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愛車 > 旅行者 > 紹興:追尋那些逝去的青春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紹興:追尋那些逝去的青春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來源:男爵風    閱讀: 7.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味書屋是晚清紹興府城內著名私塾,位於都昌坊口11號。三味書屋是三開間的小花廳,本是壽家的書房。坐東朝西,北臨小河,與周家老臺門隔河相望。魯迅12歲至17歲在此求學。

走進三味書屋,基本上耳邊迴盪的都是些來往遊客感嘆的事情,內容大都是“原來這就是三味書屋”,很顯然從老到小,很多人都被擋出三味書屋走出來的那位姓周的書生“在精神上摧殘過”。

紹興:追尋那些逝去的青春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我們都知道的三味書屋

很顯然魯迅的文章很多都不容易懂,那些進入中考高考範疇的更甚,正因此纔會有不少人說現在中學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在魯迅故居,我聽到周圍有人抱怨“當年老師讓我分析作者的心理狀態,我怎麼知道他在想什麼。”其實,不只是他,所有的學生,所有的老師,都不知道作者到底在想什麼,我們認爲正確的答案,也只不過一些人自定義的而已。

紹興:追尋那些逝去的青春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第2張

以及百草園

我深深的印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初中課本的一部分,因爲我深深的記得中考前的那個夏天,這篇文章裏有不少所謂的考試要點,而且還有不少篇幅的背誦要求。

紹興:追尋那些逝去的青春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第3張

魯迅的那篇文,讓很多人記憶深刻

以至於十多年過去了,當我已經成了一枚中年人的時候,走在百草園還能順利的記起那段“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而跟我同行的同事,小我近半輪,但是依舊曾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受害者”。

我是個五四學制畢業的人,好像那時候六三是正經模式,五四隻是個實驗品,不知道現在是怎樣的一種模式了。這樣算來,在我讀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時候,也不過就是13歲,距離現在已經17年過去了,接近一輪半。

紹興:追尋那些逝去的青春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第4張

現在的人可沒有這樣的書屋了

那時候雖然也沒什麼平板電腦,沒什麼3DIMAX,但是生活可不只是石井欄和矮泥牆,那一段“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

紹興:追尋那些逝去的青春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第5張

院子裏的花

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到現在我其實也不能理解有什麼好玩的,也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代溝。也許給魯迅一個砸炮槍,就不再會有百草園了。

紹興:追尋那些逝去的青春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第6張

忙於學習的人,哪裏還會注意身邊的一草一木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日子,是和青春有關的日子。現在人人都爲大齡女青年操心,算來算去很多所謂大齡女青年甚至還沒有我大,雖然距離30歲還有一步之遙,但其實還穩穩的站在青春的尾巴上。

我挺想念自己的中學時代,不知爲何,只覺得大學裏的故事很多都已經變得模糊不清,甚至被漸漸淡忘了。似乎只有再回到校園的時候,纔會在某些地方短暫的觸景生情一下,隨後的就是自怨自艾而已。但是中學不同,很多事,很多人,很多景依舊很真切。

紹興:追尋那些逝去的青春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第7張

如果沒有遊人,這裏還是很幽靜的

此前有個曾經在網上風靡一時的話題“老師,我們高考卷子還沒有講評,什麼時候約個時間。還是那間教室,那些人,那樣的日子”,也許魯迅和我們相同,也對那段讀書的日子難以忘卻,那種毫無壓力但是充實卻有目標的日子,是在我們寫完那次永遠不會再被點評試卷之後,再也沒有的感覺。我們會輕易的忘記微積分、線性代數,忘記你曾經抄過考卷的鄰座考生。但是中學時代那往事一幕幕,總會在適當的時候涌上心頭,踏入思緒。

紹興:追尋那些逝去的青春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第8張

當年,魯迅應該在這裏度過了很快樂的時光吧

過年的時候,路過中學校門,看那絲毫未曾改變的教學樓;看那曾經日日趴在那裏看樓下來往學生的教室窗戶;看那視之爲禁地恐是不願踏入卻要經常邁入的教師辦公室;看那早中晚都要拜會的自行車棚。記憶那樣真切那樣清晰,一如已經逝去但從未忘記的青春。有一天,當我已經很老很老的時候,或許在屋子裏曬着太陽與家人閒談,或者躺在養老院裏和同道中人寒暄,如果那時候我還能背出那段“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會是怎樣一種心境?

我們打開記憶的盒子,整齊的輕輕把這些回憶的碎片擺放在裏面,植入心中。時光如梭光陰荏苒,環境在變人亦變,亦如中學畢業之後,再難想像如何再寫出“我們的脈搏在共同跳動”……

優生活
星座駕
名車庫
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