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世間印象 > 淝水之戰爆發的原因 政治腐敗社會大動亂(苻堅被殺北方分裂)

淝水之戰爆發的原因 政治腐敗社會大動亂(苻堅被殺北方分裂)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淝水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四大著名戰役之一,這場戰役發生在東晉十六國時期,這場戰爭使本來和平的中原又陷入了分裂的局面,影響力很大,那麼爆發淝水之戰的原因有哪些?淝水之戰開始的原因是爲什麼?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淝水之戰爆發的原因

淝水之戰爆發的原因 政治腐敗社會大動亂(苻堅被殺北方分裂)

西晉末年的腐敗政治,引發了社會大動亂。在南方,晉琅邪王司馬睿於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帝,建立東晉,佔據了漢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

在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紛爭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後滅掉前燕、代、前涼等割據國,統一了黃河流域。

前秦壽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堅,苻堅先下手爲強,殺掉苻生,自立爲大秦天王(不稱皇帝)。

苻堅重用漢人王猛之後,國力大增,於公元373年攻佔了東晉的樑(今陝西漢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北併吞鮮卑拓跋氏之代國,西方兼併前涼,遠征西域,一-統北方。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堅的南進政策,且勸苻堅不要攻擊東晉王朝,因爲他認爲前秦的國力雖比東晉強,但由於前秦剛剛纔統一北方,時機未成熟,加上東晉有長江天險。王猛死後七年,苻堅認爲時機成熟,決定攻擊東晉。

太元元年(376年) ,孝武帝司馬曜開始親政,謝安升中書監、錄尚書事,總攬朝政,陳郡謝氏成爲東晉的最後一個“當軸士族”。同年,苻堅統一了中國北方,前秦與東晉的戰爭已經臨近。當時的東晉,長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則屬於謝氏當政,謝安盡力調和桓謝兩大家族關係,以爲即將爆發的戰爭作準備。

淝水之戰交戰雙方簡介

淝水之戰爆發的原因 政治腐敗社會大動亂(苻堅被殺北方分裂) 第2張

參戰方:東晉、前秦

參戰方兵力:東晉北府兵8萬人,前秦兵力25萬

發生時間:383年11月

地點:東晉豫州淮南郡淝水附近

主要指揮官:東晉:謝安,前秦:苻堅

結果:晉朝大獲全勝

傷亡情況:東晉五千人,前秦嫡系部隊幾乎全滅,其他兵力叛亡

淝水之戰晉軍獲勝的原因

淝水之戰爆發的原因 政治腐敗社會大動亂(苻堅被殺北方分裂) 第3張

1. 東晉主戰派謝安等人臨危不亂,堅決抗戰,態度意志堅決。

2.軍隊戰鬥力強,主將有能,指揮若定,將兵上下齊心協力,軍心可用。

3.有淝水天險,佔盡地利,準備充分,發揮己軍之長。

4.戰術得當,利用前秦內部不穩,分化離間前秦內部關係,渙亂其軍心。

5.以智激敵,誘其自亂,然後乘隙掩殺;堅決實施戰略追擊,擴大戰果。

6.在前秦百萬軍隊未集結前大敗前秦,重挫秦軍銳氣。

東晉軍隊的勝利,主要的因素歸結起來,就是:臨危不亂,從容應敵;君臣和睦,將士用命;主將有能,指揮若定;得敵情之實,知彼知己;士卒精練,北府兵以一當十;瞭解天時地利,發揮己軍之長;初戰破敵,挫其兵鋒,勵己士氣;以智激敵,誘其自亂,然後乘隙掩殺;堅決實施戰略追擊,擴大戰果。

淝水之戰前秦戰敗的原因

淝水之戰爆發的原因 政治腐敗社會大動亂(苻堅被殺北方分裂) 第4張

1. 苻堅個人主觀輕敵,一意孤行,部下意見分歧很大,不可能以全力決戰。

2.前秦統一進程,以武力爲主,且統一地區民族混雜,內部不夠統一,許多他族貴族和將領伺機反撲,慫恿戰爭。

3.軍隊從北方剛統一各族人民中強徵而來,軍心不穩,戰鬥力不強,充滿隱患。

4.臨戰用人不當,錯用東晉降將,且指揮無方,戰略戰術均不對頭。

前秦軍隊的失敗,主要的因素歸結起來就是:苻堅驕傲自大,主觀武斷,不聽勸阻,一意孤行地輕率開戰;內部不穩,意見不一,降將思亂,人心浮動;戰線太長,分散兵力,舍長就短,缺乏協同;初戰受挫,即失去信心;加上不知軍情,隨意後撤,自亂陣腳,給敵人提供可乘之機;對朱序等人的間諜活動沒有察覺,讓對手掌握己方情況,使己陷入被動地位。

淝水之戰的影響

淝水之戰爆發的原因 政治腐敗社會大動亂(苻堅被殺北方分裂) 第5張

淝水之戰前秦軍被殲和逃散的共有70多萬。苻堅統一南北的希望徹底破滅,不僅如此,北方暫時統一的局面也隨之解體,苻堅本人也在兩年後被姚萇俘殺,前秦隨之滅亡。此戰的勝利者東晉王朝雖無力恢復全中國的統治權,但卻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侵擾,爲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淝水之戰也成爲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載入軍事史,對後世兵家的戰爭觀念和決戰思想產生着久遠影響。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