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當虛高藥價遭遇平價藥房

當虛高藥價遭遇平價藥房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虛高藥價遭遇平價藥房

由於藥店在中國藥品銷售商中所佔額度非常有限,所以它的作用更大程度上是一種姿態性的。但是,業內權威人士指出,平價藥房的出現和不斷的成長,以“低毛利高銷量”追求規模經濟的經營模式挑戰過去“高毛利低銷量”的傳統模式,在醫藥行業內部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大震盪,是我國一次“醫藥產業革命”的開始。

中國醫藥經濟研究中心首席顧問牛正乾把2003年看作是中國醫藥行業的“平價年”。“那一年,長沙老百姓、南昌開心人、山西萬民等地的平價大藥房‘降價45%’的口號,迅速吸引了大批顧客,也令多家藥房跟着降價,部分藥品價格真正地突破虛高,這是利用市場經濟規律的作用降低了藥品價格。”牛正乾如是說。

忽如一夜春風來。不久,平價藥房在全國各大城市紛紛登臺亮相、跑馬圈地,登陸北京、上海、武漢等中心城市。

看病難、買藥貴已經成爲老百姓反應強烈的一個民生問題。藥品價格高但不是真的高,所以人們纔對現在這種不正常的高藥價起了一個專用的名字叫“虛高”,那麼,藥價虛高高在哪呢?

從表面上看,藥品作爲一種商品,它的價格所包含的內容是一目瞭然的,有出廠價、批發價、零售價。而且批發價、零售價都是國家定的,是不能動的;從購銷渠道來看,生產廠家→醫藥公司→醫院→患者也是很清晰的;從賺錢的角度看,藥廠賺的是出廠價減去成本價後的利潤,醫藥公司賺的是批發價減去出廠價後的利潤,醫院賺的是零售價減去批發價後的利潤。這些看上去都是中規中矩的,按照國家的規定在運行。但是,生產廠家→醫藥公司→醫院→患者這裏面隱去了三個重要環節:藥商、醫藥代表、大夫,應該說他們纔是藥品營銷活動的主角。

有人開玩笑地說:“劫道兒的不如賣藥的。”指藥品是一個很大的暴利行業。據瞭解,藥品從出廠最後到老百姓手裏,至少比出廠價要漲至5倍左右,所以說賣藥是不折不扣的暴利行當。#p#副標題#e#

物價部門給藥品定價的時候,很難確認這種藥品的實際成本,並且也很難進行有效追蹤,不能適時掌握藥品成本下降的情況而對藥品價格做出恰當調整,往往是一定終身。藥廠報成本價的時候裏面就有水分,藥品尤其是化學藥品實際生產成本是很低的,並且生產時間越長,成本越低。也就是說,藥品的批發價與實際成本之間的空間隨着這種藥品生產時間的加大而不斷加大。這一點很重要,它是藥品能夠產生暴利的基礎。

藥品的銷售是市場經濟型的。藥廠一般沒有銷售人員,所謂的銷售人員就是藥品經銷商(簡稱藥商)。藥商在藥廠把一個藥品的經銷權爭取下來,帶着藥廠出具的相關手續以藥廠工作人員的名義到醫藥公司掛單、驗證,再拿着藥廠和醫藥公司出具的手續到醫院銷藥。

以批發價100元一支的抗生素爲例,其零售價應該是在批發價基礎上再加價15%,也就是每支115元。但這種產品的實際出廠價每支一般不會超過15元。藥商以15元一支買到後,由於批發價是100元,他就有100-15=85元的盈利空間。他與醫院談判,以批發價的63%(63元)賣給醫院,醫院按照國家規定可以在批發價的基礎上加價15%賣出,醫院賺的錢就是100-63+15=52元。

藥商15元進貨,63元賣出,自己留下了63-15=48元。這裏面,藥商要給醫藥公司3%的費用,也就是3元作爲他的藥品在醫藥公司中轉的費用。在這裏,醫藥公司承擔的是倉庫保管作用。藥商與醫院談妥後,告訴醫院藥在哪家醫藥公司,醫院再去提貨。藥商還要拿出22%~25%,也就是22元或25元給醫藥代表,由醫藥代表做大夫的工作,醫藥代表以零售價的10%~15%,也就是12元至15元左右的回扣,誘使大夫多開這種藥。這一點非常重要,一種藥千辛萬苦進了醫院,如果沒有做通大夫的工作,大夫不給你往外開,很快就會被淘汰掉。因爲進什麼藥醫院說了算,使用的權力卻在大夫手裏,因爲他有處方權。

醫藥代表一般在每月月初與大夫們結算回扣額。醫藥代表不能每天跟着大夫,他怎麼知道大夫們開的藥品量呢?過去是由大夫自報,醫藥代表彙總後發放回扣,但大夫們往往都要虛報,想多領點回扣,這就存在一個黑吃黑的問題。醫藥代表爲了自己的利益,就要與回扣大夫們周旋,有的還被迫“反腐敗”,下大功夫查清某個大夫虛報藥量的事實,把這個人剔除出去以儆效尤。現在醫院實行微機管理,到月底的時候就有人從機房給醫藥代表打一份清單,既省事又不會出錯。 #p#副標題#e#

由此來看,藥品購銷各個環節的獲利情況已經清晰了:我們仍以上面的這種價位的抗生素爲例,從這支抗生素身上,藥廠的利潤是出廠價減去實際成本;藥商的利潤是63-15-20-3=25元,這25元也不是藥商一個人的,還有到醫院高層公關的費用,醫院的利潤是100-63+15=52元,醫藥代表的利潤是12-15元,大夫的利潤是12-15元左右,醫藥公司的利潤是3元保管費。

“我看到一些報紙上說醫藥行業是暴利,醫療行業是微利。藥廠和醫院都賺不到錢,醫院賣藥得的只是個“菸屁股”,賣藥的中間商都發了大財。那是對這個行業不瞭解,不然也就沒有以藥養醫這一說了,藥品不但養大夫還養着醫院。”那位原藥劑科主任強調。

在醫院大廳,人們總能看到一塊大大的顯示屏,還有很現代化的藥品查詢觸摸屏。藥品的批發價、零售價都公開列在上面,患者的知情權好像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如果哪一天在藥品價格顯示屏旁邊再立一個顯示屏,顯示的是每種藥品的實際出廠價,把價格115元的藥品其實只有15元的出廠底價兜給患者,不知又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場景?

在藥品營銷的過程中,最吃虧的是患者,他們只有一個權利—掏腰包。最可惡的是那些不顧治療的需要,不顧患者的健康乃至死活,爲了獲取回扣多開藥的大夫。這些人已經變異爲藥廠的推銷員,醫藥代表的傀儡。

現在,國家爲了廣大患者的利益,要求藥品實行順價銷售。我們仍以每支100元批發價的抗生素爲例,過去醫院的利潤是100-63+15=52元。現在順價銷售,醫院只能在實際進價的基礎上加價15%(各地政策不同,加價比率稍有不同),即:63+15=78元。每支的淨利潤只有15元,原來的37元折扣利潤讓利給患者了。這樣一來,患者的負擔的確減輕了。順價銷售把醫院獲得的虛高藥價砍下來了,但是藥品營銷的本質沒有變,藥商、醫藥代表、回扣大夫的利益沒有絲毫損失。#p#副標題#e#

從傳統藥店的營銷方式上看,一個藥品從藥廠出廠到患者手裏要經過9道門檻,依次是:生產企業→買斷總經銷權的大型批發企業→全國各大片區或者省級代理→地市級代理→醫藥批發公司銷售商→醫院藥事委員會認定各科室上報的採購計劃(或向零售藥店支付進場費) →醫院藥劑科科長(或零售藥店配送中心) →醫生(或零售藥店店長) →統計藥方的統方員(或零售藥店店員)。這些環節裏面沒有“雷鋒”,每一個環節都是要加價的。如此層層加碼,等藥品到了患者手裏,當然與出廠價相比是天壤之別了。

正是醫院現有的以藥養醫的模式和藥店層層加碼的做法,在讓藥價持續虛高的同時,也給有識之士以新的機遇。

不久前,天天好大藥房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金良接受了採訪。平價藥店的利潤從哪裏來?爲什麼你們的價格低?陳金良微笑着告訴記者:我們價格比其他藥房低,有多種原因,大批量購進,直接從廠家,或者是從最低的商業公司購進,最關鍵的是我們全部用現金支付,批量又大,我們自然而然就能把水分擠幹。別人一次進300元的貨,我們則一次進30萬元的貨,價格當然不一樣,比如進口藥,從國外進到中國,第一個環節就是一級批發商,一級批發商之後基本上是不對準市場,他們要尋找二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再供給分銷商,再由分銷商轉到各個批發公司,由批發公司轉到二級批發公司再到藥店,再給消費者,這裏面有五六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層層加價。而我們低價大藥房進貨最多是兩個途徑(環節),它的相差價格爲20%至30%。另外,我們大藥房是‘低價’而不是‘平價’,有些人誤認爲天天好大藥房是開業搞促銷才這麼便宜,其實這裏365天都是這個價格。而不是靠降價譁衆取寵,這是市場運作方法。”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