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訊 > 社會萬象 > 2016年實名制:不實名不能轉賬和收搶紅包真相原因

2016年實名制:不實名不能轉賬和收搶紅包真相原因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針對近日有讀者發出“部分地區沒實名制的支付寶不能轉賬了”的傳言,記者昨天向支付寶和微信瞭解到,爲配合7月1日起執行的我國網絡支付實名認證新規,支付寶和微信均已逐步引導客戶在平臺上進行實名信息認證。對於轉賬出現困難的用戶,支付寶將同步引導完善實名認證。

2016年實名制:不實名不能轉賬和收搶紅包真相原因

你是幾類用戶?

《辦法》將個人網絡支付賬戶分爲三類,重慶互聯網協會副祕書長李濱虹認爲,這三類用戶的劃分可以這麼理解:

一類賬戶

主要適用於小額支付,比如大家最常用的手機紅包,但這類賬戶累計發紅包金額不能超過1000元。

二類賬戶

可以轉賬、購物、繳水電氣費……但一年不能超過10萬元。

三類賬戶

可以買理財產品、基金、保險,支付金額20萬元、100萬元甚至更多都沒問題。

2016年實名制:不實名不能轉賬和收搶紅包真相原因 第2張

今年7月1日前 支付寶微信實名

2015年12月,央行公佈《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支付機構爲客戶開立支付賬戶的,應當對客戶實行實名制管理。

7 月1日,該《辦法》正式施行。據辦法要求,支付賬戶將嚴格實行實名管理,並按照三類支付賬戶分級管理。如果用戶身份驗證情況未達到辦法所規定標準,會影響 支付賬戶部分功能使用。通俗地講,屆時未實名的支付寶和微信用戶,既不能在賬戶裏存錢,也不能使用餘額轉賬或消費。

我市一家商業銀行網絡金融部專家表示,新規主要是從防範金融風險與保護個人用戶使用安全兩個角度出發。此前,網絡支付領域出現的資金被騙、被盜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快捷支付,甚至只需綁定一個手機號碼即可。從安全管理角度出發,用戶身份實名認證很有必要。

明年7月前 電話全部實名

工信部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從《反恐怖主義法》的高度去認識看待電話實名制,切實從嚴做好新入網用戶實名登記,對身份不明或者拒絕身份查驗的,不得提供服務。

通 知要求從嚴做好用戶身份信息覈驗,從嚴審覈一證多卡用戶辦理新卡。各電信企業要採取措施,堅決杜絕代理商批量開卡、養卡問題。對同一身份證件在同一基礎電 信企業省級公司或同一轉售企業已登記5張及5張以上移動電話卡用戶,在申請辦理新入網的移動電話卡時,必須由電信企業自有實體營業廳從嚴覈實身份信息後辦 理入網手續。強化行業用戶實名登記管理,在行業卡使用過程中,電信企業要加強監測,發現違反有關規定和協議使用行業卡時,要依法依規進行處置。

通知要求各單位要嚴格落實《反恐怖主義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積極穩妥、依法依規做好未實名老用戶補登記工作。各基礎電信企業要確保在2016年12月31日前本企業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率達到95%以上,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電話用戶實現實名登記。

目前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率達到92%,仍有近1億用戶未實名登記。據人民郵電報

賬戶封停要提醒轉移財產

問:網上傳言,7月1日後未實名的支付寶賬戶餘額將凍結?

支付寶:用戶的餘額並不會被凍結,也不會消失,只要根據APP或網站提示,繼續完善身份實名信息認證,餘額就又能隨時使用了。

問:7月1日後,用戶還未升級實名認證會有哪些影響?

答:不補全實名信息,7月1日後,支付寶賬戶不能再用於收付款,快捷支付和網銀也都無法進行。

微信用戶如果出現賬戶封停,系統會在用戶登錄微信時,提醒進行財產轉移。對於實名認證未達標的用戶,在使用微信支付時,系統會有針對性地提示和引導,幫助用戶實名認證。

問:完善身份信息需要提供哪些資料呢?

答:支付寶方面,不同賬戶完善身份信息的辦法有所不同,包括綁定銀行卡、上傳身份證照片、填寫個人信息問卷等,具體可以根據頁面提示操作

問:境內外用戶都必須進行實名認證?

答:屆時,包括支付寶和微信在內,國內所有非銀支付機構都要開展用戶實名制認證工作。目前支付寶已開展對大陸用戶實名制認證的引導工作,境外用戶也在同步展開中。

境外用戶相較大陸用戶而言,在身份驗證上略顯繁瑣,特別是需要手機號綁定大陸銀行卡,這給部分境外用戶或造成一定難度。

釣魚鏈接看仔細

最近幾天,在支付寶忙着羣發短信提醒用戶實名驗證時,騙子又想幹一票。假裝支付寶口吻給用戶發短信,引導用戶點釣魚鏈接。

重慶晚報記者從支付寶安全中心瞭解到,5月14日,成都一名男子相信騙子假冒支付寶客服發送的實名認證短信,點擊短信中的木馬鏈接輸入賬號和密碼,導致賬戶內9900餘元被盜。

支付寶提醒,如果不能通過短信內容辨別真僞,那就認準官方域名,而騙子常常把該鏈接域名改爲其他的。

來源:重慶晚報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