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湖南教材出現致命錯誤:教材編寫權開放還是收回?

湖南教材出現致命錯誤:教材編寫權開放還是收回?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材編寫權開放還是收回?

湖南教材出現致命錯誤:教材編寫權開放還是收回?

不久前,湖南省一本地方教材《生命與健康常識》被曝存在“致命錯誤”,其中“溺水救護”知識出現錯誤。曝光後,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表示,就該教材部分內容不全面、不完善、更新不及時向全省中小學生以及社會各界表示歉意,並將印發更正通知。

這一事件引發了更廣泛的疑問,教材中還有多少像這樣的錯誤?這些低級錯誤又是如何產生的?爲此,有觀點認爲,應該開放教材編寫和採用機制,引入市場競爭,避免類似的“致命錯誤”再次出現。但也有不少人認爲,教材事關下一代成長,不能輕易交於市場,否則可能出現更加致命的問題。

●正方

活力和穩定應該保持平衡

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教材編寫和採用的模式,前些年一度開放給各省,各省可以自己編寫教材,但這也並非開放給市場,通過競爭來進行。近年來的趨勢則是在逐漸收回。

開放和收回的討論其實一直都存在,然而教材的問題茲事體大,很難說某種辦法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但可以知道的是,完全開放給市場很可能導致風險無法控制,出現更大的問題。從目前的情況看,也確實還沒有出現完全開放給市場的可能。

當然,討論的目標主要是中小學教材,大學教材的編寫相對來說更靈活一點兒,經驗豐富、學識更好的老師可以自行編寫,經過一定的審定程序之後,就可以變成教材。另一個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是教輔材料,但教材的編寫和採用一直都是嚴格管理、有限競爭的狀態。這樣做是有好處的,因爲中小學教材的問題非常複雜,既有教育部統籌的需求,也有各地方自身規劃的需求,還有考試、升學的問題等,很難採用開放的編寫和採用模式。同時,教材本身有極高的准入門檻,學校使用教材有統一的規範和要求,不是幾個人突然有個想法,編一本書就能當教材的。

從效果上看,收和放各有特點。收的結果可以更加方便地管理,保證教育質量,侷限性則在於多元性不足,好的教學嘗試和成果,難以快速體現在教材之中。放的結果,可以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也方便取長補短、互相促進,侷限則是各行其是,難以控制教學質量等。

其實,這些討論意義並不是很大,且不一定可行,對教育的幫助也不是很大。以人們討論比較多的語文教材爲例,語文教育的目的是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但很多討論和這個目的沒有太大的關係。同時,這些討論也很難出現普遍認可的結論,也就更加難以做出選擇。

我們都知道,許多關係國計民生的領域是不可能純粹依靠市場競爭的,教材事關百年大計,更要謹慎,既不能太死,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在教材的問題上,我想最重要的並不是開放還是收回,而是如何在穩定和多元、實用之間保持更好的平衡。

教材的穩定性、基礎教育的實用性非常重要,孩子是社會的未來,不可能把他們當成試驗品,不能用他們來實驗各種教材的優劣,一個人買了一件不好的商品,無非就是損失點兒金錢,但教育出了問題,就絕不是那麼簡單的。

同時,教育本身也在不斷地進步,尤其在互聯網時代,各種新的探索、新的教育成果不斷出現,現有的教材怎樣吸收這些新的成果值得重視。同時,如何給新的探索留下一定的空間也值得思考。

從小在網絡時代成長的孩子對教材的需求和以前的學生並不完全相同,怎樣適應他們的需求,這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所以,對於教材,統一的管理必不可少,但同時也應該考慮如何保持教育的活力,找到既適合教育,又能夠保持探索性的方法,以此來適應社會的發展,適應不同時代的受教育者不同的特徵。

●反方

開放和競爭造就更好的教育

熊丙奇(教育學者)

教材中“溺水救護知識錯誤”的事情,是不應該發生的。教材的編寫者不但缺乏相關生命救護常識,更缺的是編寫教材的常識,編寫教材應該十分嚴謹,要廣泛聽取專業意見,絕不能閉門編寫。

值得注意的是,這本《生命與健康常識》中出現的“致命錯誤”,涉及的內容並不高深,是使用教材的學生髮現的,學生髮現有關“溺水怎麼救護”的內容和其游泳教練講的不一樣。當然,學生並不能確認是教練說的對,還是教材說的對。但由於說法不同,究竟按誰說的去“救護”,就是人命關天的大問題。

據報道,湖南省教育廳對此事高度重視,很快組織部分水上救援專業人員及醫護人員對該教材“溺水怎麼救”相關內容進行了分析論證,要求教材編寫者根據專家論證意見對相關內容進行修訂。這樣的論證會是遲到的論證會,在教材編寫或者審覈時就應該組織,如果事先有這樣的論證會,那“致命的錯誤”就可以避免。

我國各地開始在中小學生中進行生命教育、生活教育,這是可喜的進步。生命教育、生活教育,是學生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而開展好生命教育、生活教育,不能只有概念,重視形式,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真正樹立生命尊嚴意識、健康意識,同時學會相關生存、逃生、救災的技能。這樣的教育就必須立足生活,不能只給學生講大道理,脫離實際閉門造車地談愛惜生命、教一些教育者自認爲正確的救護辦法。

從公開信息看,教材編寫者本人似乎沒有實際救護經驗。這並非問題所在——不能要求編寫者就有一線救護經歷,但如果編寫者沒有經驗,卻憑自己想象,或者一些資料中的信息就編寫內容,這就會出問題。適合的辦法是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

這也是我國教材編寫中一直存在的問題。近年來,針對中小學教材,不時有家長、教師和專業人士質疑編寫錯誤,甚至是一些低級錯誤。而之所以發生這樣的錯誤,與教材的編寫機制有關,往往就由幾位專家編寫,然後交教育主管部門審定,審定後供所有學校、學生使用。這很容易造成教材的編寫和實際教學脫節,也會由於編寫者自身視野、專業知識的侷限而出現教材內容的疏漏。

建立開放的教材編寫機制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之道,可這樣的編寫機制在現實中卻很難建立。背後的原因是,教材的採用就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決定,使用教材的學校、老師、學生、家長並不能參與到教材的採用過程。這就導致教材編寫者只對審定者負責,而不是去深入調研,瞭解學校、老師和家長的意見,以此提高教材編寫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假如在一個充分競爭的環境中,質量高、適合學校教學的教材會得到認可,有學校選用;而編寫質量低、不適合學校使用的教材,即便出版也無人問津,這就會促使教材編寫不得不建立開放的機制。所以,對於地方教材來說,有必要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可以有多個版本的不同教材,不由教育主管部門指定使用,而由各學校自主選擇使用,在選擇時充分聽取教師委員會和家長委員會的意見,這樣可以促進地方教材更具地方特色,也提高編寫質量。

●主持人說

跟上知識更新的腳步

《大學》裏提出儒家的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是第一門功夫。孔子教兒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詩可以興觀羣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草木鳥獸之名”。“多識草木鳥獸之名”,顯然就是最基礎的格物工夫。

到了朱熹時代,格物的學問有更進一步的發展,要“格物窮理”“推及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要窮盡天下的知識和道理。王陽明發現了“格物窮理”的問題,認爲不可能有人格盡萬事萬物,但他解決的辦法卻很奇葩,叫做“心外無物”,認爲 “言心則天地萬物皆舉”,作爲哲學,或許是第一流的唯心主義學問,但如果用之於教育和學習,顯然南轅北轍。

尤其在知識爆炸的現代社會,人類的知識每一刻都在擴張和更新,沒有人能格盡萬物、窮盡道理,更沒有人能心外無物。恰恰相反,“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就更多”。因此,對知識保持謙卑的態度,比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溺水救護”的錯誤或許還會出現,正如編寫者所言,“10年前可能沒這麼多爭議,但現在的醫學有更新的認識”。知識永遠在更新,誰也不能保證今天正確的知識不會在明天被推翻。真正的問題在於,爲什麼教材的更新遠遠跟不上知識的更新?

本版主持 周懷宗

原標題:湖南教材出現致命錯誤:教材編寫權開放還是收回?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