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歷史朝代 > 銀行卡在身錢卻沒了 盜刷手段不斷升級

銀行卡在身錢卻沒了 盜刷手段不斷升級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銀行卡持卡人來說,最恐怖的經歷莫過於卡片明明在身上,卻不停接到交易提醒短信!隨着互聯網的普及和信息化技術的發展,銀行卡盜刷又有了新“升級”。去年以來,園區法院共計受理42件因銀行卡盜刷引發的金融糾紛。

銀行卡在身錢卻沒了 盜刷手段不斷升級

銀行卡在身錢卻沒了

相較傳統的在ATM機或POS機上使用僞卡盜刷的手段,通過社交軟件、網購平臺、手機遊戲等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盜刷的現象明顯增加。究其原因,除了銀行在安全保障義務的履行存在缺陷以外,用卡人信息保護意識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銀行卡盜刷的風險。

網購“退款”發來釣魚網站

女士日前網購入手了一條夏涼被,正當邱女士等待收貨時,接到了一個自稱“賣家”的電話:“您在本店購買的某某牌夏涼被訂單出現異常,即將被關閉,請主動申請退款……”由於“賣家”在電話裏已經詳細覈實了該筆訂單的下單時間、下單金額、收貨人、收貨地址等信息,邱女士完全肯定了來電內容的真實性,認爲只是賣家庫存不夠導致無法交易。

銀行卡在身錢卻沒了 盜刷手段不斷升級 第2張

銀行卡被盜刷

由於“賣家”聲稱訂單異常,不能按常規方式退款,邱女士便按照電話內容的指示,添加了“賣家”提供的QQ,並打開了對方發來的“退款網頁”。照着網頁指示登錄後,邱女士便收到一條來自銀行的動態密令短信,她沒多想就輸入了驗證碼。結果,邱女士沒能等來退款成功的消息,而是陸續收到了3條銀行卡消費記錄,共計被盜刷28000元。

短信提醒未開通工資卡多次被盜刷

今年5月下旬家住園區的王女士在路邊的ATM機上查詢自己的銀行卡餘額時,意外發現卡內餘額大量減少,其隨後立即趕往開戶銀行仔細查詢,發現該卡當月竟然在深圳、香港、柬埔寨等地被分多次、多筆取現、消費達10萬餘元。王女士一下傻眼了,這張銀行借記卡是她在2006年開戶辦理的工資卡,這麼多年卡一直在自己的身邊並無丟失,也沒有泄露過密碼,更無委託他人或轉借給他人取款,這卡里的10多萬元怎麼會在一個月內就被盜刷一空?王女士隨後向派出所報警,並在與銀行交涉無果後起訴到法院,要求銀行承擔責任,歸還盜刷的100368.21元,並支付相應利息損失。

法院審理時發現,今年5月23日王女士曾在單位附近的ATM機取款1000元,庭審中王女士和銀行均認可此次操作爲其本人所爲。爲證實在5月期間原告一直正常上班,並未離境,王女士特向法院提交了勞動合同和考勤記錄。但銀行認爲,銀行卡交易必須滿足2個要素,即銀行卡與密碼,密碼信息是無法隨卡讀取的,即便王女士的銀行卡信息可能被複制導致盜刷,但她也必然存在泄露密碼的過失,故不應由銀行承擔賠償責任。

法院審理後認爲,在銀行卡異常交易糾紛案件中,判斷髮卡人是否承擔責任的主要依據是是否存在僞卡交易。從王女士所持的銀行卡交易時間上判斷該卡被複制的可能性大,能夠認定深圳及境外等地的取款交易系僞卡交易。借記卡交易完成必須依賴正確的交易密碼是不爭的事實,但密碼泄露存在多種可能性,並非密碼泄露情況均可以當然歸責於持卡人,銀行主張王女士負有泄露密碼的過失但並未能夠舉證證明,法院最終判決支持了王女士的賠償請求。

手機APP消費綁定銀行卡遭盜刷

現如今各類手遊層出不窮,爲了提升等級、強化裝備,不少玩家都有在遊戲內消費的經歷,玩家小楊卻因一次充值損失了8000餘元。

今年5月,小楊迷上了一款競技類手遊。爲了提高遊戲人物的戰鬥能力,小楊在軟件上綁定了銀行卡,購買了價值200元的鑽石道具。誰知當天下午,小楊便收到了6筆扣款消息,消費金額從300元到2000元不等。“銀行卡明明就在口袋裏,怎麼會被扣款呢?”小楊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立即向公安機關報警。經過排查,小楊銀行卡被盜刷可能是由於APP商城登錄ID被盜所致。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