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愛車 > 旅行者 > 廬山旅遊:此生不可錯過的極美風景

廬山旅遊:此生不可錯過的極美風景

來源:男爵風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廬山,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長段塊山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綿延的90餘座山峯,猶如九疊屏風,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門。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與雞公山、北戴河、莫干山並稱四大避暑勝地。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詩歌中的廬山早已耳熟能詳,只是,促成廬山之旅還得有些機緣在其中。

一日,閒逛書市,隨手翻開一本圖冊,有一幅畫,起起落落、漸行漸遠的山巒,很美;煙嵐浮動間,屋舍若隱若現,山腳下,漁船悠悠盪於江面;側耳似聽見潺潺的水聲,伴着馬籠頭上的鈴聲高高低低地盪開。雖不懂畫,卻被畫中雄渾陽剛之美所襯托的寧靜吸引。

廬山旅遊:此生不可錯過的極美風景

因湖形如琴而得名的如琴湖透着淡淡的寧靜。

後得知,這幅題爲《匡廬圖》的山水畫爲五代後梁荊浩所繪。匡廬,指的便是廬山。

其實,廬山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寵兒,據說,中國第一幅山水畫便是晉代顧愷之的《廬山圖》。

可惜,無論詩情畫意,現世的文人墨客都已無法超越,無關技巧,概因人一逼近,風景就後退。

就好像,正當你佇立在望鄱亭上領略廬山獨有的“千里鄱湖一嶺函”,假想着蔣宋當年藉着月光在此起舞的場景時,身邊販賣旅遊商品的小攤上卻執著地播放着“鳳凰傳奇”的歌曲;或者當你小心翼翼地挪到山崖邊,伸開雙臂準備“投向”變幻的雲霧,突然有人指着一套仿國民黨軍隊的軍服勸說你留個影。

廬山旅遊:此生不可錯過的極美風景 第2張

廬山真正成爲大衆的旅遊景點,緣於1980年上映的電影——《廬山戀》。

想來這樣的遭遇也不是廬山所特有的,這片土地上,風景似乎已無處安放。爲何?“江河改道、水蘊不足、戰亂砍伐、土木蕩失、人煙耕種、文明洗刷……”舒國治在《流浪集》裏這樣寫道。

人與風景、自然的爭奪,從未停止;有關廬山居民搬遷下山的傳聞也尚未塵埃落定。據稱,這座在1886年由英國傳教士李德立發現並賦予它新名字的牯嶺地區,常住人口已達1.3萬人,還有大量在此務工的流動人口,廬山的環境、用水等都面臨着挑戰。

廬山旅遊:此生不可錯過的極美風景 第3張

廬山雲霧變幻莫測,常常轉瞬間便換了模樣。

令人糾結的是,也恰是這座熙熙攘攘的雲中山城賦予了廬山別樣的氣質,給尚未開始的旅行注入了一絲浪漫的遐想,給風塵僕僕的遊客帶來了雖遠遊卻不陌生的親近感。好客的當地人會建議你找一間老屋住下,從容地等待一個沒有霧靄的清晨去含鄱口看日出;再挑一處遊人稀少的非旅行線路偶遇驚喜;或者就在街心公園看看老人下棋,可別小看這些可能耳背、眼花的老人,其中不乏會講英語、彈鋼琴,甚至做西餐的“潮人”,他們是廬山的活歷史。

由自然之手造就的廬山,據稱,最早見於戰國末年、魏國史官所著的《竹書紀年》。從此,廬山的歷史上,留下了太多名人、偉人的足跡和他們造就的風起雲涌的歲月。也因此,廬山的風景,在以山水景觀爲依託下,處處滲透着人文景觀。除去正史,幾乎每一條山間小道,甚至每一棵樹、每一塊石頭都成了不知源頭的典故的佐證,對於跋山涉水的遊客,難免有些時候會有名不副實之嘆。幸運的是,在那些並不知名的山間小路上,卻有着另一番景緻。

不記得如何走到這條通往錦繡谷的山路上了,只記得深深淺淺的綠色,如水墨畫般沿山勢展開,沁人心脾。相傳這裏爲晉代東方名僧慧遠採擷花卉、草藥處,因四季花開,猶如錦繡披山而得名。當地人說,錦繡谷的春季最美,繁花似錦,讓人想起《廬山戀》裏的張瑜,生動而燦爛。

廬山旅遊:此生不可錯過的極美風景 第4張

坐落於山徑上的德國藝術家的作品——《獻給李白的華蓋》,向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致敬。

再踏上從蘆林大橋經三寶樹的小徑,走着走着,竟突然遇見一隻只麋鹿。仔細一看,原來是就地取材,用枝條堆砌成鹿的模樣,這是兩年前世界名山大會留下的由德國、荷蘭、韓國等7個國家的11名藝術家創作的裝置藝術羣“詩意森林”中的一件作品,名爲《森林精靈》。一路上,還有“鐵蘑菇”、“樹花瓶”、“林中仙人”,最富奇思的,要數德國藝術家巴巴拉的作品《獻給李白的華蓋》:一塊彎若拱橋的銅板上扎滿密密的小洞,陽光透過成千上萬的洞眼,人在下仰望頓覺如天上的繁星璀璨,“疑是銀河落九天”。銅板上是中英文的《望廬山瀑布》。中間是各方位的星座圖形和文字,中西文字相結合。這些貌似簡陋的藝術作品,悄無聲息地融于山林間,讚美着大自然的樸實無華。

還有那座樸素的廬山植物園,卻是中國第一座正規的植物園,其創辦者之一陳封懷有着“中國植物園之父”的稱號。

陳封懷祖籍江西修水,1900年生於南京。曾祖父陳寶箴、祖父陳三立、父親陳衡恪,還有比他大10歲的三叔陳寅恪,都是響噹噹的人物。陳封懷自小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22年,升入金陵大學農學系,師從著名植物學家陳煥鏞。1933年冬,陳封懷和胡先驌、秦仁昌一起着手創辦廬山森林植物園(後更名爲廬山植物園),後赴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留學,並於1936年抗戰前夕,毅然回國,回到廬山。之後,陳封懷還參與了杭州植物園、南京中山植物園、武漢植物園、華南植物園的規劃與建設。擅長繪畫的陳封懷,將藝術與科學相結合,讓植物園變得靈巧生動起來。

廬山旅遊:此生不可錯過的極美風景 第5張

有着“雲中山城”之稱的牯嶺鎮面臨着遷民下山。

民間傳說,宋美齡曾派人到植物園來挖紅楓,省裏指示“這棵紅楓不給不行”,陳封懷卻硬着脖子頂着,堅決不允。如今的廬山植物園,留下了3400多種植物,儲藏知名植物標本10萬多件。

廬山就是一個保存生物多樣性、展示自然之力的鮮活博物館。構造運動、冰川侵蝕、流水作用形成的複合地貌,與多樣的生物和植被,一起塑造了廬山“夾江湖而飛峙,蘊靈性而奇崛”的奇妙。據說,每年都會接待來自各地高校的地理系學生實習考察,但對於非專業的遊客來說,“世界地質公園”、“第四紀冰川”這樣的詞語多少有些陌生,因此設於蘆林別墅內的廬山博物館裏,有關第四紀冰川的陳列室,也值得一看。

想到這裏,突然有些懷念並不完美的廬山之行,懷念旅行團散去後的蘆林湖,靜謐的湖水上回蕩着倦鳥歸林的啼叫聲;懷念漏下點點陽光的密林,通透的空氣裏飄着泥土的芳香;懷念遊人稀少的五峯頂,蒸騰的雲霧裏時隱時現的另一個“廬山”。

廬山,終究是不能錯過的風景,但願有一天它能迴歸到原本的湖光山色,如幾千年前所描繪的那樣純粹而讓人充滿遐想。

優生活
星座駕
名車庫
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