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社會信用調查:軍人最誠信 中介形象差

社會信用調查:軍人最誠信 中介形象差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軍人、農民、學生、教師和農民工,被選爲本年度最講誠信的五個羣體,而中介服務業再次被選爲誠信形象最差的行業,緊隨其後的是食品行業。

社會信用調查:軍人最誠信 中介形象差

調查顯示,近九成受訪者因“郭美美事件”而降低了對中國慈善組織的信任度。

今天,中共中央求是雜誌社旗下《小康》雜誌發佈《2011中國人信用大調查》,調查反映出公衆對當前中國社會誠信狀況的不樂觀。

調查除顯示上述信息外,還顯示,超六成(65.7%)受訪者認爲,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社會整體誠信度比較高。

而對最近十年評價較高的,僅佔6.2%。

誠信度-職業

軍人被認爲最“靠得住”

2011年7月,《小康》雜誌社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開展了“2011中國人信用大調查”。

本次調查反映出公衆對當前中國社會誠信狀況的不樂觀。在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各個年代的社會整體誠信度的評價中,超六成(65.7%)受訪者認爲,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社會整體誠信度比較高。而對最近十年評價較高的,僅佔6.2%。

在今年的誠信職業榜上,軍人、農民、學生、教師和農民工,被選爲本年度公衆心中最講誠信的五個羣體。

此外,法晚記者還發現,從2006年至今,6年誠信職業榜單中,從歷年排名前五位的誠信職業羣體看,農民和軍人的入選率最高。

專家點評

我國信用建設依然處於初級階段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中國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誠信是一個社會、經濟健康狀況的晴雨表,它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成熟程度。調查中靠前的是工人、農民、學生、教師和農民工,說明在我們的社會中,最普通的自然人依然被認爲是最守信用的人。

工人、農民、學生、教師和農民工位居前列,說明支撐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依然是個體和自然人,說明我們在信用建設上依然處於初級階段,處於以自然人個體爲核心的層面。

“今天,中國人口46%已經生活在城市,但我們卻缺少應有的市民文化,缺乏城市文明和市民精神。不客氣地說,中國仍然處在古老的鄉村文明之中。”章政認爲,農村社會中那種以自我爲中心的行爲方式,讓我們做事不會考慮別人。

誠信度-最差行業

中介服務業連續兩年形象最差

在誠信行業榜上,中介服務業繼去年被評爲公衆心中誠信形象最差的行業之後,今年仍舊無法擺脫負面形象,依然在“誠信形象不佳的五個行業”中名列榜首,位列其次的分別是食品行業、廣告行業、房地產行業和保健品行業。

近日,成都對房地產中介機構進行了專項檢查,從本次檢查情況來看,大部分房地產中介機構符合相關規定及行業規範要求,然而,部分中介機構暴露出的無證件公示欄、無文本公示欄、無特別提示、無從業人員信息公示、機構未備案、人員未登記造冊等問題,仍反映出行業誠信的不足。

食品行業形象“毀了”

“誠信形象不佳行業“榜單的一個顯著的變化是食品行業的排名,去年排在第十位,今年躍居第二位。可見由於各種各樣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食品行業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在急劇惡化。

在食品安全領域,今年食品安全事件接連不斷,瘦肉精、塑化劑等風波此起彼伏。此外,業內專家對正在實施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質疑,又一次打擊了消費者的信心。

調查顯示,近五成(48%)受訪者不信任中國乳業;且有超過八成(85.9%)的受訪者表示,乳業新國標的出臺使其對中國乳品質量的信任度有所降低。

2011年誠信形象不佳的五個行業

中介 服務業 食品行業 廣告行業 房地產業 保健品行業

專家點評

房產中介缺乏監督機制

著名房地產人謝逸楓接受法晚記者採訪時表示,地產中介機構信用差,主要是缺乏完善的信用機制和誠信監督機制。

謝逸楓舉了幾個簡單的例子:同一個中介公司的不同員工在網上發佈的同一房源,價格卻不同,房源本不是南北朝向的被說成是南北朝向;說的是精裝修,在我們看來都是普通裝修。

某些中介在某些報紙發佈的房源信息,其價格與現實價格不符。打電話過去諮詢,就被告知該套房已出售了;你若很喜歡某套房,但價格還有商量餘地的時候,中介會慫恿你交誠意金,如果沒有成交,誠意金就拿不回來;中介會聯合業主一起吃差價等等。

專家點評

食品監管應建立責任體系

食品行業缺乏有效的監管,是許多專家的共識。”九龍治水“、”三不管“現象同時存在。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路甬祥曾表示,監管中的銜接問題,有時候監管交叉和監管空白同時存在。

他指出,一些地方在發生問題後甚至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食品安全綜合協調的機制尚未理順,如各地方食品安全辦公室設置不一、權限不一,尚不能有效發揮綜合協調的作用。

他表示,建議加強對地方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考覈評估,並逐步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

#p#副標題#e#

誠信度-影響

“郭美美事件”引發公衆對慈善事業關注

2011年夏天,“郭美美事件”引起軒然大波。調查發現,對中國慈善組織持“信任”態度的受訪者僅佔34.7%。

調查顯示,近九成(88.7%)受訪者因“郭美美事件”而降低了對中國慈善組織的信任度。

北京師範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告訴記者,多數中國公益慈善組織遊走在灰色地帶,身份處境頗爲尷尬。

在7月8日舉行的中國基金會30週年大會上,南都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說:“希望以基金會行業透明度和公信力的提升帶來整個公益慈善行業透明度和公信力的提升;這不僅是行業自律,也是行業自救。”

誠信度-政府

政府誠信公衆最關心

政府官員的形象依舊落後,去年排名第十七位,今年排名第十八位。

政府信用,就是政府行政行爲所產生的信譽和形象在社會組織和民衆中所形成的一種心理反應。在《小康》調查中,這種心理反應更多地表現爲一種憂慮——六成受訪者表示,相對於企業信用和人際信用,他們更擔心政府信用。

而“政府行爲透明度不高,比如財務收支不公開、公車數量不公開”(55.9%)、“官員和公務員的腐敗行爲”(46.3%)和“大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26.7%),被認爲是傷害政府公信力的三大利器。

本次調查中,超九成(95.2%)受訪者認爲,政府信用需要建設。而對於建設政府信用最緊迫的事情,42.2%的受訪者認爲是“政府工作人員樹立政府爲民的思想意識”,佔比最大,其次是“加強廉政建設”,佔22.1%。

專家點評

誠信最缺的是“約束”

章政認爲,誠信從“個體”不斷向“羣體和組織”發展是一個社會走向成熟的標誌。

相對於學生、農民而言,企業家、政府官員掌握了更多的資源,具有配置資源的能力和放大效應,進而具備了引發問題的條件。

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需要政府和企業發揮巨大作用,但社會對官員、企業家誠信的質疑,將成爲今後影響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這是令人十分擔憂的。

如何解決當前的信用危機?章政介紹,社會誠信危機發生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缺乏對個人的約束和對權力的制約;二是信用制度設計不完善。

帶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公信力的喪失;另一方面是人際關係的扭曲。

因此,解決信用危機應該從高處着眼、低處着手。高處是指各級政府信用制度建設,低處是指每個公民生活行爲準則的建立,做到知行合一,構建具有自我約束和外部約束的制度體系。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