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全球確診1150例MERS病例 427人死亡

全球確診1150例MERS病例 427人死亡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雖然MERS死亡率較高,但傳染性並不及非典(SARS),僅爲有限人傳人,病毒也未發生變異,密切接觸者的發現和排查工作正在有序開展,不會出現大規模傳播,公衆不必恐慌。

全球確診1150例MERS病例 427人死亡

國家衛生計生委2日公佈中東呼吸綜合徵診療方案及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對該病的流行病學史、臨牀表現、實驗室檢測、預防和治療以及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等加以說明。

MERS是由一種新型冠狀病毒(MERS-CoV)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冠狀病毒能夠引起從普通感冒到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的多種疾病。該病毒於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首次被發現,之後在中東等地傳播,歐洲、非洲、亞洲、美洲等20多個國家陸續出現疫情和醫務人員感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數字,截至2015年5月31日,通過實驗檢測,全球共有1150例感染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確診病例,其中包括至少427例與MERS相關的死亡病例。

據瞭解,目前超過97%的病例發生在中東,20多個國家有病例報告,均和中東有流行病學關聯,中東以外地區尚未發現原發感染病例。

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指出,根據沙特阿拉伯對402例MERS感染病例的統計資料顯示,醫務人員感染者佔27%,醫務人員感染者中57.8%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由此表明MERS病毒已具備有限的人傳人能力,但無證據表明該病毒具有持續人傳人的能力。

中東呼吸綜合徵潛伏期爲2至14天,以急性呼吸道感染爲主要表現,起病急,體溫高達39至40攝氏度,可伴有畏寒、寒戰、咳嗽、咳痰、胸痛、頭痛、全身肌肉關節痠痛、乏力、食慾減退等症狀。部分病例以腹瀉等非典型臨牀表現爲首發症狀。存在下列危險因素時易出現嚴重併發症:男性,年齡大於60歲,合併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哮喘、缺血性心臟病、免疫系統缺陷和終末期腎臟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診療方案指出,中東呼吸綜合徵的治療主要是對症支持治療,目前無明確有效的抗病毒治療。

我國政府已採取的監測和控制措施包括:對病人進行積極治療,加強醫院感染控制措施;檢測患者標本、測序病毒和確保實驗室生物安全;加強應急監測,特別是門診患者的發燒篩檢;加強跟蹤、管理和密切接觸者的健康監測;確保將風險通報給公衆。

相關鏈接:九個問題帶你瞭解MERS

1、什麼是MERS?

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又稱“新非典”)——是2012年9月發現的一種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2013年5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將這種疾病命名爲“中東呼吸綜合徵”。

2、MERS從何而來?

該病毒首現於沙特,繼而在中東其他國家及歐洲等地區蔓延,近期韓國也報告了病例,並引起進一步傳播。

3、MERS和SARS有何區別?

出於通俗易懂的考慮,媒體經常把MERS稱爲新SARS,但事實上,雖然這兩種病毒同屬於冠狀病毒,但它們在基因上具有明確的差異,而且使用不同的受體。

4、感染MERS有何症狀?

發熱、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難等急性重症呼吸道感染症狀,部分病例會出現腎功能衰竭,小部分病例僅表現爲輕微呼吸道症狀或無症狀。

5、MERS是否致命?

自從三年前在沙特阿拉伯確診首例患者以來,全世界已經有1149人被感染,死亡431人,死亡率爲40%,大約有97%的感染者來自中東地區的10個國家。

6、MERS通過什麼傳染?

MERS通過何種方式感染人類,目前仍未有任何的確定消息,在一些病例中,MERS可通過與病理的密切接觸而傳播。

MERS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是有限的,尚無證據表明MERS有持續的社區傳播。

7、是否有相關的治療措施和疫苗?

現階段,還沒有針對這一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效藥和疫苗。

8、哪些人羣需要特別警惕感染?

近日赴中東國家,包括沙特阿聯酋、卡塔爾、約旦、也門、阿曼、阿聯酋、科威特、伊拉克,或者前往過近期有疫情發生的國家。

9、如何預防MERS?

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環境衛生;做到勤洗手,避免用手直接觸摸眼睛、鼻或口。

儘量避免密切接觸有呼吸道感染症狀人員(如發熱、咳嗽、流涕等)。

建議外出時儘量佩戴口罩;儘量避免在人羣密集的場所長時間停留。

旅行期間應注意保持均衡飲食,充足休息,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避免過度勞累。

注意飲食衛生;居住或出行時應保持室內或交通工具內空氣流通。年齡較大人羣、有基礎疾病的人羣尤其應當注意自身健康。

儘量避免前往動物飼養、屠宰、生肉製品交易場所以及野生動物棲息地;避免直接接觸動物及動物的排泄物。

當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時,應及時就醫。患病期間應儘量避免與其他人員密切接觸,近距離接觸他人時應戴口罩;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並將污染的紙巾妥善棄置;打噴嚏、咳嗽或清潔鼻子後應徹底洗手。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