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新婚夫妻吵到抑鬱 竟是因過年問題爭吵

新婚夫妻吵到抑鬱 竟是因過年問題爭吵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抑鬱症在生活中十分常見,這是典型的一種心理疾病,那麼你知道如何防治嗎?

新婚夫妻吵到抑鬱 竟是因過年問題爭吵

新婚一年小夫妻

爲去誰家過年吵到抑鬱

年輕女孩,叫劉晶(化名),和丈夫趙先生都是90後,她是浙江省內的,丈夫是黑龍江人。

兩人是大學同班同學,畢業後兩人目標一致,都選擇留在杭州打拼生活。去年5月,兩人結婚了。

按劉晶說法,丈夫還是男友時蠻好說的,但婚後變了不少。自己也跟着丈夫回過老家,“就是各種不習慣!那邊外面冷,但室內有暖氣,溫度可以有2、30度,呆了兩天就流鼻血;吃飯也不習慣,有些重口味。”

總之,今年過年,劉晶就想和丈夫一起回自己的老家過年。

可是聽到妻子的提議,趙先生怎麼也不肯,還堅決撂下話:最好一起去黑龍江,否則過年各自回家,毫無商量餘地。

趙先生自己也有委屈要說:“去年春節,還沒結婚,我就是陪老婆回她家的,到了初四才一起急急趕回黑龍江。我也是家裏的獨子,結了婚想要回父母那裏過年,不忍讓老兩口再傷心。”趙先生說,舅舅前段時間特意打來電話提醒,別娶了媳婦忘了娘啊!“沒想到老婆堅持說怕冷,就不願去。”

經過數日的爭吵,兩人都無法說服對方,最終決定各自回家過年。“其實我們也想過接雙方父母過來杭州,但是我們杭州的家是個兩居,讓哪方老人住賓館都會不痛快,只能算了。”

新婚夫妻吵到抑鬱 竟是因過年問題爭吵 第2張

延伸閱讀:抑鬱症的表現

1.食不知味或暴飲暴食

抑鬱症可以使人變得沉默寡言,導致食慾不振;另一方面,有些患者會感到飢餓並且暴飲暴食,因爲患者需要通過味覺的補充來撫慰內心的消極情緒。

2.無法集中精力

經常忘記工作的截止日期或者去接孩子的具體時間?人們遭受抑鬱症時,大腦可能一片模糊,影響工作、記憶以及決策能力。

3.感到想死

想要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總是在腦海中縈繞,冥思苦想各種尋求死亡的方式。假如你每天都在經歷這些,或者最近兩週內每天都有類似的想法,要及時尋求幫助,即使你並不覺得你伴有抑鬱症的其他症狀。

4.驚慌失措或焦慮不安

無法抗拒的恐懼感通常意味着焦慮症,不過,如果常常如此,也可能是抑鬱症。有些抑鬱症患者也會出現驚恐發作。這種焦慮和平常的不同,它是一種持續的、不能控制的驚恐,通常還伴隨着一些身體上的不適,如心率過快、大汗淋漓,以及睡眠問題。

5.精疲力盡

抑鬱症還可能使人們變得拖沓和疲憊而不能處理日常工作。日復一日,患者會感到精疲力盡,甚至起牀和洗澡都變得困難。假如總是感到疲勞,並且這種疲勞已經影響到了日常生活,要及時就醫。

新婚夫妻吵到抑鬱 竟是因過年問題爭吵 第3張

如何治療抑鬱症

1.中醫治療

採用中醫治療相對來說,中藥的副作用較小,但效果比較緩慢。另外也可配合鍼灸的調理,效果更佳。

2.西藥治療

目前,對抑鬱症患者的治療方法,大多數仍是通過西藥的輔助和控制,相對中藥來說,西藥的效果比較顯著,但同時副作用卻也相當之大。長期服用西藥一方面會導致個別患者的劑量增加,另一方面也會出現西藥品種的多次更換,這類抑鬱症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痛苦,再有就是形成藥物的依賴性,所以通過西藥治療的抑鬱症患者,再配合心理的治療纔會有完整的效果。

3.心理療法

心病終需心藥醫,這句話卻是一語道破心理健康的實質。李宏夫老師說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將,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恐懼症是心理疾病不同的表現形式,究其根本都是來自人的思想

4.物理療法

物理療法在抑鬱症的臨牀治療上,也是常見的方法,但一般是針對精神疾病及重度的抑鬱症患者,通常使用的方法有電休克治療、迷走神經刺激術、重複跨顱磁刺激(rTMS)、光療、微創。但目前,針對抑鬱症的治療,物理療法的應用仍然存在很大的爭議,也會較大程度存在復發的情況。

如何預防抑鬱症

1.傾訴

因爲人不能總是將自己孤立的看待,更不能一昧的壓抑自己,要知道很多的慢性病如近年來多發的腦血管病都不能排除這些因素的刺激,我想除過家庭成員的傾訴之外,對自己生活中信耐的朋友的傾訴的方式是最好的排毒方式了,因爲,這樣不僅能增加朋友們之間的溝通,還可培養和加深互相之間的友誼。

2.拓寬視野

培養熱愛讀書的興趣,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還可以瀏覽自己感興趣的網頁,閒暇時收聽廣播等方式瞭解世界上每天發生的新聞,儘可能不讓那種負面消極的情緒侵佔自己的意識。

3.合理飲食

注意自己飲食習慣的,保證全面營養,增強體質這會對自己的身體起到一個有力的保護作用。

4.歌唱

可與朋友們去卡拉ok廳,大聲地,毫無拘束的盡情的歌唱,釋放胸中的鬱氣,對自己的情緒有調劑和釋放壓力有極大的好處。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