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 > 佳句美文 > 中醫治療耳鳴 推薦5個按摩手法

中醫治療耳鳴 推薦5個按摩手法

來源:男爵風    閱讀: 4.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醫治療耳鳴 推薦5個按摩手法

提起耳鳴,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耳鳴的發生會讓患者感覺到十分難受,使得患者煩躁不安。不少人認爲耳鳴可以不用治療,其實不然。小編就給大家說說中醫如何治療耳鳴?

中醫如何治療耳鳴

1、風熱侵襲型

此型患者,起病較急,但症狀通常不會很嚴重,耳鳴音調較低沉,耳內有脹滿、堵塞的感覺,多有自語增強的特點。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經表症。鼓膜可見充血、內陷,舌淡紅,苔薄白,脈浮數。這一證型的治療,應從肺論治,用疏風、宣肺、通竅法治療,銀翹散一類的方劑都可。常用藥物有雙花、連翹、桔梗、杏仁、荊芥、防風、蟬衣、菖蒲,痰多加栝蔞,鼻塞加辛夷、蒼耳子、白芷。

2、肝火上擾型

此型患者發病多較突然,症狀比較重,耳鳴聲較大,與情緒情志變化關係密切,常常在鬱怒之後發生或加重。多伴有口苦、心煩、頭昏、頭痛、急躁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狀,舌質紅,苔黃,脈弦數。此型爲肝火上擾清竅而致,法應清肝瀉熱通竅,方選龍膽瀉肝湯加減。常用藥物有:膽草、黃芩、山梔、當歸、澤瀉、生地、木通、柴胡、菖蒲、蔓荊子、磁石。

3、痰濁上壅型

此型病程一般較長,耳鳴、頭昏、頭沉、頭重、頭悶,耳內脹悶、堵塞感明顯。可伴有胸悶,納呆,舌質多較胖,邊有齒痕,苔厚膩,脈弦滑。此型爲痰濁上壅矇蔽清竅所致,治法應該化痰降濁、和胃開竅,多選用二陳湯加減。常用藥物有:半夏、陳皮、茯苓、殭蠶、菖蒲、生苡仁、白芷;可適當選擇1~2味活血化瘀藥,如丹蔘、桃仁、紅花、當歸尾等,通過祛瘀以助通竅,也符合中醫久病多瘀的理論;如有痰濁化熱徵象,可加黃芩、黃連、栝蔞、枳實。

4、肝腎不足型

此型病程較長,據臨牀情況來看,多爲老年人發病。耳內猶如蟬鳴,鳴聲一般不會很大、很響,可伴有腰膝痠軟、眼花、眼乾澀等腎經不足之症,兼症往往表現不明顯,舌質紅,少苔,脈細。對於老年人耳鳴,又無其他兼症表現時,多可歸於此型中。治療以補腎益精、滋陰潛陽爲主,方選耳聾左慈丸,常用藥物有生熟地、山萸肉、山藥、菖蒲、牛膝、菟絲子、覆盆子、蟬衣、磁石、神曲、葛根、柴胡。臨牀常可見到耳鳴伴有比較明顯的心火上炎的症狀,心煩、急躁、失眠、口舌生瘡,舌尖紅,脈細數。在青年人中多見,一部分老年人也可發生。此爲肝腎不足,水不濟火,心火上炎,擾亂清竅所致。治療上應側重於清心火,其次滋腎陰,方選導赤散加減。常用藥物有:生地、黃芩、黃連、淡竹葉、木通、燈芯草、菟絲子、麥冬、覆盆子、酸棗仁。

5、脾胃虛弱型

患者多表現出精神差,疲乏無力,頭昏,勞累後症狀加重,納差,舌質淡,苔薄白或厚,脈弱。治以健脾益氣,昇陽通竅,可選擇補中益氣湯、參苓白朮散、八珍湯一類方劑。常用藥物有:黨蔘、黃芪、白朮、升麻、葛根、柴胡、陳皮、半夏、當歸、菖蒲。

按摩哪裏能治耳鳴

1、按揉耳周穴位

用兩手拇指端分別按揉兩側聽宮穴、翳風穴,力度以感覺酸脹爲佳。按揉時注意張開嘴,每穴1分鐘。聽宮穴位於耳屏的前方,張開嘴此處呈凹陷狀。此穴具有宣通氣血,開竅聰耳之功效,對耳病,尤其是對各種原因引起的耳鳴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翳風穴位於耳垂後顳骨乳突與下頜角之間中點處,此穴具有通絡活血,安神通耳之功效,對耳部疾患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2、揉耳根

用食指在前、拇指在後貼於前後耳根部,共揉3分鐘,以耳根透熱爲度。此手法能有效提高耳內血液循環,特別是針對內耳缺血引起的高音耳鳴能夠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3、捻耳法

以拇指與食指指面同時捻揉兩耳輪及耳垂,從上向下共揉捻3分鐘,令兩耳發熱爲度。耳輪和耳垂上有很多穴位和神經反射點,輕柔地捻揉使這些穴位反射點得到良性的刺激,有助於耳內環境的改善,促進中耳炎症的消除和輔助內耳神經功能的保持。

4、鳴天鼓

兩手掌相搓,使互相產生熱,然後按於兩耳,掌心對準耳道,四指貼於枕後,作緩慢的重按,緩慢放開(注意放鬆時要和緩以免內耳痛)3次,如此爲1遍,共5遍。此手法也是通過改變耳道內壓力給予中耳一定的良性刺激,對低音調耳鳴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5、揉風池

風池穴位於頸後部枕骨下兩側,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段之間的凹陷處。用拇指按揉以感覺酸脹爲佳,每次按揉1分鐘,每天3次。按揉風池穴能夠有效增加耳內血液供應,對神經性耳鳴效果最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