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 娛樂爆料 > 羣像描寫成主流,撒糖漸漸落下風丨青春劇30年

羣像描寫成主流,撒糖漸漸落下風丨青春劇30年

來源:男爵風    閱讀: 8.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國產青春劇發展的30年裏,60餘部作品之中,羣像劇佔比非常高,從劇名就可以看出來——“我們”(而不是“我”)、“一起”是出現頻率最多的兩個詞彙。其中獲得好口碑(豆瓣8分以上)的,更是清一色的羣像劇,包括《最好的我們》《一起同過窗》。以今年播出的青春劇爲例,《如此可愛的我們》的主角是五個進入高中的90後少年;《穿越火線》刻畫了以肖楓、路小北爲代表的兩代電競人的羣像;《風犬少年的天空》是“大興村四子”加上馬田、李安然、劉聞欽七個少年的故事……相比之下,只專注於男女主角戀愛“撒糖”的青春劇在口碑上落在下風。

羣像描寫成主流,撒糖漸漸落下風丨青春劇30年

《風犬少年的天空》圖片來自網絡

《棋魂》導演劉暢表示,青春劇如果要走現實主義路線,塑造羣像是必然的結果。“類似的劇拍得好看的,我就沒有見過不是羣像的,這是一個創作規律。主人公要跟劇裏拍的世界發生關係,就會接觸其他人物。我們就自然而然去延展其他人物的故事線,展現他們的命運和成長。”

羣像描寫成主流,撒糖漸漸落下風丨青春劇30年 第2張

《穿越火線》圖片來自網絡

現實主義風格是高口碑國產青春劇的另一個特點。它們都生動描摹了時代的變化對於身處其中的年輕人的衝擊和影響,有的情節稱得上真實殘酷:《穿越火線》裏的網癮戒除中心;《棋魂》裏衝段少年面臨的競爭;《風犬少年的天空》裏社會階層的差距,“我一生奮鬥的終點甚至不如你的起點”、“生活什麼時候給過我18歲”都戳中了年輕觀衆的痛點。在張一白眼中,哪怕社會不同、時代不同,但青春的本質是一樣的。拍青春劇需要做的,是找到那個時代的那種感覺,也就是和現實連接起來。李旎從平臺用戶的角度分析,青春劇如《風犬》的主角所經歷的喜怒哀樂,不能代表現階段每個看劇的年輕人的青春,但其中展現的青春與人生的矛盾,走出校園象牙塔和社會之間的衝突,是現階段的年輕人同樣會面對的。“這就是他們正在經歷的,很多情感連接是可以產生共鳴的。”

羣像描寫成主流,撒糖漸漸落下風丨青春劇30年 第3張

《風犬少年的天空》講了個殘酷的青春故事。圖片來自網絡

至於國產青春劇未來的趨勢,小糖人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振華相信一定會變得更多元,因爲技術在變、用戶在變,創作者也在做更多的嘗試,拓展青春劇的邊界。“比如現在的學生,他們表白可能發個微信表情包,餓了不是想着找哪個小店吃飯,而是在宿舍點外賣。比如我自己看劇,現在都用手機投屏到電視上,享受看彈幕互動的感覺。這就是技術帶來的新東西,改變了人們的習慣,創作當然要抓住這些變化。”劉暢甚至覺得“青春劇”是一個泛概念,而不是一個定義清晰的影視劇類型。因爲它不擁有固定的模式和比較封閉的創作規律。“本質上,青春劇就是講年輕人的故事,怎麼講都行,可以和很多元素結合,什麼都能裝。這也意味着它可以有更多變化的可能。”

新京報記者 楊蓮潔

編輯 佟娜 校對 危卓

明星八卦
娛樂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娛樂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