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奇聞解密 > 四川樂山大佛流淚是怎麼回事 看看樂川大佛流淚是真的嗎

四川樂山大佛流淚是怎麼回事 看看樂川大佛流淚是真的嗎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四川樂山大佛流淚是怎麼回事,從唐朝開鑿樂山大佛以後,根據記載,大佛共有過數次的落淚。當時開鑿大佛的原因是經常發生沉船,而正巧的是開鑿大佛之後沉船的事情再也沒有發生過了,下面由男人世界的小編帶你看看樂川大佛流淚是真的嗎。

四川樂山大佛流淚是怎麼回事 看看樂川大佛流淚是真的嗎

樂山大佛高71米,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眼長3。3米,肩寬28米,手指長8。3米,腳背寬8。5米。樂山人民人人敬佛,親切地稱這尊大佛爲“大佛老爺子”。樂山最高的建築物68米,不是樂山市沒有經濟能力蓋更高的樓,而是有語:矮佛三分,也就近佛三分。

樂山大佛閉眼流淚事件回顧:分別是1962年、1963年、1976年。

1962年遇上了百年難遇的三年連天的自然災害,餓死的人數於萬計,岷山上漂浮衆多屍體,大佛不忍看這人間的悲劇,痛苦的閉上眼睛並默默的流淚。1963年的時候,災情不見好轉,餓死的人繼續增加,大佛無力拯救蒼生,再一次的閉眼默默流淚。 1976年,毛、朱、週三領導俱逝,唐山大地震死傷數十萬,大佛怨天不公,面露怒色。

1963年我國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大佛流淚的照片,國家動用了4千萬對大佛進行清洗,但還是沒有能抹去大佛眼角的淚痕!

2000年龍年的時候,我國發生了幾件可以載入史冊的大事情:中國成功加入WTO、北京奧運會申奧成功,雙喜臨門,樂山大佛佛頭閃佛光,吉祥衆生。

四川樂山大佛流淚是怎麼回事 看看樂川大佛流淚是真的嗎 第2張

2002年5月7日上午9時43分,樂山大佛再現難得一見的“神祕光環”———佛光。烏雲還未褪去的樂山大佛上空,突然出現日暈現象,剛剛升起的太陽四周閃現出一個直徑約300米、內紅外紫的五彩光環,色彩時明時暗。千年難遇萬人爭睹!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地處中國四川省的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匯流處巖壁上,依岷江東岸凌雲山棲霞峯臨江峭壁鑿造而成爲彌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巖造像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樂山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爲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摩崖石刻並非是石窟藝術)。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大佛兩側斷崖和登山道上,有許多石龕造像,多是盛唐作品。凌雲寺右靈寶峯上,現存一座磚塔,塔高十三層,造型與西安小雁塔相似。寺左江中一孤峯卓立,名烏尤,即秦所鑿樂山離堆,上有唐創建烏尤寺,以及相傳漢郭舍人注《爾雅》處。

樂山大佛景區由凌雲山、烏尤山、巨形臥佛景觀等組成,面積約8平方公里。景區屬峨眉山風景名勝區範圍,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勝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雲”之說。

四川樂山大佛流淚是怎麼回事 看看樂川大佛流淚是真的嗎 第3張

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大佛依岷江東岸凌雲山棲鸞峯臨江峭壁鑿造而成,時稱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爲古彌勒佛的坐像。樂山大佛是唐代摩崖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莊嚴,排水設施隱而不見,設計巧妙。

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禪師爲減殺水勢,普渡衆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海通禪師圓寂以後,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後,先後由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和韋皋續建。直至唐德宗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歷時90年。被近代詩人譽爲“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樂山大佛景區由凌雲山、麻浩巖墓、烏尤山等景觀組成,面積約8平方公里。景區屬峨眉山風景名勝區範圍,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勝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雲”之說。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髮髻1021個,耳長6.7米,鼻和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9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超過16米的護法天王石刻,與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

四川樂山大佛流淚是怎麼回事 看看樂川大佛流淚是真的嗎 第4張

與天王共存的還有數百龕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彙集成龐大的佛教石刻藝術羣。大佛左側,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開鑿的凌雲棧道的始端,全長近500米。右側是唐代開鑿大佛時留下的施工和禮佛通道——九曲棧道。佛像雕刻成之後,曾建有七層樓閣覆蓋(一說九層或十三層),時稱“大佛閣”、“大像閣”;宋時稱“凌雲閣”、“天寧閣”;元代稱“寶鴻閣”;明代俗稱“佛棚”、清代俗稱“佛亭”,最終廢毀……至今,仍舊可以從大佛兩側的山崖上看到多處孔穴和屋檐痕跡,專家證實,這些正是歷代建造或維修樓閣時,安置樑柱和屋檐的地方。

而今,樑柱和屋檐早已不見蹤影,而雄偉的大佛仍巍然屹立着。大佛兩側的岩石是紅砂岩,樂山的紅沙岩是一種質地疏鬆,容易風化的岩石,比花崗岩軟,是很好的適宜於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後,容易受到侵蝕、風化,樂山大佛就是在這種岩石上雕刻而成的。樂山大佛在近一千三百年的漫長歲月中,更是飽受自然風雨侵蝕和人爲的破壞,以致佛身千瘡百孔,面目全非。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