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 > 佳句美文 > 女人必做的八個體檢項目 走出體檢誤區

女人必做的八個體檢項目 走出體檢誤區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婦科檢查(每年做一次)

作宮頸塗片檢查,防止由人乳頭瘤病毒(HPV)引起的宮頸癌。其次是盆腔檢查、乳房檢查及腋下、鎖骨上等部位的淋巴結檢查。

女人必做的八個體檢項目 走出體檢誤區

2、乳房的自我檢查(每月做一次)

養成良好的自查習慣,熟悉你自己乳房的正常形態及觸摸時的感覺,一旦有異常就很容易引起警覺。

檢查的最佳時機是月經結束後,這時乳房較軟且沒有腫脹感,有利於獲得敏感的觸覺。在洗浴時自檢最好:皮膚被皁液溼潤後,有助於手指在乳房表面平滑移動。

3、乳房的X線透視拍片

如果母親或姐妹沒有乳腺癌,一般無需進行這項檢查。

4、全面體檢(每5年做一次)

此年齡段的女性一般不易得病,不過,每5年做一次全面體檢還是有必要的。醫生會詳細詢問個人病史、相關的家族病史以及個人生活習慣方面的一些問題,然後抽血化驗。此外,還應該做葡萄糖耐量試驗,肝、脾臟觸診檢查,以及尿液化驗、血色素化驗等。這些檢查的目的都是排除那些沒有自覺症狀的疾病。

5、皮膚癌的自查(每年做一次)

先對着落地式穿衣鏡檢查身體的正面,然後背對着衣鏡,手持另一面鏡子,依次觀查肩、背、臂部及雙腿的後側面。另外,不要忽略雙足的檢查。凡看到面積超過6毫米(約一支鉛筆粗細)的痣或痣表面呈凹凸不平狀,應去確診。皮膚原有的色素區域變大或顏色加深,也是危險信號。

6、皮膚癌檢查(25歲以後每年做一次)

即使僅僅在童年時被陽光曬過,亦可能發生黑色素癌。如這時候發現異常,只需做個小手術。因此,對全身的痣或色素斑做一次專業檢查很必要。

7、牙科檢查(每半年進行一次)

應當堅持每半年去看一次牙醫,清除牙斑、牙石,防止牙牀疾病。孕期或服用避孕藥的女士因血液中雌激素水平較高,更要常去看牙醫。

8、量血壓(每兩年一次)

高血壓並非老年人的專利,收縮壓(高壓)超過140毫米汞柱或者舒張壓(低壓)超過90毫米汞柱就應採取對策:節食、運動和服藥控制——這要聽醫生怎麼說。

走出女性體檢四誤區遠離宮頸癌

宮頸癌,這一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的女性惡性腫瘤,每年會奪去全世界近30萬女性的生命。

近年來,宮頸癌發病率的不斷增高及發病年齡的年輕化,喚起了人們對這一疾病的關注。然而目前,仍有不少女性對宮頸癌的認識存在誤區。

宮頸癌其實並不可怕,它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

誤區一:感染HPV=宮頸癌

宮頸癌的發生和一種叫作人乳頭瘤的病毒(HPV)關係密切。研究表明,持續感染高危類型的人乳頭瘤病毒,是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發生的必要因素。絕大多數宮頸癌患者的體內都能檢測出這種病毒。

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過性接觸而感染HPV病毒。約有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過這類病毒。

然而,感染了HPV並不一定會患宮頸癌,因爲每個健康女性體內都有一定的免疫力。研究證實,感染HPV後,大多數女性的免疫系統可以把進入體內的HPV清除。只有少數女性由於無法消滅進入體內的HPV,造成HPV持續感染,纔有可能引起宮頸癌前病變。其中有部分患者會進一步發展成爲宮頸癌,這一過程約5到10年。

感染HPV後是否會進展爲宮頸癌,還與HPV的類型有關。HPV病毒大約有100多種亞型,女性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見的類型分別是6、11、16、18型,其中HPV6和HPV11型屬於低危型,而HPV16和18型則屬於高危型,來自世界各國的宮頸癌研究發現,HPV16型和HPV18型在宮頸癌患者中的感染率最高。

誤區二:宮頸糜爛會變成癌

許多女性都存在這樣的誤解,以爲宮頸糜爛會引起宮頸癌,因而對宮頸糜爛感到非常恐懼。劉惜時教授告訴記者,這兩者其實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從醫學上來說,女性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外翻,替代宮頸鱗狀上皮,醫生在檢查時,會發現宮頸局部充血呈現紅色,就稱其爲 “宮頸糜爛”。糜爛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爛”,它可以是一種生理現象,育齡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外翻,替代宮頸鱗狀上皮,呈現出“糜爛”狀。而女性在青春發育期前和絕經期由於體內雌激素水平相對低,所以“糜爛”也少見。

值得注意的是,宮頸糜爛也可以是一種常見的炎症狀態。早期宮頸癌在外觀上和宮頸糜爛的表現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如果在婦科檢查中發現宮頸糜爛,不能掉以輕心,需要通過進一步的細胞學檢查及活組織檢查來明確診斷,排除宮頸癌的可能,並正確治療。

誤區三:不重視婦科檢查

從感染HPV病毒,到宮頸癌的發生發展有一個漸進的自然病程,一般長達5到10年左右。因此,女性只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完全有可能及時發現疾病的“苗頭”,並將其扼殺在萌芽階段。目前,早期宮頸癌患者經治療後,其五年生存率可達到85%到90%。

劉惜時教授提醒,育齡期女性務必不能忽視每年進行婦科檢查,包括巴氏塗片或液基細胞學(TCT)檢查等宮頸細胞學檢查,是發現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重要方法。尤其是以下宮頸癌的易發人羣,更不可掉以輕心:

持續感染高危類型的HPV病毒者,即HPV病毒檢測發現HPV16、HPV18呈陽性者;

性行爲因素不良者,包括開始性生活的年齡過早、多個性伴侶、性衛生不良等都會使患宮頸癌的發病危險增加;

早婚早育、多產多孕的女性;

性病患者,無論男方或女方患有生殖道溼疣、梅毒、淋病等都會增加女方患宮頸癌的機率;

免疫功能低下、吸菸、營養不良者。

誤區四:“蛛絲馬跡”視而不見

宮頸癌在早期可能不會引起患者任何的不適,有些症狀也非常容易被忽視。專家建議,育齡期女性應該學會關注身體發出的“健康警報”,有時雖然只是“蛛絲馬跡”,卻有可能藏有隱患。

接觸性出血 主要是指在性生活後出血或在婦科檢查、大小便後出血。即使是一次、量少,也應提高警惕。

白帶異常多數宮頸癌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白帶增多。因此,女性平時應該關注白帶的性狀、量的多少和有無臭味。尤其是當發現大量水樣或黏液性白帶時,必須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