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 娛樂評論 > 開年大戲《山海情》,爲啥這麼好看?給你愛它的N個理由

開年大戲《山海情》,爲啥這麼好看?給你愛它的N個理由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連日來,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策劃組織指導,正午陽光出品的“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電視劇展播”劇目《山海情》,在浙江衛視、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東南衛視、寧夏衛視“五星”黃金檔開播,深圳衛視黃金檔跟播,並於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三家網絡平臺播出。該劇真摯真情真實展現脫貧攻堅偉大事業震撼人心的力量,才播出8集,已在2021主旋律劇集大年開年之際攪動收視熱潮。

開年大戲《山海情》,爲啥這麼好看?給你愛它的N個理由

《山海情》講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寧夏西海固的移民們在國家扶貧政策的號召下,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攻堅克難,通過勞動創造價值、通過奮鬥創造幸福,將黃沙彌漫的“幹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該劇以個體命運折射波瀾壯闊的時代變遷,用溫情而細膩的筆觸將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樸素追求串起個人成長與困惑、觀念碰撞與利益平衡、命運與抉擇、信仰與情感,成功帶領觀衆“進入”劇中,共情扶貧攻堅中的艱苦卓絕和人間真情。該劇風格真摯、樸實、接地氣,做到了將宏大主題、精神傳遞與濃郁風土人情的無縫融合,在熒幕上繪製出扶貧路上鮮活生動的時代圖譜,以鮮明的創作特色和傾注匠心的藝術表達“破壁”主旋律劇。我們總結《山海情》有這樣幾個藝術特色。

第一,衝破扶貧劇“套路”,真實還原艱辛輝煌扶貧路鮮活人物形象

開年大戲《山海情》,爲啥這麼好看?給你愛它的N個理由 第2張

“土氣”“霸氣”的基層幹部。近年來特別是2020年以來,扶貧劇在電視熒屏唱響時代主旋律,其中很多感人至深的藝術精品,但也還存在某些同質化問題,比如基層扶貧幹部們基本都是高風亮節、身先士卒,對於鄉親們的刻畫也趨於臉譜化。看多了觀衆就產生了“審美疲勞”,對主旋律內容創作產生疑慮。而《山海情》卻捨得付出一份比山高、比海闊的情義禮讚這些勇敢走出貧困的人們,帶領觀衆感受他們內心深處的波濤洶涌,感受他們帶給世界的溫暖。有專家評價說,該劇“沒有領導講話、沒有微服私訪,幹部也不是程序化的‘幹部樣’,這個扶貧劇有點兒反套路的誠意!” 比如電視劇一開場,就以反套路的方式“生猛”開篇。海吉縣吊莊移民辦公室裏,脾氣火爆的楊縣長(閆妮飾)正因爲一批移民從玉泉營逃回涌泉村的事情,大聲訓斥着辦事“不利”的張樹成主任。再加上鏡頭中人物黑紅的臉龐、藍灰的裝扮、樸素的髮型、簡潔近乎蕭條的辦公室、外景裏暴土揚塵的風沙等高度還原年代感和地域性的細節,讓觀衆直呼大有身臨其境之感。楊縣長與以往扶貧劇中“如沐春風”式的幹部形象形成的強烈反差,“震”到了不少觀衆,第一時間就讓觀衆嗅到了“不一樣”的味道。該劇在開篇就把基調立穩了:此扶貧劇非彼扶貧劇。凜冽的力量感一開頭就已經讓人放不下。

全劇飈方言和高濃度“金句”輸出。“方言”使用也是《山海情》的重要人設之一。“五星”同播中,寧夏衛視、東南衛視及跟播的深圳衛視播放了西北和福建方言原聲版,浙江衛視、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播放普通話配音版,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三個網絡視頻則同時上線了兩個版。“西北話一出,馬上就有內味兒了。”很多看過原聲版的觀衆對劇中主演們的西北方言稱讚有加,“不知道的還以爲所有演員都是當地人呢”。語言上的選擇讓《山海情》更接地氣,更快地走進觀衆心裏,“全程方言演出,感覺自己不是在看戲,恍惚間我就是涌泉村村民”。當然,普通話配音版本的存在,也讓觀衆感受到了該劇貼近更廣闊的人羣,適配更多觀看場景的努力。

該劇演員們基本都是用西北方言和福建方言進行表演,這不是爲了搞笑獵奇,而是創作團隊爲了更真實還原扶貧工作的艱辛而進行的一個“走心”創作。他們在創作初期調研走訪過程中,捕捉到一個90年代福建對口幫扶寧夏的有趣細節:福建人來以後聽不懂當地話,當地人聽不懂福建話,所以他們一開始首先要過語言關。當他們去了西海固以後,覺得當地幹部羣衆的性格、喜怒哀樂更適合用方言表達。考慮到劇情需要,再加上方言的運用能展現濃郁又深厚的地域文化,豐富人物形象,幫助觀衆入戲,所以《山海情》堅持用了方言,也啓用了大量西北籍演員。導演孔笙自豪地說,“大家有機會有時間一定看一看方言版,它是原滋原味的,是接了我們的心、接了我們地氣的一個版本!”

隨着快節奏且笑淚並存的劇情發展,高濃度的西北“金句”也從個性鮮明、張力十足的人物口中頻頻輸出,讓這部扶貧劇有了更濃的“扶志”“扶智”意味。就像網友們分享的,劇中“‘天天談未來,未來可不就是還沒來嘛!那不就是一個夢嘛!’” “‘未來就是還沒有來麼,啥時候能來,誰又能知道呢!’這些話一針見血,戳痛我了!”“貧窮真的限制了人們的想象力!”“‘有奔頭就不算苦,沒奔頭纔是真的苦。’老支書這句話是要和我們看劇的乾飯人共勉的!”深刻的臺詞不一定要“文縐縐”,要戳到心裏才讓人忘不掉。《山海情》做到了。

第二,自帶史詩加成,深情致敬脫貧攻堅征程中的奮進者

打造“塞上江南”,是劇中扶貧幹部給當地羣衆描繪的一個美麗的夢。可面對當地極度貧瘠、嚴重缺水、四季飛沙走石的土地,要真正成爲“塞上江南”,還要靠勤勞的雙手、堅定的毅力、智慧的大腦以及一顆顆激情澎湃的心去創造!

開年大戲《山海情》,爲啥這麼好看?給你愛它的N個理由 第3張

劇中主人公馬得福(黃軒 飾)就是“塞上江南”之夢的打造者。這位從農校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分配的第一項工作任務就是追回家鄉涌泉村裏“逃跑”的吊莊戶。“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蚊子都能把人給吃了”“餓得直吐酸水”……村民們這些拒絕移民搬遷的理由真實存在,讓觀衆感受到這項工作的艱難,直呼“心疼”年輕的馬得福。“我真的要向這些兢兢業業的基層扶貧幹部致敬”,馬得福的扮演者黃軒感慨說。從苦口婆心勸返吊莊戶、幫助村民完成“吊莊移民”工作,到蹲守供電所軟磨硬泡給移民村通電,到不得已衝進會場爭取給移民村乾涸的麥田澆水,再到東西協作扶貧政策出臺後,鼓勵村裏姑娘到福建務工、帶領村民們學習種植蘑菇……爲了早日兌現那句“塞上江南”的承諾,馬得福的道路走得艱難而堅定。他永遠面對一個又一個困難,永遠在爲別人解決問題,什麼事都得管,什麼苦都得往自己的肚子裏咽,平和沉靜的外表下不斷散發出巨大的能量,帶領着人們打造屬於自己的“塞上江南”。

這樣純粹、堅韌、一心撲在脫貧致富工作上的人物形象,正是史詩般的脫貧攻堅大決戰中很多基層扶貧幹部的縮影,值得所有人爲之鼓掌,向他們致敬。《山海情》自帶史詩加成,並做到了尊重人物,尊重真實歷史,是一曲謳歌時代、謳歌奮進者的壯闊樂章。

第三,“硬核”內容“軟着陸”,在細微處中展現藝術功力

宏大的脫貧攻堅和對口支援主題,如何鋪陳敘事?《山海情》選擇“用細節講故事”,讓“硬核”內容實現“軟着陸”。

巧用衝突。衝突是釣住觀衆的鉤子。《山海情》第一幕就埋下一個戲劇衝突:涌泉村一夜之間從政府安排的移民地點玉泉營跑回來七戶人家。大學剛畢業的馬得福被借調到吊莊站幫忙,他的任務就是把村裏的人追回去。跑回來的人七嘴八舌:“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大風三六九,小風天天有。”“把咱這夥人,吊到那去幹啥去了,就是給蚊子改善伙食去了。”順口的方言,生動的表情,這衝突就顯得頗接地氣。緊接着,編劇又安排了幾個戲劇衝突:麥苗、馬得寶等一羣年輕人離家出走外出謀生,李水花(熱依扎 飾)婆家上門逼婚,村部裏代理村主任馬喊水(張嘉益 飾)跟村民、村民跟逼婚者吵成一團,馬喊水用大喇叭喊小兒子馬得寶回來,整個場面鬧鬧哄哄,情節活了起來。

開年大戲《山海情》,爲啥這麼好看?給你愛它的N個理由 第4張
開年大戲《山海情》,爲啥這麼好看?給你愛它的N個理由 第5張

釋放溫情。劇情細節除了充分展現西北人民的粗獷與豪情,也將更多的細膩與柔情呈現給了觀衆。比如李水花身上展現的剛柔並濟的女性力量,看似個性頑劣的馬得寶爲了給父親和哥哥分憂,獨自闖蕩新疆尋找表弟尕娃,等等,都很能打動觀衆。這是劇中“煙火氣”的關鍵,更是現實生活中真實扶貧工作裏不可或缺的部分。《山海情》正是通過深挖角色和生活的多面性,更多維、更接地氣地講述這片戈壁上宏大而溫情的脫貧攻堅故事。

表演看不到“表演”。《山海情》是全明星陣容出演,但觀衆們評論說,“演員都像從土裏長出來的一樣!”“看《山海情》真的會給人一種震撼感,而這種震撼感來自電視劇的用心和演員表演的用心!”“演員精湛的表演已看不到‘表演’”,他們與劇情融爲一體。幾乎所有的劇中人物臉上都帶着“高原紅”,無論穿制服或者布衣,每個人都灰頭土臉,面部帶着明顯的風沙灼傷,讓人可以自然聯想到西北的漫天黃沙,非常真實地還原了西海固的真實情況。

閆妮就是徹頭徹尾的西北女縣長,她爲百姓的生活勞心勞力,整個人灰撲撲、風火火;福建來的扶貧辦領導吳月娟(姚晨 飾)、掛職副縣長陳金山(郭京飛 飾)戴着眼鏡、操着福建普通話講話,斯文而篤定,爲西海固人民辛勤辦事,造型毫無違和感。觀衆認爲他們就該是這個模樣,之前大家熟悉的角色形象都是浮雲!

演過很多清俊小生的黃軒,一舉手一投足就是馬得福,留着小平頭,黑紅的臉,淳樸的鄉音,眼睛裏寫着幾分激情,看了都讓人嗓子發乾的畫面中,我們時常看到馬得福眼裏的一汪清泉,他騎着輛自行車東奔西走爲移民辦事……這是他第一次演農村基層幹部,不紮根生活沒有這種傳神。熱依扎扮演的水花,拉車、走路的架勢,就是一個西北漂亮村姑。張嘉益扮演的村裏“人精”代理村主任馬喊水,戴着皺巴巴一頂藍帽子,憨憨的,眯着眼睛,嘴裏叼着一片幹樹葉子嚼着,重大事情不輕易表態,但又在村情親情上有擔當,“賊賊”的樣子,土帥土帥!各個角色都演活了。

第四,戲外之“戲”也精彩:創作團隊深扎“幹沙灘” 體驗扶貧攻堅艱苦歷程

電視劇對時代大背景的真實還原,演員們精彩無痕的角色演繹,除了創作團隊自身的藝術功底,也離不開他們深扎戈壁灘大半年的熬煉與成長。

開年大戲《山海情》,爲啥這麼好看?給你愛它的N個理由 第6張

克服重大困難,努力完成重大任務。《山海情》創作任務重時間緊要求高。製片人侯鴻亮回憶說,“要做一部‘平民視角、國家敘事、國際表達’的作品,這是我們做影視人的理想,能真的實現拍出這樣一部作品,我們一開始沒有想到。”創作團隊面臨重重困難,特別是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阻礙了劇本的創作、下沉式採訪籌備及進棚搭景等前期籌備工作的進度。“整個過程感覺就像是在跑步,所有人一直在和時間賽跑。”導演孔笙形容。儘管如此,主創團隊依舊高標準、嚴要求地保證了“正午品質”。劇中,爲了脫貧致富,以馬得福爲代表的全體扶貧幹部和閩寧村新移民一起“關關難過關關過”;劇外,全體主創成員爲了故事的最好呈現,在自然環境極度惡劣的西北大地上完成了從無到有的突破。“拍攝現場最初的時候,甚至連棵讓演職人員可以納涼的樹都沒有。”黃軒記得。

“從地窩子到土坯房,既是閩寧村的成績,也是《山海情》主創團隊的突破。”這是演職員們的共同心聲。經歷了《山海情》艱苦創作歷程,體會了當地幹部羣衆的苦與難、奮鬥與幸福,大家都感受到自身思想經受的洗禮和演技取得的突破。他們表示,“在這樣的地方要重新建立一個家園,還要建成現在的塞上江南,是不可思議的。真的覺得他們(扶貧幹部)非常不容易,他們是希望、是光,能帶領這麼多人脫貧致富,由衷地向他們致敬。” 李大有的扮演者尤勇智說,“我拍了30年戲,覺得今年的夏天真的很幸福”。白校長的扮演者祖峯感慨,“多年沒拍過那麼過癮的戲了”。熱依扎坦言,“我學會要永遠帶着笑容去面對前方生活的不確定性。”

葆有匠心、靜水深流,才能不斷築就文藝創新的高峯,爲當代中國書寫壯美的史詩。用情用心用功打造、充滿感動與力量的《山海情》,打動你了嗎?

(來源: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

明星八卦
娛樂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娛樂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