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腐竹含吊白塊 檢測存漏洞僞劣產品矇混過關

腐竹含吊白塊 檢測存漏洞僞劣產品矇混過關

來源:男爵風    閱讀: 4.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再爆醜聞。昨日,央視《每週質量報告》曝光湖南警方破獲一起添加非食用物質生產腐竹的案件,一家衛生條件極差、工藝落後的生產企業卻生產出合格的、外表光鮮的腐竹。經調查發現,原來該工廠在生產中添加了有毒有害的硼砂、吊白塊等物質。在腐竹等產品發現非法添加物已不罕見,近年來在廣東及其他省份監管部門也屢有發現類似事件。對此,專家認爲,化學品流入食品生產環節拷問我國食品及化學品監管體系,食品監管需要系統地來解決問題。不然,解決了三聚氰胺,就會出現吊白塊,解決了吊白塊還會出現其他物質,食品安全就會陷入老是“按住葫蘆浮起瓢”的尷尬境地。

腐竹含吊白塊 檢測存漏洞僞劣產品矇混過關

毒腐竹竟然檢驗合格

據央視《每週質量報告》報道,今年8月中旬,湖南省長沙縣榔梨鎮派出所民警在對轄區單位進行排查時發現,當地一家加工腐竹的閩樂豆製品廠其生產的腐竹外觀色澤度特別光亮,而在對這家工廠開展全面調查時,執法人員發現該工廠衛生條件特別差,生產設備簡陋,可是成品腐竹的產量和“質量”卻不低。“一千斤黃豆大概是生產三四百斤左右的腐竹,但閩樂豆製品廠生產的腐竹,一千斤黃豆能夠生產出660斤。”

經一輪調查和檢測,結果發現,該工廠生產的腐竹含有硼砂、烏洛托品、吊白塊等。根據我國頒佈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這三種化學品是明確規定不得在腐竹中添加的非食用物質。據介紹,硼砂是一種重要的工業生產原料,具有致癌作用並會在體內蓄積。而烏洛托品主要用作樹脂和塑料的固化劑,可導致人體過敏、致癌、器官畸形、細胞或基因突變。

更讓人不可思義的是,這家閩樂豆製品廠生產的有毒腐竹居然還能拿到合格檢驗報告,從而進入更多市場。據調查,這家工廠老闆和銷售商聯合作假,騙取產品檢驗合格報告。而這份騙取的檢驗合格報告裏,只有對感官、重金屬殘留等容易合格的指標進行了檢測,並沒有涉及對有毒有害成分的檢驗,故使其問題產品輕易躲過“法眼”。

據瞭解,問題腐竹在生產中非法添加硼砂、吊白塊等有毒有害物質的現象時有發現。今年6月,廣東韶關警方通報其開展的“亮劍”專項行動中,就查處了多個不法腐竹加工窩點,這些窩點生產的腐竹產品裏均有添加吊白塊、硼砂及其他有害非食品原料。

檢測漏洞提供可乘之機

事實上,不僅腐竹產品,在很多食品安全事件中,被發現在食品裏非法添加化工原料的也很多。此前曾有媒體報道:在生鮮乳製品中發現皮革水解蛋白、三聚氰胺,在肉製品中發現含瘦肉精,在飲料裏發現添加塑化劑,等等。

多種有毒有害化學品進入食品中而無法發覺,一方面與我國的抽查檢測監管方法有關。據廣東一位質量檢測人士介紹,食品中含有物質很多,在對抽查樣品進行的檢測中,他們不可能對所有物質、成分都檢測。因此,在檢測中,他們僅是依據國家標準規定,對某類食品標準裏允許添加的成分、物質進行檢測,同時檢測它們的含量是否符合標準規定。有業內人士指出,正是這樣的抽查檢測,讓部分不良商家鑽了空子,在食品中添加非法添加物,而檢測抽查又檢不出。

另一方面,目前添加到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層出不窮,不斷更新,添加手法和技術日趨先進和隱蔽,監管部門難以發現。據記者瞭解,今年4月,僅衛生部公佈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名單》裏,就有47種化學原料。

除此之外,化學品在生產、運輸、流通、使用等環節存在監管空白地帶,這也是化學品頻頻流入食品行業的主要原因。有專家舉例稱:“目前化工原料進入食品行業,我國對此的監管尚很缺乏。對如何防範和杜絕化工原料進入食品,尚沒有辦法。”衛生部公佈的非食用物質名單只是公佈了名稱,但對於它們如何在生產、運輸、流通、使用這些環節加強防範和管理,保證這些化學品不在食品中使用或濫用,卻缺乏相關的規定。昨日央視報道里,公安部門也認爲,由於這些在食品中禁止添加的化學品在生產、運輸、流通、使用等環節的監管漏洞,很難對不法的食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獲取、買賣這些化學品的行爲進行監控和處罰。

專家建議

從源頭上切斷化學品流入

“對於化學原料的生產、流通、使用應建立可追溯系統。”昨天,國內乳業資深專家王丁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目前許多化學品的生產、經銷者對其產品的流向不負責任,即使明知購買、使用者是食品企業,也銷售給他們,甚至教其使用。他建議,對於發現有化工品經銷和生產者爲食品企業提供原料,就應嚴懲。

國內不少專家及相關人士均提出“重典治食品安全”。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教授劉俊海認爲,在食品裏面摻入對人體有害的添加劑,本身就是一種投毒的行爲,“我國對於易製毒品(化學品)有相當嚴格的監管規定,包括出廠出庫流通保管還有消費銷售都有嚴格的規定,但是對於易製毒品(化學品)之外的其他對人體有害的工業原料,我們卻缺乏有力的監管措施”。他建議,對於在食品中違法添加工業原料的,應當像追究投毒罪一樣,追究他們的刑事責任,同時不免除民事責任。

進一步提高食品檢測能力

“目前我國檢測能力相對落後,對於食品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質均無法檢測。”不少專家提出,應提高我國檢測能力,進一步完善檢測方法,真正建立食品安全風險預測和評估系統,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技術支撐。

王丁棉表示,目前我國對於食品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質均無法檢測。他舉例稱,以乳製品中可能產生激素的成分和物質,他曾向有關部門列出20種物質的名單,然而檢測機構卻告知,有一半物質無法檢測出來。

從衛生部此前公佈的《47種可能在食品中非法添加的非食用名單》文件中可看到,有25種物質在檢測方法一欄顯示空白或者填“無”,這意味着有超半非食用原料無法檢測,相關監管部門可能陷入無據可依的執法尷尬境地。

建立暢通的信息溝通平臺

有專家提出,當前國內食品安全要“治亂”,我國應建立暢通的信息溝通渠道,發動更多業內人士、專家、消費者及其他力量來舉報、反映食品生產中出現的問題,例如添加不安全物等,依託地方行業協會、企業或相關機構,建立起層層信息溝通渠道。

同時,我國相關部門還應加大收集信息和研發的能力,包括從國際上收集各方信息,並儘快運用到我國食品安全監管中。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