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人間冷暖 > 老年人抑鬱症的症狀表現 老人抑鬱怎麼辦

老年人抑鬱症的症狀表現 老人抑鬱怎麼辦

來源:男爵風    閱讀: 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老年人,提起這個名詞,我想大家腦海裏首先浮現的就是自己的爺爺奶奶吧。那老年人抑鬱症表現都有什麼?老年人在患有這樣疾病後,身體也是有多種表現的。比如睡眠障礙、睡眠差、乏力、食慾減退、體重下降、便祕、身體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慾減退、陽痿、閉經、胡思亂想,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爲。爲了預防老人抑鬱,家人要時常與老人進行互動,比如做一些老年人的趣味運動,同時能減少患老年癡呆的機率。

老年人抑鬱症的症狀表現 老人抑鬱怎麼辦

老年人抑鬱症的症狀表現

1.情感低落

是抑鬱症的核心症狀。主要表現爲持久的情緒低落,患者常悶悶不樂、鬱鬱寡歡、度日如年;既往有的興趣愛好也變得沒意思,覺得生活變得枯燥乏味,生活沒有意思;提不起精神,高興不起來,甚至會感到絕望,對前途無比的失望,無助與無用感明顯,自責自罪。

半數以上的老年抑鬱症患者還可有焦慮和激越,緊張擔心、坐立不安,有時軀體性焦慮會完全掩蓋抑鬱症狀。

2.思維遲緩

抑鬱症患者思維聯想緩慢,反應遲鈍。自覺“腦子比以前明顯的不好使了”。

老年抑鬱症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程度認知功能(記憶力、計算力、理解和判斷能力等)損害的表現,比較明顯的爲記憶力下降,需與老年期癡呆相鑑別。癡呆多爲不可逆的,而抑鬱則可隨着情感症狀的改善會有所改善,預後較好。

3.意志活動減退

患者可表現行動緩慢,生活懶散,不想說話(言語少、語調低、語速慢),不想做事,不願與周圍人交往。總是感到精力不夠,全身乏力,甚至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不但既往對生活的熱情、樂趣減退或喪失,越來越不願意參加社交活動,甚至閉門獨居、疏遠親友。

在對老年人抑鬱症表現瞭解後,老年人出現這類疾病,都是要及時的治療,治療老年人抑鬱症常見就是藥物方法,這樣的做法直接有效,同時也可以經常帶老人出去玩,經常與人溝通,使得在緩解老人疾病上,都是有很好效果。

老年人抑鬱症怎麼辦

1、多參加集體活動

預防老年人抑鬱症的一個良好方法即多鼓勵老年人蔘加集體活動,如和其他老年朋友一起打牌、下棋、練書法、繪畫、打球、跳舞、慢跑、逛公園等,有條件時還可與其他老年人一同外出旅遊。這種集體活動要遠遠好於老年人獨自在家看電視,更有助於調節老年人的情緒和心理健康,可大大降低老年抑鬱症的發病機率。

2、子女多給予關愛

預防老年抑鬱症,除了老年人自身努力調節精神狀態以外,家人也要多給予關心和理解,因爲家人的支持和幫助可大大增強老年人的生活信心,以及他們戰勝困難的勇氣,尤其是子女的關愛和陪伴,要多抽出時間與父母進行交流和溝通,關心他們的生活和思想,給予老年人以精神寄託和安慰,可以有效預防老年抑鬱症。

適合老年人的趣味運動

一、筷子夾彈珠(適合老人)

準備:小臉盆兩個,彈珠五十個左右,筷子一雙。

比賽規則:將彈珠從一個盆子夾到另一個盆子裏,一分鐘之內,夾入八個以上算過關。

二、端乒乓球競走(適合老人)

準備:兵乓球若干,拍子若干。

比賽規則:參賽人員端着乒乓球走,最快到達終點者獲勝。項目三投圈

三、套圈(適合老人小孩)

準備:小禮物若干,套圈五到十個。

比賽規則:比賽者站在場地線外,將5—10個套圈投向目標,套住目標者即可得到一份獎品。

四、小保齡球(適合老人小孩)

準備:籃球一個,礦泉水十瓶。

比塞規則:每個人有1次機會擲球,砸倒5瓶以上礦泉水即算獲勝。

五、吹蠟燭(適合老人小孩)

準備:桌子兩個蠟燭若干。

比賽規則:把15根蠟燭吹熄,看誰快就是勝利。

六、盲人吃香蕉

材料:每人一根香蕉、矇眼黑布。

規則:

1.每組2人,矇眼面對面而坐,右手各拿香蕉一根。

2.兩人剝香蕉皮,靠感覺將香蕉送入對方口中,先吃完的爲勝。

3.旁觀者可以指示,但不可動手幫忙。如大家十分熟稔,不怕引起不快,偶爾也可以故意誤導把香蕉送入鼻子。

七、夾氣球跑

兩人一組,一男一女背靠背夾住一隻氣球在起點向終點跑,終點還要放一個椅子,到了終點後要把氣球放到椅子上然後坐爆,再返回起點繼續夾氣球。如果在跑動時氣球落地,兩人要從起點重新出發。在同樣時間內哪組爆破的氣球多哪組勝出。

八、三人抱成團

規則:每次參與活動爲10人,在樂曲中聽主持人的口令“三人抱成團”,參與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兩人抱好,這樣就剩一人被淘汰!主持人可按實際情況喊口令!

看了上述對於適合老年人的趣味運動項目有哪些的介紹後,我想大家應該已經有所瞭解了吧。老年人雖然年齡老了,但是依然童心未泯,他們需要一些趣味運動去豐富他們的老年時光,同時還能使他們的身體更加健康,我們應該讓自己的爺爺奶奶好好體驗一番。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