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女性護理液哪個牌子好 選擇方法很重要

女性護理液哪個牌子好 選擇方法很重要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就成年的女性朋友來說,都會用到私處的護理液。隨着如今市面上的產品越來越多,私處護理液的選擇也越來越多,很多女性朋友都不知道要怎麼選擇。那麼私處護理液哪個牌子好呢?該怎樣進行選擇和判斷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分享一下。

女性護理液哪個牌子好 選擇方法很重要

女性護理液哪個牌子好

1、選擇品牌

目前市面上私處護理液的品牌非常多,除了有很多新老品牌的產品之外,還出現了一些新的品牌。建議女性朋友在選擇私處護理液時,最好選擇大品牌,尤其是那些老品牌,比如婦炎潔和潔爾陰等,它們都是大品牌,基本上不會出現什麼問題。若是大家選擇一些小品牌的產品,甚至是微信上賣的三無產品,沒有質量保證,很容易會給射你帶來不良影響。

2、選擇香味

在選擇私處護理液的過程中,一定要選擇味道比較清新的產品,千萬不要選擇太濃的香味,因爲這些香料很容易就會私處造成不良的刺激,要是長期使用,很容易引起炎症和過敏。其次,還需要注意護理液的PH值,一般來說,健康的護理液PH值是在4-5之間,這是弱酸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能夠抑制有害的細菌,讓有益的乳酸菌不斷繁殖,保護女性私處。

以上這些便是私處護理液哪個牌子好和選擇私處護理液的方法。另外,因爲女性朋友的私處特別嬌嫩,一定不要選擇泡泡比較多的護理液,這樣也會對私處帶來傷害。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覺得泡泡多就能洗得更乾淨,這是錯誤的認知。

女性護理液別常用 當心招來婦科病

健康漂亮的女性,也是要對自己的私處格外呵護的。女性私處非常嬌弱,很容易遭受到一些不速之客的侵擾,出現瘙癢、異味、灼痛等症狀。這時候很多女性就選擇用私處護理液呵護它,雖然女性護理液可以調節PH值,清潔和殺菌。但不宜常用,常用或會破壞陰道內自然的酸鹼平衡,誘發婦科疾病。

一般健康的陰道使用清水清洗即可,並不需要護理液的特殊護理。如果真的要使用護理液,就要謹慎選擇和使用,不然使用不當反而會讓陰道“生病”。

女性護理液哪個牌子好 選擇方法很重要 第2張

生理期能用女性護理液嗎

經期不宜用護理液

有些產品標明“月經期間”使用。但專家指出,月經期間使用女性護理液更容易導致上行感染,不建議經期使用女性護理液,也不要讓洗液流進陰道里。

一些含有蛇牀子、地膚子、黃柏、苦蔘等成分的洗液的確具有一定的清熱功能,針對真菌性的皮膚病,不過,僅作爲輔助使用,長期使用容易破壞陰道環境。

常用女性護理液有3大危害潛在

1、增加性傳播疾病的發生

按習慣或誤導,在性生活之後,女性大都用沖洗液沖洗陰道。醫生曾對599例產前婦女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經常使用沖洗液進行陰道沖洗的婦女患病的危險性反而增加,但在性生活後用清水沖洗陰道則沒有危險性。這項調查也證明,沖洗液破壞了陰道酸鹼度(PH),致病菌必然會急劇生長,所以感染率增加。而清水沒有改變陰道的酸鹼度,故不會破壞陰道正常菌羣。

2、破壞陰道內微生態環境

陰道微生物菌羣主要棲居在陰道側壁的黏膜、皺褶中,其次在陰道穹窿和宮頸處。健康婦女陰道排出物中的活菌數爲100~1億個/毫升。目前公認的陰道正常菌羣中最重要的成員是乳酸桿菌,其數量可達8000萬個/毫升,其功能主要是保護陰道不受外來菌的侵襲,是陰道的“健康衛士”,所以醫學上常以陰道分泌物中乳酸桿菌的數量來確定陰道的清潔度及判斷陰道自潔功能的好壞。有學者調查了40名健康育齡婦女,92.5%都有乳酸桿菌,而更年期婦女則僅有60%。如果經常使用陰道清潔液沖洗陰道,乳酸桿菌就會更少。

最近國外學者分析了30年來有關婦女陰道沖洗的報道,結果發現,每週沖洗一次或一次以上者,可明顯增加盆腔感染的機會,中度增加宮外孕的危險,沖洗越頻繁,盆腔感染的危險性就越大。據報道,用陰道沖洗液的婦女比不用陰道沖洗液的婦女盆腔感染危險率增高了73%。這是由於沖洗液破壞了陰道的自潔功能,導致病原菌乘虛而入,沿宮頸上行至子宮和輸卵管,引發盆腔感染。

3、降低生育率

美國學者對848位已婚與經產婦女的觀察發現,使用陰道沖洗液沖洗陰道的女性,每月降低了妊娠率的30%,年輕與年長者相比,降低的更明顯。其原因有可能是沖洗液改變了陰道的酸鹼度與陰道的微生態環境,從而導致了其它病原菌的繁殖生長,例如:支原體、衣原體、黴菌、加德納氏菌等細菌的生長,會發生不同程度的炎性反應,甚至是某種疾病的發生,從而導致不孕症。

小編提醒,對女性朋友來說,由於陰道正常菌羣具有“自潔功能”,一般情況下,無需用灌洗液沖洗陰道。患有各種疾病的患者出於治療目的,在醫生指導下選用治療沖洗劑是必要的,但絕不能長期使用。

精彩推薦:

女性護理液種類有哪些 正確選擇很重要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