我們不斷的歸家離家,也不斷的妥協、退讓與堅守。這是我們成長的痕跡,也不正是家所經歷的風雨嗎?

因爲愛,所以我們妥協;因爲珍惜,所以我們退讓;因爲溫暖,所以我們堅守。最終,在這樣的成長裏,我們明白自己,也明白自己喜歡的家的模樣。

因爲心有遠方,所以纔不斷走在遠行的路上,因爲心有牽掛,所以纔不斷的走向歸途,當我們遠行歸來時,那個始終在我們心裏燃起一盞燈的地方就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