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 娛樂評論 >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來源:男爵風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有一部國產劇,爆了。

「爆」到什麼程度?

全網抵制,連上熱搜。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相關微博評論區,一邊倒全是罵聲。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2張

甚至還登上新加坡、馬來西亞、紐約等地的報道,丟臉丟到國外去了。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3張

豆瓣2.4分,知乎0.6分,毫無懸念摘得年度最低。

更神奇的是,沒過多久,微博熱搜被炸,兩個平臺的評分也消失不見。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4張

一時間,這部劇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它真有網友說得這麼差嗎?

本着實事求是的精神,香玉點開了這部「神劇」。

客觀地說,它並不像網上噴的那樣,是徹頭徹尾的性別歧視產物。

實際上,整部劇的第一個故事,就想通過一位女軍醫來歌頌抗疫前線的巾幗英雄。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5張

人物原型宋彩萍


這個出發點沒有問題,女軍醫也的確展現了女性力量。

但是,編導偏偏要畫蛇添足,加上一些完全偏題的情節和人設。

比如有一條支線劇情,講的是女公交司機文麗的故事。

她們單位組建抗疫運輸隊時,男性紛紛踊躍報名,女性則找藉口推脫,最後只有文麗挺身而出。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6張

真實的抗疫女司機王金蘭主動請戰

這還不算完。

編劇硬是扯出了文麗被婆婆拆散婚姻的狗血戲碼,甚至讓她對前夫說出自我矮化的臺詞:

「我不就是一個鄉下來的,開大車的嗎?……我是真配不上你。」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7張

而另一個故事就更離譜了。

兒媳被婆婆傳染上肺炎,在家隔離,但編劇並沒有合理地描寫兩個人如何相互扶持、和解。

反倒把婆婆描繪成滿嘴封建糟粕的惡毒老太,不僅指定兒媳要在元旦當天剖腹產。

還埋怨孫子的名字裏帶了兒媳的姓氏,不像自己家人。

疫情當頭,竟然還莫名其妙搞什麼爛俗狗血婆媳劇

除此之外,劇中還有各種女性醫護人員不戴口罩聊天的鏡頭。

這不是故意噁心人嗎???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8張

沒錯,這是性別偏見,沒得洗。

但刨根問底,編劇硬安上去這些冗贅的情節,完全沒必要。

它既沒有讓人物形象更豐滿,也無益於故事的真實感。

相反,給整部劇平添了一股子陳腐氣息,怎麼看怎麼違和。

明明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全民抗疫的電視劇,卻被導演編劇夾帶私貨,添油加醋。

不僅抹黑了女性,更混淆了大衆視聽。

怪不得引起衆怒。

那麼事實是怎樣的?

咱們不妨簡單回顧一下。

國家衛健委公佈,4.26萬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女性佔了三分之二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9張

女性醫護人員在前線集體剃頭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而在這衆多一線女醫護人員中,甚至有5%是孕婦。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10張

建造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女性建築工人,數不勝數。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11張

而主動投入抗疫、堅守崗位的女司機更是不勝枚舉。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12張

她們不畏艱險,爲抗疫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犧牲,值得被所有人銘記。

電視劇本身有虛構成分,咱不要求如實反映事實,但至少應該有基本的尊重。

而某劇的做法,倒很像另一部「神劇」《娘道》——

同樣在豆瓣拿到2.4分。

如果說《娘道》是利用母愛的外殼歌頌封建思想,那麼某劇就是借抗疫的名義輸出性別偏見。

噁心程度,不相上下。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13張

關於某劇的爭議還在繼續發酵。

畢竟,這個題材意義重大,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

在吐槽爛劇的同時。

香玉也想借此機會,安利一部真正值得一看的抗疫紀錄片——

《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14張

在這之前,《人間世》系列紀錄片已經播出兩季了。

主要以醫院爲拍攝原點,全景式地記錄下人生百態,生離死別。

前兩季豆瓣評分都高達9.6分,堪稱國產紀錄片之光。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15張

而聚焦抗疫的這一部,也延續了以往的高水準,拿到了9.4的高分。

攝製組全程跟隨上海援鄂醫療隊,拍攝了兩個多月,最終將三萬分鐘的素材剪輯成了六集紀錄片。

每集各圍繞不同的主題展開,講述武漢與上海兩地醫護與患者們的動人故事。

疫情之下,每一位醫護人員都逼着自己成爲「超人」。

頂着前所未有的壓力,跟死神賽跑。

上海華山醫院5樓ICU病房,是重症區中的重症區。

在這裏,第六批援鄂醫療隊隊員陳澍告訴攝製組:自己名字的含義是及時雨

這也是他希望在病人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而現在,他迎來了20多年職業生涯中最難熬的一個春天。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16張

一位患者已經80多歲了,壞疽的腿狀況不容樂觀,需要立即進行手術截肢。

但不論是病人的身體狀況,還是醫院的環境,都不具備手術條件。

連續幾夜的討論後,陳澍和衆醫生終於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將他轉移到另一個病區進行手術。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17張

疫情之下,談何容易。

40公里的距離,50分鐘的車程,車輛顛簸、血壓、心率,任何一點變化對於患者而言都可能是致命的。

監護器測不出心率,醫護人員便全程用手爲其監測脈搏。

進入手術室,因爲隔着眼鏡、護目鏡、面屏一共三層鏡片,醫生幾乎看不清血管,手術變得格外艱難。

3個小時的手術,讓汗水浸透了醫生的三層防護服,幾度脫水。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18張

手術成功後,五位醫生激動地在櫻花樹下合了影。

他們這樣概括自己的工作,

「有時能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19張

王維俊是上海頂尖的ECMO醫生。(ECMO,體外膜肺氧合,主要用於對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續的體外呼吸與循環,以維持患者生命。)

但抗疫初期,藥物,資金,設備都十分緊缺。

兩牀病人,只有一臺ECMO可以使用。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20張

經過艱難的抉擇,只能將設備優先給康復可能性更高的患者使用。

一聽說又有設備抵達,他們立即連夜對另一位患者展開了救治。

如果可以,他們不願放棄任何人。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21張

攝製組共採訪了100位這樣的上海援鄂醫療隊員。

她們剃掉秀髮,臉上被口罩勒出一道道印痕,常常被防護服悶到嘔吐、暈倒。

但必須振作起來,哪怕遇上再大的打擊。

援鄂護士小麗奮戰在一線,而她的父母均已感染,正在另一處醫院進行救治。

她只能將想說的話錄下來,讓護士放給母親聽,希望能給她力量。

母親過世時,她還在獨自值夜班。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22張

另一位援鄂護士陳桂林,因爲疫情回到了離開多年的家鄉。

爲了給老人患者加油打氣,她把老伴的千字長信用家鄉話念給他聽。

唸到一半,便因爲缺氧而不得不停下來休息。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23張

災難當前,更能感到人性的光輝。

許多素昧平生的人,因抗疫而相逢。

彭代輝負責給醫護人員做心理輔導,多次經過家門口卻無法與母親見面。

而志願者杜娟從大年夜起,便負責接送其上下班,從未停止,不懼危險,不求回報。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24張

如果不發生疫情,他們不會認識,不會有共同的語言去溝通和交流。

但現在,他們有了共同的使命:讓這座城市變好。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25張

不願透露姓名的志願者穿着皮卡丘玩偶服和醫護人員們告別。

即將出院的患者拿紙筆認真地記下了所有人的名字……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26張

在災難面前,每個人都可以是一束光。

不同領域、崗位上的人們都在爲抗疫發光發熱。

抗疫英雄也只是普通人,也會害怕,也有家人牽掛。

只是在災難面前,他們選擇了挺身而出,去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病毒給人類帶來了磨難與挑戰,但也讓我們積聚力量與勇氣。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27張

2020年1月24日到3月1日,全國累計派出了344支國家醫療隊,共42322名醫護人員。

他們每個人的名字與故事都該被銘記。

這既是屬於他們個人的記憶,也是屬於中國的集體記憶。

拍攝抗疫影視作品的初衷,正是希望把這段記憶留存下來,爲我們自己,也爲萬千後人。

爲了記住在這場空前的世界級災難面前,人們萬衆一心,憑藉非凡的毅力和勇氣戰勝了它。

也爲了讓所有人記得,人性中那些美好品質從未缺席。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28張

正因如此,正確的集體記憶顯得至關重要。

假如歷史任由人篡改、塗抹,那麼真相遲早會被沖刷乾淨,或者扭曲變形。

舉個例子,這纔過去半年多,已經有人不相信有懷孕9個月的孕婦上過前線了。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29張

而影視作爲最親近大衆的藝術形式,是集體記憶的一個重要載體。

《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沒有花裏胡哨的劇本、刻意的煽情,更沒有複雜的人物關係和情感糾葛。

但卻深深打動了每一位觀衆。

關鍵就在於一個「真」字。

沒有過多的主觀色彩,現實已經足夠震撼。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30張

全力將病人從生死線上拉回來的醫生;

配合醫護工作,表達理解支持的患者;

不懼生死,陪伴照料孩子的母親;

靠寫信互相給對方打氣的夫妻……

不同身份、年齡、性別的人們,都鮮活地參與着這場戰役。

而很多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也一併收入到了鏡頭中。

比如防護服胸口上的汗,桌下幾百桶一模一樣的方便麪,柚子皮上不起眼的小字……

從2.4到9.4,這纔是我們要的「逆行者」 第31張

虛構作品固然無法和紀錄片比較真實性,但也不應該混淆事實。

某劇其實在一開始就搞錯了重點。

疫情當前,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重新包裝的爛俗狗血情節;

而是團結一心、相互支撐的人性光輝。

抗疫英雄有性別之分,但抗疫本身早已超越性別。

如果這時候還不能放下偏見。

那就真是又蠢又壞了。

明星八卦
娛樂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娛樂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