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上海一月子會所4名新生兒感染病毒 折射監管缺失

上海一月子會所4名新生兒感染病毒 折射監管缺失

來源:男爵風    閱讀: 8.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上海一月子會所4名新生兒感染病毒 折射監管缺失

前天,上海一家月子會所被曝4名新生兒感染輪狀病毒,這個新興產業的安全規範問題再次被推至風口浪尖。

相較日趨龐大的消費需求,我國的月子服務行業尚未做足準備:缺乏嚴格的准入門檻、統一的行業標準和明確的監管主體,月子會所良莠不齊,正在灰色地帶中“裸奔”。

月子會所的安全規範問題並不是第一次進入公衆視野。就在兩週前,常州一家月子會所內7名新生兒接連感染重症肺炎,甚至被下發病危通知書;去年12月,武漢一家月子會所的護理人員將生理鹽水和醫用酒精搞混,用濃度爲95%的酒精清洗嬰兒口腔,寶寶確診口腔黏膜受損和扁桃體發炎化膿。此類事件在上海也並非首次發生。2011年8月,上海“月子喜喜”月子會所也曾發生6名嬰兒同時感染紅眼病。

月子會所預訂火爆  在記者走訪月子會所期間,不時遇到前來諮詢和預約的家庭。“2月的房間去年底就已經訂滿了。”閔行區一家月子會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歲末新春月嫂難求也催升月子會所的熱度。上海迎來連續近10年生育高峯,月子會所正是其副產品,去年更是趁爭相生育“龍寶寶”之機有了飛速的發展。

目前,上海的月子會所價格從幾萬到幾十萬元不等,甚至最高消費可達28天118萬。上海市家庭服務業行業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上海的中心城區,5%-10%的產婦選擇入住月子會所。目前城市男女晚婚晚育的比例提高,老人照顧“孫一輩”顯得力不從心。除了減輕家人負擔的考慮,隨着經濟水平的提高,女性也越來越重視個人發展和生活質量,“辣媽”成爲許多產婦的目標,因此月子會所中的瑜伽保健、形體修復備受青睞。寄居賓館打擦邊球

根據中國保健協會母嬰家庭保健服務專業委員會的統計,目前上海共有40餘家月子會所,“這還不包括沒在協會登記的。”委員會副祕書長羅術寒告訴記者,單是去年上海就新開近10家月子會所,“大概都覺得有利可圖,或者說有空可鑽,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

那麼,開辦一家月子會所需要哪些條件?上海市工商管理部門工作人員介紹說,與專業婦幼保健院和婦產科醫院不同,月子會所並非醫療衛生機構,其營業執照經營範圍爲“母嬰護理服務”,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中隸屬於家庭服務業。因此,月子會所在註冊時並不需衛生、質檢等部門的前置審覈,只需在工商部門申領執照即可開業。

昨天,記者從工商門戶網站查詢“上海寶瑞佳國際月子會所”的營業執照,其標明的經營範圍爲母嬰護理服務、母嬰用品銷售等,但執照上註明“不得從事住宿、餐飲服務”。這項規定就直接促使月子會所和賓館酒店的“聯姻”。根據記者調查,從高檔的五星級賓館,到低檔的快捷酒店,上海各大月子會所大多租住在各類賓館內,“這樣就不用再另行辦理食品安全許可證、消防安全許可證等。”在徐彙區的一家三星級賓館的6樓和9樓,就分別寄居着2家月子會所。

“月子會所不是賓館酒店,它的服務對象是母嬰這一特殊的易感人羣,住宿環境、消毒條件都應該嚴於一般公共場所。”上海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護理部主任黃羣強調,將新生兒集中管理的月子會所容易增加疾病交叉感染的機率。

“即使如此,在上海以母嬰護理服務名義註冊的月子會所也不超過5家。”羅術寒透露,更多的月子會所選擇以科技諮詢公司、文化傳播公司等身份在工商註冊,“這樣准入門檻更低,經營成本也更少,註冊後就租借賓館的一個樓層,添置嬰兒牀、消毒機這些基礎設備,再請上幾名月嫂或是護士就開始招攬生意了。”  護理師大多二十出頭

除了硬件上的缺陷,月子會所的人員質素和服務質量同樣令人擔憂。“入住月子會所的當晚我就發燒了。”分娩後的第三天,郭瑛就住進了徐彙區的一家月子會所。當天中午,護理師爲她送來由豬爪湯、牛肉羹等組成的月子餐,“當時就覺得油膩,但護理師說有助催奶,都是這樣吃的。”

當天傍晚,郭瑛發燒到39℃,在丈夫的陪同下連夜去醫院檢查,確診乳腺管堵塞發炎,掛了一晚吊瓶,“之前我在產前培訓班學過,分娩後的兩三天乳汁分泌不多,在乳腺管不暢通的情況下不能多喝葷湯,應該多吃些清淡的食物,你說我自己忘記就算了,誰知道月子會所也不專業。”

“月子服務是個需要愛心和專業融合的特殊專業。”黃羣表示,無論是對針對產婦的開奶哺乳、排除惡露、情緒疏導、形體修復,還是針對嬰兒的五官清潔、皮膚護理、游泳撫觸、做被動操,從業人員的一舉一動都直接關乎母嬰健康,需要經過專業培訓。

然而,由於目前業內缺乏統一的資質認證,月子會所的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郭瑛告訴記者,她入住的月子會所裏,母嬰護理師看上去都只有20歲出頭,“感覺還沒有我大,自己還是個孩子,能懂什麼呢。”

此外,許多月子會所承諾爲產婦和新生兒提供醫療團隊,但是這些資質也同樣無從考證。郭瑛告訴記者,在每週一次的巡診中,月子會所自始至終沒有透露醫生的具體信息,“每次檢查也都是草草了事,診斷表上一路打鉤——寶寶成長得挺好的,產婦恢復得挺好的。”黃羣建議,月子會所應該與專業的婦產科醫院、婦幼保健院形成聯動應急機制,“在國婦嬰下屬的月子會所,我們建立了綠色通道,發現母嬰身體異樣後直接送醫。”

“多頭管理”存在盲區  網友“小包子乖”分享了她在一家月子會所的經歷:在會所的最後一週,寶寶開始咳嗽打噴嚏,起初她以爲是自己疏忽,直到發現會所好幾個新生兒都出現類似症狀,而且已經有孩子因肺炎住院,這才懷疑是交叉感染,“可憐的小寶貝,還沒有滿月就吃藥、吊水、拍片,冰冷的針頭扎進那麼嫩的皮膚,硬邦邦的吸痰器伸到那麼小的喉嚨……我實在無法想象寶寶受的苦,花了這麼多錢,原想讓寶寶被照顧得更好,沒想到卻害了他,每天只能以淚洗面。”

會所環境是否衛生?護理師是否專業?月子餐是否健康?標榜提供“一站式”服務的月子會所面臨一系列問號。而一旦發生問題,維權往往非常困難。

目前月子會所的行業監管是“多頭管理”:執業監管找工商部門、餐飲監管找食藥監部門、衛生監管找公共衛生部門,缺乏明確的監管主體,“我算過,最多能夠對應46個部門,監管盲區難以避免。”羅術寒無奈表示,中國保健協會並不是職能部門,如果遇到不合規範的情況,也無權干涉,更無權處罰,“不能說沒有規範的企業,但只靠月子會所的自律是不夠的。”

據瞭解,母嬰保健服務行業的全國標準正在起草中,由中國保健協會和一些龍頭企業、業內專家共同參與,針對母嬰服務行業的經營場所、人員資質、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要素制定硬性標準,部分已提交至全國保健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這個市場目前還處在爬坡初期,未來5年將面臨洗牌,除了靠市場優勝劣汰,還迫切需要規範化的監督和管理。”(見習記者範潔)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