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14歲少年被麻省理工錄取 評論:神童不是展示教育成功的工具

14歲少年被麻省理工錄取 評論:神童不是展示教育成功的工具

來源:男爵風    閱讀: 3.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6歲設計程序,8歲研發雲計算平臺,14歲簽約‘麻省理工大學’。”早前,關於萊陽14歲少年被美國麻省理工大學錄取一事, 山東萊陽教體局:真的。

14歲少年被麻省理工錄取 評論:神童不是展示教育成功的工具

近日,來自山東萊陽的“14歲神童”李某某經歷了一次人生過山車。12月12日《法制晚報》報道,12月11日“萊陽市教育體育局”微信公衆號發佈了《萊陽教體局通報14歲神童簽約麻省理工調查結果:覈實不嚴》,通報中稱“由於我們覈實不嚴,導致12月1日發佈的‘萊陽第二實驗中學李某某與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成功簽約’爲失實消息。”

我們生活在一個“神童”出沒的時代,崇拜着“神童”,因而會人爲製造着“神童”。“神童”帶着天賦異稟的光環,可以跨越凡俗子弟可能要經歷的苦行僧般的成長歲月。這麼說,不是爲萊陽教育、相關媒體和家長找臺階,而是提供一個反思“失實消息”從何而來的視角——如果教育不能紮實踐行教書育人,功利教育擡頭對孩子將是一場災難。

李某某是不是神童,不是最值得關注的問題。沒有被麻省理工錄取或者沒有參加一些國際論壇,不能證明他優秀還是不優秀,問題是:當地教育部門爲何要把李某某家長當初捏造的成績當做了自己的教育成果?

神童的確有,但在比例上絕對是極少數,神童代表不了整體教育的水平,更代表不了一個地方教育質量;神童也很難複製,地方教育部門爲了“宣傳需要”推舉“神童”,其實對絕大多數天資一般的孩子而言,可借鑑的價值不大。更多的孩子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長時間的積累後方能有所建樹。從引導學生成長角度考慮,以遇困難不放棄、鑽研動手意識、品學兼優等角度來宣傳李某某,或許更符合教育初心。

而當地教育部門這篇“宣傳稿”裏不少措辭,卻讓人看到一些或與初心相悖的苗頭:“創造了萊陽教育年齡最小考入世界排名第一大學的歷史,甚至創造了全省紀錄”“14歲少年考入世界最頂尖大學”“爲萊陽爭了光”“某公司也是萊陽首家學生公司”,等等。即便李某某真的被“世界排名第一大學”錄取了,功勞能歸到學校的培養嗎?那應該培養出不止一個李某某,而是一批李某某。

一篇“宣傳稿”從無到有,從第一稿到定稿,在流程上至少要經過幾位、幾個層級多名工作人員之手,沒有一個人實事求是地去核實,沒有一個人對溢美之詞背後的正能量作出審視。從這件事,不僅可以看到包括媒體在內的一些部門浮躁和好大喜功的工作作風,也可以審視到一些行政管理部門爲了達到邀功擺績的目的,放棄了求真務實的工作底線,突破了盡職盡責的責任底線。

有媒體報道“從被質疑之後,李某某沒有來學校”。對14歲孩子來說,現在做的錯事改正就好,對此,家長和老師需要正確疏導,幫助他卸下“神童”“名校”的重負,儘快重返學校,憑實力走進名校。而真正應該爲此事負責的成年人,應該負責地對孩子道歉,“神童”不是粉飾父母顏面的工具,也不該是展示當地教育成功的工具。

原標題: 評論:神童宣傳不是展示當地教育成功的工具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