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正月初九習俗有哪些?大年初九拜天公風俗、敬天公講究

正月初九習俗有哪些?大年初九拜天公風俗、敬天公講究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敬天公是閩南地區最盛行的閩南民俗之一,再窮的人家每年正月也要祭祀一次,除了正月初九天公生日外,每逢喜慶節日就會殺豬倒羊來敬天公。

敬天公的民俗除了閩南地區,在臺灣和東南亞一帶的閩南華僑也廣爲盛行,祭祀的風俗和規矩與閩南地區大致一樣。除了祈福保佑的含義外,“敬天公”更是華僑們思鄉的一種表達方式。

閩南習俗:正月初九敬天公

“敬天公”從大年初九凌晨開始。此時,家家戶戶都要開始放鞭炮,廳堂上點燃紅燭燈,稱爲“老天爺燈”;然後,長輩們領着一家大小跪在桌前,並依長幼順序上香,行三跪九叩禮,祈求在新的一年裏福運高照,家人平安,事業昌隆,儀式一般會進行到初九清晨五點左右。

祭拜時最傳統的大禮是:打開大門,穿戴整齊,並依長幼順序上香,行三跪九叩禮,現代一般信衆則往往只有上香祝禱而已。當祭拜完成後,先燒金紙,再將天公座一起燒化,之後再撤去供桌。拜天公時還會焚燒一種叫“補運單”的紅紙,上書一家老小的生辰八字,保佑一家平安。

泉州市玄妙觀管委會有關人士介紹,“敬天公”有嚴格的要求,在“敬天公”的前一天晚上,要擺上一張正八仙桌,正面繫上一塊桌彩。因爲天公至高無上,所以在八仙桌下面還要墊上兩塊琴椅(稱天公椅)託高桌子。拜天公的供品分別有五果、六齋、搭飯、燒酒、全豬、全羊、雞公等,一般選擇三牲(豬、牛、羊)或以雞代替其中一種,另外鮮花、水果、柿餅、桂圓乾、紅棗等也是必備之品。

有詩爲證:

正月初九五更天,三牲五穀放桌邊。

一家老少站相依,一拜豐收財運添;

二拜健康笑眯眯,三拜團圓不分開。

真心許願嘴要甜,響炮共慶天公生。

天公生的由來

閩南民間傳說每年農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用壽桃祭拜爲其慶祝生日,而玉皇大帝在閩南被百姓尊稱爲“天公”,所以纔有初九拜天公的說法。

民間俗稱的“天公”即玉皇大帝,也是道教傳統上所尊稱的“昊天上帝”或“玄穹高上帝”。玉皇上帝在天庭統領與民衆生活息息相關的衆神,由於祂的地位至爲尊貴,所以民間習俗在祭拜天公生時,也是非常慎重,民間俗諺說:“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貴。

中國的傳統易理對數字的認識,是以一到九爲實數;以一爲陽數之始,以九爲原始之。在道教,玉皇天尊被認爲是天界的大羅天界的主宰,尊貴非凡,因此,以象徵“始”和“終”的日子作爲其神誕。同時,卦象中“一”和“九”,象徵了人間必需的“水”和“火”。

由於原始社會人們對風雲莫測自然災害的恐懼,所以對主宰萬物的上蒼稱之爲“天公”,因此就有了人類思想中這位至高無上的擬人神明。漢族的敬天思想是非常突出的,認爲天乃宇宙的主宰者,對萬物具有強大的統治力、正是基於這種觀念,皇帝被稱爲“天子”。天子也必須順應天意,如果違反了,就喪失天命,就會有一位真命天子來取代他。

無形的“天”同時也被具體化了,稱爲玉皇大帝,俗稱“天公”。對“天公”的崇拜是閩南人繼承河洛文化和中原文明最具體的體現,在這項風俗的流傳演變中,敬天公不僅僅指道教上單純意義上的神明,而又融合了儒家文化和佛教的信仰,這項風俗具有了典型的閩南傳統文化特色,是中華文明的活化石。

正月初九習俗有哪些?大年初九拜天公風俗、敬天公講究

拜天公有什麼講究

每年的正月初九爲天公生日。一般祭拜天公的時間約在農曆正月初九凌晨子時一到(十一點至一點)便可開始,直到翌日清晨七點以前均可,但俗傳因爲天公的神格非常尊貴,因此越早敬供越有誠意,有些天公信仰盛行地區的信衆更會慎重的在半夜先於家中敬拜天公後,再前往鄰近的天公廟上香獻敬。

“天公生”是閩臺民間一個極爲隆重的節日。年初七就開始制米龜、圓、“牽”,蒸發粿、甜粿、鹹粿。初八晚上,暮色初合,便當“天”擺上八仙桌。沒有庭院的,則擺在窗口邊。隨後擺上十二碗乾鮮水果,十二碗素菜,以及蒸好的米龜、甜粿、面乾等。也有些人家供葷菜,那就要雙份的五牲,十分隆重。

拜天公時,可分兩類:一是家中正廳有吊天公爐者,二是家中無天公爐者。若是家中有帛天公爐的話,可把供桌設於大公爐下向門外的方向,表示向天恭迎天不尊駕降臨;若是家中無天公爐者,則可將神桌設於前門口或中庭向天的方向。

供桌較特別,需設頂桌和下桌(或前後桌),一般是以長板凳或矮凳將八仙桌墊高,八仙桌腳下分別置放四迭壽金(金紙頭得朝門口,就像人敬神時的方向),此即爲頂桌,下方前面再加放一張供桌,即爲下桌。頂桌前再繫上吉祥圖案的桌圍,並在頂桌兩旁系上頭帶尾青的甘蔗,兩隻甘蔗頭尾青部分再以紅線系在一起,兩來可加掛高錢(又稱長錢)垂在兩側,並準備三隻或五隻代表天公的天公座(燈座)擺在頂桌中間,中央再擺上香爐,爐之兩旁並備好燭臺。

拜天公的供品,頂桌和下桌的特色也不同,頂桌是獻給最尊貴的天公,以清素的齋品爲主;下桌是獻給天公的部屬神明,因而是以五牲等葷食爲主。頂桌得備鮮花一對,點上一對蠟燭,並在淨香爐前擺上三隻茶杯,斟上清茶,而頂桌的清素供品,一盤爲紮上紅紙的面線三束(亦可燙熟分裝三碗,每一碗上再各置一顆黑砂糖)、五果(如柑橘、蘋果、香瓜、甘蔗、香蕉等水果)、六齋(如金針、木耳、香菇、冬粉、土豆、紅棗,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備之意),亦有在六齋外,再加菜心、豌豆、綠豆、豆輪、麪筋、麻栳等乾料,組成十二碗、二十四碗或三十六碗的菜碗,以及糖塔、糖盞等。下桌的葷食供品爲五牲(如全雞、全鴨、全魚、全豬、全羊,亦有用魚卵、豬肉或豬肚、豬燙熟即可;此外,還有紅龜粿、甜料(如米棗、甜糕)等。

龜粿發糕甜

紅紅的龜粿和大大的發糕,在拜天公中必不可少。

冰糖、春糖、寸棗、冬瓜條等也是祭拜天公的吉祥之物。

三牲五果六齋

雖說傳統的“三牲”指的是馬牛羊,但靠海的閩南人多用公雞、魚和豬肉代替。一般拜拜都用閹雞,公雞性溫不燥,減少鬥毆和啄羽現象,生長速度快便於管理,且肉質更佳。

“五果”指的是五種水果,楊桃,香梨,橙子,蘆柑;紅富士蘋果:寓意“平安”;甘蔗:象徵“節節高”;菠蘿:諧音“旺來”。

“六齋”各家習俗不同,市場上有包好的金針菇、腐竹等材料,每包5元左右。

壽桃和金紙

初七、初八這兩天除了製作年糕外,還要準備一種叫壽桃的食物,其方法和材料與做饅頭沒什麼兩樣,只是外形上比較講究,要仿做成桃子的形狀,並用紅紙將其染上紅色。

至於獻給天公的銀紙錢則是需要用特別製作的“天公金”,來代表人們對天公崇高的敬意,包括頂極金、太極金、天金、盆金、高錢(長錢)等,其中高錢可撕開拉成長條狀,掛於頂桌旁的甘蔗上,或是掛於全羊、全豬的牲禮上,爲兼具裝飾性效果的獻敬。

閩臺年俗——敬天公有什麼禁忌

民間習俗上非常強調拜天公的誠意,所以祭禮中有些禁忌必須遵守,首先所獻的全雞,必須是閹過的公雞,白毛雞和母雞則不可。由於民間非常重視祭拜天公,所以這一天都有一些不可觸犯禁忌。這一天不可以曝曬女性的內衣褲、不可以隨意對外傾倒便桶、不可以口出穢言,以免褻瀆尊貴的天公。

閩臺民間稱正月初九爲“天公生”,其故事出自女媧娘娘開天地,造萬物。初一爲雞日,初二爲狗日,初三爲豬日,初四爲羊日,初五爲牛日,初六爲馬日,初七爲人日,初八爲穀日,初九爲天日,初十爲地日。這一天婦女多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

在“天公生”這一天還有許多禁忌:早晨起來洗臉後洗臉水不可倒入污溝、地上,恐污了天公的臉,一旦倒了,不尊敬天公,恐遭天責。要將洗臉水倒於尿桶、尿缸、廁所(不露天的);當天露天場所不掃地,屋內掃的垃圾也要停放起來,第二天才倒外面;小孩不可在露天場所小便,否則是對天公不恭,天公必責;婦女內長短褲一律不準晾於外面,要在室內,否則有辱天公,陰陽相沖,必遭天責;大小便桶當天不可到池塘洗滌;農民不去挑糞,恐怕潑在地上污了天神、日爺。

祭拜天公的時間約從正月初九這一天的子時,也就是凌晨十一點至一點之間開始,一直到隔天清晨七點前都可以,由於玉皇大帝是中國民間身份最大的神明,所以人們覺得他是至高無上,祭拜前全家必須要齋戒沐浴,祭拜時由家中的長者先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禮,再依長幼順序分別上香。

祭拜天公必須非常隆重,供品也必較講究,頂桌主要以清素齋品爲主,下桌擺的五牲葷食是獻給天宮的部屬神明。而頂桌除了齋品外,還要鮮花、蠟燭各一對。並且還要以紅龜粿、發粿來敬奉。因爲紅龜粿代表吉祥,而上頭的龜甲圖案表示長壽,來說明天公有保育萬物之德,必須長長久久,地位遠超人類祖先。

當所有的供品都擺好後,一家人便開始點香拜夭公。連抱在懷中的嬰兒也不能免。往往由母親抱着,把點着的香塞在孩子手中,象徵性地拜幾拜。當母親的,口中還要念念有詞,祈禱孩子平安長大。一家人中若有一人外出,也得由弟妹或配偶替他(她)上香。到了深夜11時,子時已到,便是初九天公生日,開始燒“天公金”,燃放鞭炮。

正月初九閩南風俗

“天公生”有什麼傳說

閩南人流傳的一則傳說把“天公生”看得比新年重要,並且對傳說內容作了解釋。

傳說中,在唐朝,黃巢的軍隊曾在新年間從北方到南方(也有人說是宋朝楊宗保,又有人說是唐代開漳聖王陳元光,總之,是傳說!),北方軍隊在遇到服飾與語言不同的福建居民時,由於聽到這些居民自稱是“狼”(閩南音“人”的讀音),而大開殺戒。

面對北方強兵的福建居民,只好紛紛逃到甘蔗園內躲避。一直到北兵弄清楚是怎回事,停止了殺戮。南方的福建人才走出蔗園。

據說,僥倖僅存的福建人便把走出蔗園的日子,即正月初九日,用來補過新年,形成了後來的風俗。

在初八晚過後,初九的子時,即是祭神時間。這時,信仰天公的家庭都會準備祭品拜天公。

講究儀式的家庭,會在戶外或在戶內院子裏選擇一處沒有遮攔、可以直對天際的空間,用兩張桌子重疊成高壇,又在兩側各放一枝甘蔗,以便朝望天空祭神。祭神的甘蔗須帶葉,以徵節節上升甜節節和開枝散葉。

閩南傳統民俗敬天公意義非凡

天公誕雖然是一個宗教節日。但是,和天公誕有關的傳說,卻反映了積極的反戰思想,強調不同語言文化溝通的重要。

我們當然不必把傳說當真,但是,歷史上漢族從東晉朝至唐朝大規模移入福建時,的確和當地人產生過矛盾;當時的漢兵把他族平民(或甚至以“狼”爲圖騰的少數部落)當成畜生的殺戮行爲,的確可能發生過,當然也是違反上天好生之德。

過去的史實,可能會演化成爲傳說,傳說背後有些事實的根據。

這則傳說,警惕我們,戰爭的可怕與平民的無辜。它也說明,族與族,以及人與人互相接受才能止殺;爲了和平,人們主動深入了對方和溝通是很重要。

正月初九,即“天誕日”,玉皇大帝神誕。古時,善男信女在這天往元妙觀行香。

從正月初一至初四,人們歡度春節。初五,百業經營,俗稱“初五隔開,初六淘肥,初七人生日,初八五穀生日”。初九民間普遍“敬天公”。從子時起,家家戶戶燃放鞭炮,廳堂點燃紅燭燈,曰“天公燈”,祈求今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在大廳的天井口用兩條長凳架起一塊八仙桌,桌上靠後擺上一道紙糊的高大“天公廟”,座前擺上三牲,隆重的主牲是大豬頭,其次是五斤大豬腳,邊牲是雞、魚或魷魚乾或目魚乾,這三項組成“三牲”,放在一個大長方形木盤或圓形大瓷盤中,以及酒瓶、酒杯,這些都得在當日清早擺好。點上一對大紅燭,焚香之後,長輩領着合家大小,跪在桌前,叩謝玉皇大帝保庇平安順舒的浩蕩天恩,與此同時,也向玉皇大帝有所祈請,並許願日後隆重酬謝。

原標題:正月初九敬天公 泉州人“拜天公”有什麼講究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