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 > 佳句美文 > 刮痧並非萬能 9種症狀禁止刮痧

刮痧並非萬能 9種症狀禁止刮痧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刮痧,人們並不陌生。現在許多洗浴中心、美容院、休閒保健中心都設有保健刮痧服務項目。人們認爲偶爾刮刮痧能起到祛病強身的作用。

刮痧並非萬能 9種症狀禁止刮痧

古代刮痧多應用於治療夏季和秋季時病,如中暑、外感、腸胃消化道疾病。大多數學者認爲,刮痧是推拿、鍼灸、拔罐、放血等療法變化而來。而在當今,刮痧的功能多半是用來防病保健的。

保健刮痧手法更簡便,操作更安全,主要針對疾病早期預防、病後康復、功能性病症以及亞健康症候、減肥美容、消除疲勞、提高機能等。保健刮痧主要應用範圍如:頭痛、頸痛、肩痛、背腰痛、腿痛、感冒、牙痛、便祕、腹瀉、食慾不振、痛經、疲勞、失眠、養顏美容等。

特別提醒應謹慎選擇刮痧,因爲刮痧方向、次序、手法、強度、時間以及操作前後注意事項都是非常有講究的,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爲了確保顧客的健康和安全。如果刮痧師操作不規範就容易出現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情況。

刮痧有九種禁忌症

一、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全身浮腫者。因爲刮痧會使人皮下充血,促進血液循環,這會增加心肺、肝腎的負擔,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二、孕婦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則會引起流產。

三、凡體表有癤腫、破潰、瘡癰、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塊處禁止刮痧,否則會導致創口的感染和擴散。

四、急性扭傷、創傷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爲刮痧會加重傷口處的出血。

五、接觸性皮膚病傳染者忌用刮痧,因爲這會將疾病傳染給他人。

六、有出血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嚴重貧血、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患者不要刮痧,因爲這類患者在刮痧時所產生的皮下出血不易被吸收。

七、過度飢飽、過度疲勞、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積刮痧,否則會引起虛脫。

八、眼睛、口脣、舌體、耳孔、鼻孔、乳頭、肚臍等部位禁止刮痧,因爲刮痧會使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復。

九、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因爲刮痧會刺激這類患者發病。

刮痧能治療哪些疾病

一、頭痛

頭痛是臨牀常見症狀,發於各種急、慢性疾病,如感冒、高血壓、頸椎病、發熱性疾病、顱內、五官等疾病均可導致。多爲風邪襲入經絡,肝陽上亢,氣血虧損以及淤血阻絡。神經性頭痛系長期焦慮、緊張和疲勞;偏頭痛是顱腦血管神經功能紊亂所致。

頭痛往往伴隨噁心、嘔吐、冷汗、面色蒼白等。

刮痧並非萬能 9種症狀禁止刮痧 第2張

經絡刮痧:

頭部:以頭頂(督脈:百會穴)爲中心,分別向前(至前額神庭穴)、至後後髮際邊凹處(膀胱經:天柱穴)、左、右刮拭(至太陽穴)。

肩部:雙側肩周部(從上向下至肩井穴)。

上肢:雙外側(大腸經:從合谷穴向上至肩部);疼痛重者加阿是穴(痛處)。

二、高熱

可見於多種疾病,如病毒、細菌感染引起,發熱在38c左右或以上者,主要表現爲體溫高,怕冷、咳嗽、面赤、煩躁不安等。陰虛症多引發。

經絡刮痧:

頭部:兩眉間(任脈:印堂穴),鼻下(督脈:人中穴),十指尖(十宣)放血。

頸部:頸椎下第七棘突下(督脈:大椎穴)、肺腧。

背部:脊椎兩側(督脈--華佗夾脊穴),第二胸椎旁開兩指(膀胱經:風門穴)。

上肢:手臂外側屈肘處:(大腸經:曲池穴),左右手拇、食指交叉拇指尖處(大腸經:合谷)。

三、肩周炎

肩周炎又稱漏肩風、五十肩、凍結肩。其主要表現爲:

疼痛——早期呈陣發性疼痛,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以後逐漸發展到持續性疼痛,晝輕夜重,不能向患側側臥。

功能活動受限——肩關節各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特別是當肩關節外展時,出現典型的“扛肩”現象。例如,梳頭、穿衣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屈肘時手摸不到肩。日久可以發生肌肉萎縮,出現肩峯突起、上臂上舉不便、後伸不利等症狀,本病好發於50歲左右年齡的人,女性的發病率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

刮痧治療肩周炎主要刮痧部位:頸部,肩背部,胸部。

刮痧部位:

頸部——啞門、風池、大椎。

肩背部——肩井、天宗。

胸部——中府、雲門、缺盆。

上肢部——肩貞、外關、曲池、合谷。

下肢部——足三裏、條口。

刮痧並非萬能 9種症狀禁止刮痧 第3張

四、疲勞綜合症

飲食不周,睡眠不足,體力消耗過多,身體長期勞累;煩躁,抑鬱,心理壓力過大引發的身心疲憊症狀。無器質性病變的亞健康狀態。

經絡刮痧:

頭部:以頭頂(百會穴)爲中心,分別向前(至前額)、後(至天柱穴)、左、右刮拭(分別至太陽、風池穴)。

肩部:雙側肩周部(從上向下至肩井穴)。

背部:胸椎、腰椎及兩側(督脈、膀胱經)。

足部:足跗外側:(膀胱經:京骨穴)

五、感冒

感冒是呼吸道常見疾病,四季均可發生。主要由於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衛外功能減弱而導致風寒、風熱、暑溼外感。常見有頭痛、四肢痠痛、發熱、畏寒、乏力、鼻塞、流涕、咳嗽。部分患者還伴有食慾差、噁心、腹瀉、嘔吐等症狀。

經絡刮痧:

頭部:以頭頂(督脈:百會穴)爲中心,分別向前(至前額神庭穴)、後至枕骨凹處(膽經:風池穴)、左、右刮拭(至太陽穴)。

胸部:(咳嗽)--由內而外(任脈:天突至中府穴)。

腹部:(嘔吐)--肚臍上4寸(任脈:中腕),

小腿外側:(胃經:足三裏穴)。

頸部:(發熱)--第七脊椎處(督脈:大椎穴),屈肘直角橫紋外(大腸經:曲池穴)。

脊椎:(發燒)--脊椎兩側(督脈--華佗夾脊穴),第二胸椎旁開兩指(膀胱經:風門穴)。

手臂:(鼻塞)--手腕橫紋橈內側上7寸處(肺經:孔最穴),點按鼻翼外凹處(大腸經:迎香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