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 娛樂評論 >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第2張

關於那些老劇,你有着怎樣的回憶?/ 《少年包青天》

那時候的劇像一座大院,左瞧瞧右看看,每一個角落都有流連忘返的景色,而現在的熱播劇更像是一條衚衕,未必不好,但就是直來直去,看完一遍就沒有了。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第3張

互聯網時代,大衆的注意力是種稀缺資源,當短視頻已經把我們的耐心壓縮到三秒以內,還願意把一部早已經爛熟於心的老劇翻出來再看一遍,絕對是件奢侈的事情。

但就是有人喜歡這樣“揮霍”時間。

小時候,想反覆觀摩一部電視劇,全要仰電視臺鼻息——比如每年寒暑假,黑龍江臺準時上線的《甄嬛傳》,重慶臺幾年裏幾乎滾動播出的《亮劍》,湖南臺不見不散的《還珠格格》,當然還有央視雷打不動的《西遊記》。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第4張

《甄嬛傳》必須有姓名。/ 微博@追星狗

上午剛剛在某電視臺駕崩的雍正,下午就在隔壁頻道奇蹟復活、順利登基,早就見怪不怪了。還有網友吐槽自己的男朋友,一旦聽到李雲龍的聲音,必定忍不住湊到電視前看幾眼,並且能準確報出前後劇情以及接下來的臺詞。

後來,手機給了大家上網自由,看老劇的選擇也更加多樣。或許是因爲熱播劇太過辣眼,或許是新劇太燒腦費神,又或許是單純地想通過重溫回到過往的時光——

一邊拆外賣,一邊打開播放器,隨便從哪一集開始看都行,有人描述,那種熟悉的感覺就像“冬天把長的棉襪塞進褲腳”一樣,讓人安心。

老劇,正成爲許多年輕人排遣孤獨、遺忘壓力的法寶。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第5張

老劇,內卷生活的泄壓閥。/ 圖蟲創意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第6張

“有的劇,我能看一輩子”

用北京人張承自己的話說,他是“最早的一屆”八零後。《我愛我家》1993年播出的時候,他剛上中學。

“就記得那時候爸媽老對着電視樂,我跟着看了兩集,很多地方不知道他們樂什麼。”少年時期的張承,還不能完全領會這部情景喜劇中的笑點,隨着年歲增長,他漸漸開始發現其中的樂趣。看過幾遍之後,一些臺詞變成了肌肉記憶。

比如每次背“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都忍不住像劇中的和老太太一樣加一句地道的北京話回答:“姆(我)們姆們姆們!”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第7張

那時候的宋丹丹老師,還不是諧星。

再後來,父母都不再看了,他還是一遍又一遍地看,從談戀愛看到結婚生子。張承把《我愛我家》的音頻版下載下來,上下班開車的時候聽,通過臺詞就能腦補所有角色的動作神情。

張承說:“這是一部諷刺喜劇嘛,聽到一些細節,和今天的社會熱點對應上了,就還能笑出聲,但老婆孩子可能有時受不了,他們坐我車會抱怨,說你怎麼又聽這個呀。”

從看不懂到沉迷,林越和張承有着類似的經歷,不同的是,她是“頭一批90後”,最愛的是比《我愛我家》晚了幾年、風格截然不同的《大明宮詞》。

太平初見薛紹。

“首播2000年,我還在上小學,其實根本看不懂,就單純覺得劇中人穿的衣服、說的臺詞都特別美。”林越的表姐是個“女文青”,林越跟着她,也懵懵懂懂地看完了第一遍《大明宮詞》。

在遙遠的新世紀初,這部典雅綺麗的歷史劇讓林越久久難忘,以至於從小學到讀研,陪伴了她整個學生時代。

繁華背後林海 - 大明宮詞 影視音樂原聲大碟

直到今天,林越還能準確地背出周迅飾演的小太平公主,初見趙文瑄飾演的薛紹時,那段莎士比亞式的臺詞:

我從未見過如此明亮的面孔,以及在他剛毅面頰上徐徐綻放的柔和笑容。我十四年的生命所孕育的全部的朦朧的嚮往,終於第一次擁有了一個清晰可見的形象……

遺憾的是,當林越某一次向表姐說起自己對這部劇的癡愛時,表姐表示已經遺忘了大部分內容。“我覺得她可能人到中年,有點羞於承認自己的文青時代。”林越笑着說。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第9張

老劇記錄下普通人的青春,也記錄下明星的青春。劇中的周迅與胡靜。/ 電視劇《大明宮詞》

不過,在互聯網世界裏,任何一部劇都不愁找不到同好。

張承一直關注着一個名叫“我愛我家全球影迷會”的自媒體賬號,它發佈的大多數微博都與《我愛我家》有關,劇迷們自稱“家迷”,喜歡在評論區玩臺詞接龍。張承隔三差五去這個賬號看一看,有幾次留言還被網友贊到了前排,帶給他小小的成就感。

彈幕量驚人的《三國演義》。

今年六月,央視版四大名著在B站上線,幾個月內,《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三部的播放量已經達到兩三千萬,更符合B站用戶口味的《三國演義》更是接近八千萬。

在楊洪基“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渾厚歌聲裏,彈幕裏飄過一連串“夢開始的地方”。一部年齡甚至比觀衆還大的電視劇,究竟能勾起怎樣的舊夢?

屏幕前的每個人,都有着各自的回憶和答案。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第11張

時間流逝,對於一些劇集的評價也在發生變化。/ 《三國》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第12張

好的影視劇,像一個萬花筒

蘇東坡讀書,有一種著名的讀法——八面受敵,也就是反覆閱讀一本書,每次都有不同的關注點:

“吾嘗讀《漢書》矣,蓋數過而始盡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財貨之類,每一過專求一事。不待數過,而事事精竅矣。”

每一遍都有不同的側重,這一點,喜歡看老劇的人也有類似的體會。

“頭一遍看的是情節,第二遍品的是人物,第三遍記住的是臺詞,再往後,就是關心道具、服飾、時代背景、拍攝故事等等因素了。”一位沉迷《潛伏》、潛水在《潛伏》貼吧多年的網友,這樣向我們講述他的心路歷程。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第13張

孫紅雷和姚晨在現場。

作爲一部諜戰劇,《潛伏》最開始吸引他的當然是跌宕起伏的情節,看完一遍劇還不過癮,他又找來原著讀,發現只是一篇一萬字出頭的短篇小說,於是更佩服編劇和導演的改編能力。

從原著出發,又不拘泥於原著,小說中隻言片語的朦朧愛情,最後衍生成劇中翠平和餘則成動人的愛情故事,讓老劇迷們且哭且笑。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第14張

有人說,《潛伏》的內核其實是一部愛情劇。

值得反覆觀看的影視劇,當然首先應該具備優秀的品質,橫看成嶺側成峯,就像一個萬花筒,擁有不斷解讀的空間,所以每一遍重溫,才都有別樣的感受和全新的發現。

事實上,《潛伏》連續播出的2009和2010兩年,恰恰是國產劇上一個黃金時代的尾聲,在那之後的國產劇,才漸漸轉向今天所見的單薄。

眺望十年前,頭一回展露普通人買房難題的《蝸居》,奠定海清“中國媳婦”地位的《媳婦的美好時代》,折射國產情景喜劇落日餘暉的《愛情公寓》,製作精良的歷史大劇《大秦帝國》,與《亮劍》齊名的抗戰劇《我的團長我的團》……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第15張

被“埋沒”的神劇太多了。

在這之前,還有《大宋提刑官》《士兵突擊》《家有兒女》等等經典,都各自在播出伊始,便吸引了一大批鐵桿粉絲。2007年,《新週刊》把年度人物頒給了虛構的影視人物許三多,並對《士兵突擊》如此評價:

從物慾時代突圍而出的士兵羣像,也給了當下盛行的成功焦慮症一記當頭棒喝。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第16張

李晨、王寶強、段奕宏、陳思誠。/ 《士兵突擊》

張承覺得,那時候的劇像一座大院,左瞧瞧右看看,每一個角落都有流連忘返的景色,而現在的熱播劇更像是一條衚衕,未必不好,但就是直來直去,看完一遍就沒有了。

比如不久之前,張承才知道,《我愛我家》中反覆調侃的配角名字“沈旭佳”,是作家王朔當時的女朋友,這個編劇和導演埋下的小彩蛋,讓他在二十多年後幾乎笑了一整天。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第17張

老劇的樂趣之一就是尋找彩蛋。/ 《大宅門》裏客串李蓮英的張藝謀

但時代畢竟匆匆向前,影視行業的生態一變再變,主流受衆也變成了一批更年輕的人,只剩下另一羣念舊的觀衆,還在那些“舊故事”中徘徊,並堅信它們是遠勝當下的經典——哪怕因此被稱爲老古董。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第18張

今天的熱播劇值得看第二遍嗎?

在老劇迷那裏,厚古薄今是一種常見的心態,但這樣的評價或許並不夠客觀。

事實上,老劇也有硬傷,最突出的就是相對粗糙的服化道,眼下的新劇集也不乏精品,比如今年掀起全民討論的《隱祕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等。

更深層的變化,發生在生產模式上。

比如公認的“神劇”《大明王朝1566》,光是劇本創作就花去編劇劉和平數年光陰,電視劇拍攝又用了一年,這種生產效率,很難適應大IP時代的改編熱潮。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第19張

攝影師出身的張黎,把電視劇拍出了電影感。嘉靖、隆慶、萬曆祖孫三人,拼成一座山。/ 《大明王朝1566》

再比如劉和平操刀的另一部歷史劇《雍正王朝》,儘管受到觀衆的好評,卻招來原著作者二月河的不滿:

“我本來對雍正皇帝就有偏愛這種成分,而劉和平比我走得還遠,他把偏愛變成了溺愛。有了這樣一個溺愛,就不公道了。”

且不論孰是孰非,在當今資本巨頭們主導下的影視行業,原著作者和改編作品往往其樂融融、一團和氣,類似上面這樣真性情的爭執,已經不太可能見到了。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第20張

今年的《隱祕的角落》幾乎無可挑剔。

今天的國產劇未必就不好看,但是更像是在朝美劇靠攏:緊張刺激的新鮮感有餘,含蓄留白的玩味空間不足,觀衆在看完一遍後,也失去了一看再看、反覆品咂的興趣——話說回來,高效運轉的影視工業,通常也不奢求觀衆的“長期陪伴”。

當然,還有一部分觀衆N刷老劇的初衷,僅僅是純粹的懷舊。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第21張

有時候,韓國家庭和中國家庭在情感上是相通的。

小山是在羅文姬女士的表情包火起來之後,才臨時起意,從網上找來《搞笑一家人》的資源,把這部十幾年前看過的古早韓劇又看了一遍。

看到一半,小山才猛然發現,劇中青澀的鄰居小姑娘,就是前年大熱韓劇《金祕書爲何那樣》的樸敏英。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第22張

十四年前的北京一閃而過。 / 《搞笑一家人》

還有很多具有時代感的元素也一點點溢出屏幕:智能手機還未普及的2006年,韓國的一家人也習慣坐在沙發上搶電視遙控器;中國人熱切期盼北京奧運的2006年,劇中女主人公到北京出差,鏡頭一閃而過,記錄下十三年前街頭的自行車上班族……

“想起當時全家聚在一起看這部劇哈哈大笑的時光,還是有點失落。現在網上找到的都是原版,那時候我們看的是央視的普通話配音版。”小山還是有一絲遺憾。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第23張

劇中的家人,和劇外的家人。/《搞笑一家人》

就像一個公共的儲物間,所有人都來去自由,但每一個儲物櫃又是私密空間,盛放個體記憶。

張承說,《我愛我家》虛構了一個地址“楊柳北里18號”,實際現實中的取景地是北京西便門外大街10號院。

他和很多劇迷一樣,都曾經慕名去這座老小區參觀拍照,那次不巧,遇上居委會工作人員阻攔,張承好說歹說,才被放進去。親眼見到這些熟悉又陌生的建築,無數情節涌上張承心頭,“感覺很親切,好像劇中那一家人就住在樓上”。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第24張

時代給老劇又刷上一層色彩,比如還未全禿時期的葛大爺。/《我愛我家》

他還聽說,有一個北京劇迷零幾年出國,專門帶了一套《我愛我家》的光碟。在離家萬里的國外,心情好的時候就拿出來看一集,邊看邊笑,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拿出來看一集,一邊看一邊想家。

只有這些老劇,我捨不得用兩倍速看 第25張

?作者 | 曹吉利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明星八卦
娛樂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娛樂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