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世間印象 > 暴秦真的一無是處嗎 細談秦國對歷史發展的貢獻

暴秦真的一無是處嗎 細談秦國對歷史發展的貢獻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久前讀完孫皓暉的《大秦帝國》六卷,不禁心潮起伏,爲作者的浩瀚長卷而讚歎,爲華夏民族的悠久歷史而自豪。長期以來,人們說到秦朝,言必稱暴秦,進而聯想到秦王暴政、焚書坑儒、指鹿爲馬等等反面歷史事蹟。

暴秦真的一無是處嗎 細談秦國對歷史發展的貢獻

《大秦帝國》的問世,改變了秦帝國在世人心目中的“暴秦”印象,以一分爲二的辯證唯物主義手法爲世人剖析了秦王朝的“成”與“敗”,“得”與“失”,着重謳歌了秦王朝在促進華夏民族融合、爲中華文明開源這兩個方面的重大作爲。還歷史真實,爲文明正源。我想,這二者是作者此書的目的。作爲歷史小說,《大秦帝國》是否真實的還原了歷史,真實度有多少個百分比,我不得而知。但是,爲文明正源,我卻堅定的表示支持。

秦國初爲周王朝的諸侯國,由於屬地遠離中原,多屬荒涼之地,民風野蠻彪悍,常爲其他諸侯國所不齒,不屑於結交。且不說魏王逢澤會盟不邀請秦國,就連孔夫子西行都不至秦。不僅如此,秦國作爲戰國時期的小諸侯國,也常爲他國所覬覦,六國會盟,妄圖謀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長期的備受歧視,四面危機,促使秦孝公喊出:“諸侯卑秦,醜莫大焉”,勒國恥碑,發求賢令。自孝公起,秦歷代君王的奮發圖強(胡亥除外)是大秦崛起的先決因素,商鞅變法是秦國崛起的後發因素。

公元前230年至221年,秦國先後滅關東六國,一統天下,後北擊匈奴,南服百越。秦統一六國,不僅僅是版圖的合併和政權的集中,更是開創華夏各民族融合的大局面。秦朝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爲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華夏族爲主體、多民族共融的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首創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爲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縣制,徹底打破自西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度,強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有說法“百代猶得秦政法”。

本文由()蒐集整理,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秦朝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文化及對外開拓諸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強了全國之一統,對後世亦產生頗大的影響。 有人會說,成者爲王敗者寇。如果秦最後沒能統一六國呢?我想說的是,即使是沒有統一六國前的秦國,也爲中原文明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沒有秦國長期以來的抗擊匈奴,抵禦東胡,中原文明的發展將不會那麼順利。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不讀《大秦帝國》,你不會發現中國歷史上,還有那麼一段輝煌的時期,思想碰撞那麼激烈,思維火花那麼耀眼。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縱橫家,各種思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時而抗爭,時而兼包並蓄,不斷融合,繼而產生出大量的文學佳品和思想文化成果。至今,高中語文還爲“先秦”開闢一塊專欄,介紹先秦散文。

讀讀歷史吧,我們是不幸的,不幸的是許多人至今對秦王朝抱有偏見;我們又是幸運的,幸運的是有《大秦帝國》。目前,關於秦王朝的影視作品不多,電視劇《尋秦記》,《大秦帝國》基本上還是尊重了歷史,不像清王朝,已經被衆多爲吸引眼球而迎合和媚俗的影視給玩壞了。 不偏不倚,尊重歷史,以史爲鑑。我想這正是對待歷史的正確態度,也正是讀《大秦帝國》最大的啓發。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