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滬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誤區 並非可選生男女

滬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誤區 並非可選生男女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三代試管嬰兒,學名又叫“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簡稱PGD)。第一代試管嬰兒旨在解決女性不孕症的生育問題,第二代解決男性不育症的生育問題,至於第三代,則是用於避免出生缺陷,篩選沒有遺傳疾病的胚胎植入母體子宮。

滬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誤區 並非可選生男女

想要生個健康寶寶,對許多人而言,並不容易。

女士和愛人結婚5年,生孩子這件事困擾了5年。大小醫院跑了無數次,花費不菲,但每每到了懷孕3個月,胎停,流產。身心俱疲的王女士,已哭不出淚。

去年,夫婦倆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的合作單位、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檢查顯示,王女士屢屢流產的根子出在染色體。她是染色體平衡易位攜帶者,屬遺傳性疾病的一種。集愛的醫生應用“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通過促排卵和體外授精,培養出多個胚胎;針對胚胎進行遺傳性疾病篩選,最終剔除“不合格”的胚胎,選擇一個合格的胚胎植入母體子宮內。

埋下的種子,“瓜熟蒂落”。王女士順利誕生一名發育正常的健康寶寶。這位寶寶,便是上海市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

作爲輔助生殖的全新技術,第三代試管嬰兒一問世,就引來無數人羣的目光——驚奇,感嘆,甚至質疑。一度,還有媒體炒作“第三代試管嬰兒避遺傳病,可選生男生女”。

昨日,本報記者專訪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副院長孫曉溪博士,專家反覆重申:全新技術的重點在於篩查遺傳性疾病;通過胚胎植入前診斷來選擇生男生女的認知,完全屬於混淆概念。

“肚子外”預防出生缺陷

第三代試管嬰兒,學名又叫“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簡稱PGD)。孫曉溪說,1989年,英國科學家漢德賽德就將該技術應用於遺傳病家庭了;1990年,全球首例第三代試管雙胞胎女嬰誕生。只不過,這一先進技術在申城剛剛起步。

相比前兩代試管嬰兒,第三代的特點是什麼?

專家解釋,第一代試管嬰兒旨在解決女性不孕症的生育問題,第二代解決男性不育症的生育問題,至於第三代,則是用於避免出生缺陷,篩選沒有遺傳疾病的胚胎植入母體子宮。簡言之,患有遺傳疾病的夫妻通過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有望生下健康的寶寶。

遺傳的疾病可能不再遺傳——第三代試管嬰兒無疑對人口出生素質,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

專家列出一組數據:全球每年約有500萬出生缺陷新生兒,85%發生在發展中國家,佔出生總人口的4%至6%。近10年來,上海出生缺陷率約爲5%左右,即每年都有6000名至7000名出生缺陷新生兒降生。這些不幸的孩子自身的生存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出生缺陷,已連續10年成爲導致上海新生兒死亡的第一因素。

預防出生缺陷,常規的羊水穿刺、超聲檢查,已作爲產檢必查項目普及。但這些診斷,都必須在懷孕16周至18周後,才能確診。一旦確診胎兒缺陷後,需要選擇引產終止妊娠。這對孕婦的身心造成巨大創傷。

而今,出生缺陷的預防從 “媽媽肚子裏”的孕中產檢,延伸至“媽媽肚子外”的胚胎植入前診斷。創新性的突破,還要歸功於分子遺傳診斷學、人工輔助生殖學的巨大進展。

作爲首位“第三代試管嬰兒”的母親,王女士一度反覆流產,經過前期準備、藥物促排卵、體外授精等一系列醫學程序後,醫生從7個候選胚胎中,篩出正常胚胎進行移植。寶寶呱呱落地的一瞬間,這個曾歷經無數次失望的家庭,如“久旱逢甘霖”般迎來歡顏。

孫曉溪告訴記者,遺傳的疾病有成千上萬種,第三代試管嬰兒可預防的主要是單基因遺傳病、染色體病。所謂單基因遺傳病,主要是指地中海貧血、血友病、肌營養不良等;至於染色體病,則又細分爲染色體結構、數目發生改變的疾病,臨牀上,一些反覆流產的女性常會出現染色體異常。

可以預見的是,有了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新生兒的遺傳缺陷能有效避免,女性所遭受的創傷也將大大減少。這也是第一代、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所無法企及的。

不再神祕的試管嬰兒

1978年,全球首例試管嬰兒路易斯·布朗在英國誕生。從她的降生到成長,從質疑到感慨,從驚歎到好奇,爭議聲從未停止過。

三十餘載已過,試管嬰兒早已揭開了它的神祕面紗。僅在上海,去年一年誕生的試管嬰兒就有6000多個。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自1998年成立至今,已有9600名試管嬰兒在這家醫療機構內誕生。

昨日,記者見到了第一代試管嬰兒的父母。陸姓夫婦早在1999年便嘗試試管嬰兒技術。那時31歲的陸太太,因一側卵巢切除,結婚7年未能如願懷孕。在妹妹的極力推薦下,他們嘗試了試管嬰兒這一新技術。

試管嬰兒也並非 “百發百中”,成功率徘徊在40%左右。陸太太在經歷一系列常規醫學程序後,最終如願。“我們成功了,太讓人激動了!”回憶當年情景,陸先生仍無法抑制喜悅。

如今,孩子活潑可愛。陸先生和太太並不隱瞞孩子試管嬰兒的 “特殊身份”,“孩子稍懂事時,我們便給他們看了媽媽懷孕過程中的B超顯影照片。一邊指着照片裏隱隱若現的小腦袋,一邊說,你們是幸運的孩子,高科技帶你們來到了這個世上。孩子們掩飾不住興奮和好奇,一口一個‘好神奇’。”從降生以來,孩子們與其他自然妊娠降生的孩子,並無明顯差異。“他們會傷風感冒,一生病相互傳染。不過,兄妹倆沒有一般獨生子女的嬌氣,很懂事,很謙讓。”

最新數據顯示,申城每6對夫妻中,就有一對要忍受不孕不育的煎熬。從懷孕未果的沮喪、失望、絕望,到初爲人父人母的狂喜,陸先生夫婦與許多試管嬰兒父母一樣,打心眼裏感激科技的發達、醫技的精湛。

試管嬰兒帶來喜悅之時,同樣伴隨疑惑。最大的疑惑在於,試管嬰兒的後代,會否還需要輔助技術來繁衍?衆所周知的是,首個試管嬰兒路易絲·布朗順利自然懷孕,生下了一名健康的女嬰。#p#副標題#e#

人類繁衍的“雙刃劍”

不過,關乎人類本源的輔助生殖技術,從未停止過爭議之聲。

試管嬰兒之父——羅伯特·愛德華茲在榮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時坦言,“我的研究從一開始就質疑連連。”輔助生孩子,確實給無數不孕不育家庭帶來了歡聲笑語;但它畢竟違反了人類自然生殖規律;更有指責愛德華茲扮演了“上帝的角色”。

這把“雙刃劍”一旦被濫用,可能造成的後果將不堪設想。專家告訴記者,有了可複製的輔助生殖技術,如不嚴格管理,人口就會無限制增長而最終失控;此外,人類繁衍的法則同樣受到極大挑戰。無論如何,從體內授精轉向試管嬰兒,整個過程剔除了人類自然選擇淘汰的法則,後果到底如何,現在下結論爲時尚早。

正因如此,開展輔助生殖技術,醫學倫理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門檻。記者瞭解到,在上海,所有開展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內,由專家、醫生、社會人士共同組成的倫理委員會,是在資質認證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門。

上海市醫學會倫理委員會委員姜樺表示,衛生部早前公佈了我國開展輔助生殖技術的七大倫理原則:有利於患者,知情同意,保護後代,社會公益,保密,嚴防商業化,倫理監督。至於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所側重的倫理範圍主要是嚴格控制指徵範圍,對胎兒本身是否有影響,不可進行非醫學性別檢測等。

孫曉溪表示,想要進行第三代試管嬰兒,必須嚴格符合指徵範圍。與其他試管嬰兒技術一樣,夫妻雙方在治療之前都要提供結婚證、準生證等合法手續,獲得倫理委員會的認可,“至於臨牀上需要篩選一些傳男不傳女、傳女不傳男的遺傳性疾病,我們會對胚胎進行甄別,但這是基於優生考慮,而非性別檢測。以上所有流程,都須經過倫理委員會的認可與同意”。

據悉,迄今全國僅有10家醫療機構開展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在上海,“集愛”是僅有的一家。儘管輔助生殖技術的發展一片光明,成功率正不斷走高、技術也不斷革新,但專家仍堅信,“對生育有問題的夫妻而言,試管嬰兒終究是最後的辦法,不到萬不得已不建議嘗試。”

“試管嬰兒”常見誤區澄清

誤區一:第三代試管嬰兒比第一代、第二代技術先進?

專家:第三代試管嬰兒並非是第一代、第二代試管嬰兒的改進技術。與電腦升級的概念完全不同,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側重的不孕不育人羣各有不同,導致技術有差異。第一代試管嬰兒(IVF技術)主要解決輸卵管堵塞、排卵障礙、子宮內膜異位等女性不孕症;醫生用穿刺針將卵子取出後,在體外與精子結合,再將受精後的胚胎移植到宮腔內。第二代試管嬰兒(ICSI技術)主要解決男方少精、弱精、畸精子症等男性不育症,這些患者精子質量差,難以自己鑽進卵子完成授精過程;醫生用一根顯微穿刺針,將精子注射入卵子幫助授精。至於第三代試管嬰兒(PGD技術),它的學名叫做“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也即主要功夫放在胚胎診斷環節;醫生通過對人體促排卵和體外受精後,一次製造出多個胚胎,在將胚胎移植到母體子宮前,先從每個胚胎取一個細胞進行染色體或基因篩查,合格的胚胎再移植入宮腔。

誤區二:有了胚胎植入前診斷,就能“包生”健康寶寶?

專家:第三代試管嬰兒確實可篩選單基因遺傳病、染色體病。不過礙於現有技術水平,一個胚胎細胞只能篩選一種遺傳性疾病,其他疾病無法同時被篩查。因此,第三代試管嬰兒可以確定不患某種特定遺傳性疾病,至於其他疾病難以預測。也就是說,第三代試管嬰兒不等於“包生”健康寶寶,孕婦成功妊娠後還要進行常規的產前檢查,才能確保胎兒健康。

誤區三:第三代試管嬰兒可選擇性地生育男女?

專家:第三代試管嬰兒是指針對遺傳性疾病開展胚胎植入前的診斷,並不涉及胎兒性別選擇;新技術可選擇生育男女的說法,完全混淆了科學概念。想要嘗試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的患者,必須嚴格符合指徵範圍,具體如下:染色體平衡易位、倒位攜帶者;三次或以上自然流產的不孕症;男性因素導致不育;兩次或以上第一代試管嬰兒種植失敗者;性連鎖遺傳病的患者或攜帶者;部分單基因遺傳病患者。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