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奇聞解密 > 443歲的最長壽老人陳俊真假 歷史上活得最久的人是誰

443歲的最長壽老人陳俊真假 歷史上活得最久的人是誰

來源:男爵風    閱讀: 9.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雖然現代科技越來越發達,但是人類卻時刻受到各種疾病的困擾,長壽似乎成了很多現代人追求的願景。不過歷史上有過很多關於長壽老人的記載,其中竟然有活到四百多歲的443歲的最長壽老人陳俊真的存在嗎?歷史上活得最久的人是誰呢?下面本站的小編就來跟大家說說吧!

443歲的最長壽老人陳俊真假 歷史上活得最久的人是誰

在當今社會,環境問題、社會壓力等因素,讓很多人處於亞健康的生存狀態。於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爲人們的追求。在世界各地,有許多長壽老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處世之道,或許就是你希望瞭解的長壽祕訣。

即使在現代的健康和醫療條件下,普通人活到100歲已經算是很長壽了,在古代社會,活過百歲的就更屈指可數了。但古代卻又一位神人,竟然活了400多年,他就是生於唐朝死於元朝的陳俊,終年443歲。

陳俊(881-1324),福建永泰人。《永泰縣誌》:晚年肌體萎縮形如小孩,裝在竹籃中輪流供養,人稱菜籃公。莆田地區建於1971年至1983年,當時轄區莆田、仙遊、福清、閩候、閩清、長樂、平潭、永泰八縣。

陳俊爲人正直,樂爲鄉里做好事,受到鄉人敬重。到了晚年,他無法自食其力,“子孫無有存者,鄉人輪流供養”。後來,老人年歲不斷增高,肌體逐漸萎縮,身軀變得愈來愈小,“形如小孩”,行動十分不便。

於是衆鄉鄰就用麻竹編制了一個特大的菜籃子裝着老人,由供養人輪流擡着進出家門,因此鄉鄰們都稱他爲“菜籃公”。陳俊去世後,鄉鄰們將他的遺骨塑像安放在湯泉廟作爲紀念,並譽稱爲“小彭祖”(傳說彭祖活800多歲)。

443歲的最長壽老人陳俊真假 歷史上活得最久的人是誰 第2張

陳俊生平事蹟被刻在一塊木牌上,從元朝一直保留到清代。人活百歲,亦屬罕見,被稱爲人瑞,而被民間譽爲“小彭祖”的陳俊竟活到443歲,豈非是近代人間奇蹟。

有關陳俊的故事:“菜籃公”的名字和傳說至今仍在永泰縣一帶廣爲流傳。

當然,陳俊活到443歲,只是縣誌中的記載,至於科學性如何,現在就不得而知了。但陳俊的奇特高壽,不管屬實與否,至少給我們今天探討的長壽問題留下了一片美好的憧憬。

各國長壽地區的人種、氣候、食物、習俗各不相同,有的甚至與健康之道相反,如有的老人嗜菸酒,喜肥肉,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即長壽者都樂觀開朗、心地善良、爲人隨和。

在我國有文字記載的年壽最高者,當數李慶遠。他生於清康熙十八年,死於民國二十四年(1679-1935),享年256歲。李慶遠原籍雲南省,90多歲時到四川省開縣定居,一直到去世。膝下子孫滿堂。由於他對中醫中藥,尤其對養身、健身都有不凡的造詣和成就,被人們譽爲“神仙”。

443歲的最長壽老人陳俊真假 歷史上活得最久的人是誰 第3張

四川省開縣籍的劉成勳曾於1925年專程拜訪過這位老人,劉的採訪回憶文章發表在1986年第六期《氣功》雜誌上,同時刊登的還有壽星李慶遠口述的“長生不老決”約1000多字。老人去世後,北京的一些報紙曾以“地球上最長壽的人”爲題予以報道。

長壽祕訣

“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坐如龜,行如雀,睡如狗”這就是李慶遠留給後人長壽的祕訣指引。他始終認爲保持一個平靜安寧的心態是長壽所必須的。他的飲食主要以米飯和少量的葡萄酒爲主。

他認爲自己健康長壽的原因有三:一長期素食,二心靜、開朗,三常年將枸杞煮水當茶飲。

他生前十分欣賞清代學者陸隴其的話:“足柴足米,無憂無慮,早完官糧,不驚不辱,不欠人債而起利,不入典當之門庭,只消清茶淡飯,便可延年益壽。”李慶遠一生遵此“妙訣”,稱:“此真養生之妙訣,益壽之良箴也。得此可長生,不必採靈藥,鍊金丹也。

李慶遠認爲:人的壽命有長有短,這是由元氣所主宰的。元氣,又稱原氣,稟受於先天而賴後天榮養而滋生。他形象地把愛護與不愛護元氣,比作蠟燭存放的位置。若是把點燃的蠟燭置於罩籠內,則燃燒的時間長;若置風雨中,則時間必短或即熄滅。養生之道,亦是如此。

他非常欣賞老子之言:“毋勞汝形,毋搖汝精,毋使汝思慮縈縈(纏繞)。寡思路以養神,寡嗜慾以養精,寡言語以養氣。”他說,此中妙旨,往往被不善養生之庸人所忽視。

443歲的最長壽老人陳俊真假 歷史上活得最久的人是誰 第4張

他根據圃翁(古代一位善於養生的老人)的養生理論,特別強調善養生者必以慈、儉、和、靜四字爲根本。

所謂慈,即仁慈、慈愛,也就是心地善良,不害物不損人,一片慈祥之心。這種慈祥、仁愛的快樂心情,足以抵禦各種災害,自然就可以使人健康長壽,養其天年。

所謂儉,即節省或節制之意。儉於飲食則養脾胃;儉於嗜慾則聚其精神;儉於言語則養其氣息,防止產生事非;儉於交遊則可擇友寡過;儉於酒色則清心寡慾;儉于思慮則可免除煩惱和困擾。凡事省得一分,則受一分之益。

所謂和,即和悅之意。君臣和則國家興,父子和則家宅安樂,兄弟和則手足提攜,夫妻和則閨房靜好,朋友和則互相維護。此爲至祥之道也。

所謂靜,就是清靜、冷靜、安泰之意。也就是說身不過勞,心不輕動(胡思亂想)。神傷甚於體傷,“神之不守,體之不康。”

李慶遠在講到自己的起居飲食時說:“食不過飽,過飽則腸胃必傷;眠不得過久,過久則精氣耗散。餘生二百多年,從未食過量之食,亦不作過久之酣眠。”

443歲的最長壽老人陳俊真假 歷史上活得最久的人是誰 第5張

他還講到生活細節的注意事項。提出,凡細小之事,人們往往容易急躁,如此必然傷身。他告誡人們:寒暖不慎,步行過疾,酒色淫樂,皆傷身,損傷之極,即可亡身。所以,按着先人的養生術,行不疾行,目不久視,耳不極聽,坐不至疲,臥不至極;要先寒而衣,先熱而解,要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要無喜怒哀樂之系其心,無富貴榮辱之動其念。此乃長壽之道也。

李慶遠最後告誡說,飢寒痛癢,父母不能代,衰老病死,妻子不能替。只有自愛自全之道,纔是養生的準則和關鍵。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