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軟件識別熊孩子可靠嗎?測試結果準確率可高達97%

軟件識別熊孩子可靠嗎?測試結果準確率可高達97%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防範孩子偷玩手機或是沉迷手遊?這是不少家長的育兒難題。記者6日從浙江大學獲悉,浙江大學和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基於行爲識別的算法軟件,可以識別出使用手機的“熊孩子”,並自動阻止手機訪問購物軟件、通訊軟件以及兒童不宜的網站。

軟件識別熊孩子可靠嗎?測試結果準確率可高達97%

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智能系統安全實驗室教授徐文淵介紹,中美團隊聯合研發出的這種可用於移動設備的算法軟件,能夠通過測量手指按壓的表面積、手指施加的壓力和滑動長度等度量數據,分辨出用戶是成人還是兒童。

“兒童手部較小,手指觸碰點比一般成人小。因此,兒童往往會在較小的屏幕範圍內進行操作,滑動軌跡較短。此外,與成年人相比,兒童與智能手機互動的靈巧性較差。根據我們的觀察,孩子們在智能手機上的每次觸摸都比成人慢。當他們嘗試在兩次觸摸操作之間切換,從輕擊到滑動時,情況也是如此。”徐文淵說。

研究團隊總計提取了30多項特徵用來分辨兒童和成人用戶。測試結果表明,通過單次滑動成功識別兒童用戶的準確率達到了84%,通過8次連續滑動之後,準確率可高達97%。

據瞭解,該算法軟件相關論文已於今年2月在美國召開的移動技術大會(hotmobile)上發表,但尚未被整合到操作系統中。研究人員認爲,該項技術在兒童用戶多樣性、手勢數量、準確性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2018年3月26日訊,“要不是我去銀行提取現金,發現了這件事,估計孩子還會繼續打賞那些遊戲主播。”家住六安市金寨縣油坊店鄉的居民舒先生說,今年1月19日,他去銀行提錢時發現,銀行卡里莫名少了1萬6 千多元,在銀行工作人員打出的流水賬單上,30多筆網絡消費扣款記錄,讓舒先生驚訝不已。

回到家後,只有9歲的兒子小光(化名)向父母承認:這些錢被他用來在直播平臺買禮物打賞主播了。爲此,舒先生和妻子多次聯繫該直播平臺的客服,雖然對方迴應已受理此事並將情況上報,但兩個多月過去了,這筆錢到底能不能返還,仍沒有準確的消息。

“我們家是做茶葉生意的,現在有些顧客會在網上訂單,所以我的手機也綁定了兩張銀行卡,但平時不會輕易動卡里的錢。”舒先生說,1月19日下午,他拿着銀行卡到當地一家銀行取錢,卻發現卡里的數額不對:綁定手機微信的一張銀行卡少了1萬6千多元。“這張銀行卡里總共存了20多萬元,平時多用於收款,很少用它在網上買東西,怎麼會有這麼多筆消費支出呢?”舒先生髮現銀行卡內少了錢,心中有不少疑問。

在舒先生的要求下,銀行工作人員給他打出了最近一段時間的流水賬單,“因爲這張卡開通了網絡支付功能,1萬6千多元的消費都是通過手機微信支付的。”昨天,舒先生向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提供了這份銀行流水,上面總共記錄着30多筆消費支出,金額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從1月14日到1月19日上午(除了16日),幾乎每天都有消費。

而在打開自己的手機微信後,一筆筆向國內某直播平臺的充值記錄,證實了這1萬6千多元都去了哪裏。舒先生說,平時自己的生意比較忙,他自己從未關注過網絡直播,對網絡遊戲也完全不懂,倒是他的兒子小光,平時喜歡拿他的手機看看視頻,打打遊戲。

小光今年9歲,是名三年級的小學生。從銀行回到家後,舒先生和妻子問他錢的去處時,他當即承認,之前通過手機給多個網絡遊戲主播買了禮物,但是他也不知道這些禮物要花多少錢,只是買了不少各種各樣的禮物,通過點擊直播平臺窗口界面的圖標就能實現。

“我後來也和兒子溝通了解了此事,那些所謂的禮物都是虛擬的,他覺得很新鮮,又對錢沒有什麼概念,短短几天時間內,孩子反覆給7、8個網絡遊戲主播都送了禮物。”舒先生告訴記者,之後他在手機上發現了孩子偷偷下載的直播APP,而且這個平臺可以用手機微信直接登錄。

“ 我看到裏面(直播平臺的直播間)有人送禮物,一開始不懂,但有人教我怎麼送,而且送了禮物,會得到誇讚。”昨天記者詢問小光爲什麼要打賞主播時,他如此回答。而舒先生的妻子餘女士則告訴記者,他們在知道孩子給遊戲主播送禮物後,也將這幾天來給遊戲主播送的虛擬禮物都整理了下來,“最大的一筆充值消費在1月19日,通過微信支付充值了2222元。”

小光是一名小學生,對爸爸手機的微信支付密碼,他又是如何獲知的呢?對此,舒先生告訴記者,出於方便好記,他將微信支付密碼和開啓手機鎖屏的密碼設置成了同一個密碼,“孩子在直播平臺上看遊戲視頻,也是通過手機微信登錄的,充值支付的時候,需要他輸入支付密碼,他把手機開屏的密碼輸進去,自然就支付成功了。”1月19日下午,在發現兒子多次向直播平臺充值購買虛擬禮物打賞主播的行爲後,舒先生也在第一時間更改了微信支付密碼,“那段時間正好趕上年前較忙的時候,平時也根本沒什麼時間看微信,還好算髮現得早,否則孩子還會繼續向這家網絡直播平臺充值,到時候卡里的20多萬元不知道還要花掉多少。”

昨天晚上,舒先生將他兒子小光在直播平臺窗口打賞主播禮物的截圖一一發送到記者的手機上,記者看到小光從1月14日到1月19日,分別給多個網絡遊戲主播送出各種各樣的虛擬禮物,並且隨着每個禮物造型的不同,價格也不一樣。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網絡直播平臺,給主播打賞送禮物是主播賺取收益的途徑之一,而且在直播平臺充值後,現實中的貨幣會轉換成直播平臺內的虛擬幣,再通過這些虛擬幣購買平臺內的禮物打賞給主播。

“銀行的工作人員也幫我們覈對了一下,一共是30多筆充值消費,總共充值16500多元,都用來購買虛擬禮物打賞給遊戲主播。”舒先生對記者說,自他發現小光的行爲後,他也就此事多次聯繫這家網絡直播平臺的客服,“最近兩個月的時間裏,我打了不下幾十次電話,但對方就告訴我說在走流程,並沒明確告知這些錢到底能否退還給我們。”

“孩子今年只有9歲,根本不懂掙錢的辛苦!”小光的媽媽餘女士對記者說,兒子不懂事,他們也不敢多責怪,但1萬6千多元是他們夫妻辛苦掙下的錢,他們希望能夠追回。

昨天,記者也就此事採訪了安徽王良其律師事務所的汪建國律師:小光只有9歲,屬於限制民事行爲能力人,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所做出的民事行爲是可撤銷的行爲。在網絡消費這塊,國家對未成年人的網絡消費有特殊的保護,按照法律法規,小光已經給付直播平臺的錢物,其父母可以要求返還。不過家長想要追回錢款,面臨一個舉證困難的問題,需要確定登錄直播平臺的賬號使用者和打賞者是孩子本人。

昨天傍晚,記者也聯繫到小光打賞主播的這家直播平臺的客服人員,對方迴應稱,他們確實已多次接到小光爸爸打去的電話,目前也已經在受理此事,並已將相關情況進行了彙報。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