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娱乐爆料 > “都是为你好”,怎么听着就叫人发抖

“都是为你好”,怎么听着就叫人发抖

来源:男爵风    阅读: 1.2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 永 远 别 对 生 活 冷 感 |


前阵子趁着日本电影回顾展,溜进电影院看了今敏的《东京教父》。朋友是第一次看,我好羡慕,结尾的新年日出太梦幻了,在银幕上才最是美妙。

“都是为你好”,怎么听着就叫人发抖 第2张


BGM都停了,只有扬着雪花的风声和静谧呼吸,美得无话可说。

这是今敏导演难得的温情作品了。故事也不烧脑,主线人物的两段父女情有了结局。倒没怎么刻画母女关系,性别倒错者Hana和妈妈桑勉强算是,Hana和弃婴清子也有点那个意思。

“都是为你好”,怎么听着就叫人发抖 第3张


但讲真,今敏再细腻厉害,对人性有再多见地,真还不一定就能抽丝剥茧地讲好母女情。
母女关系,在我看来,太过微妙难解了,不是其中人难明其中味。近几年,拍母女关系的电影,主创团队多还是女性。

“都是为你好”,怎么听着就叫人发抖 第4张

▲ 杨荔钠编导的《春潮》

“都是为你好”,怎么听着就叫人发抖 第5张

▲ 格蕾塔·葛韦格导演的《伯德小姐》
在女性主导的《听见她说》里,也有讲母女关系的《许愿》(导演是男的)。我看到弹幕里好些女孩儿,被里头窒息的母女关系戳中了。
杨紫演的小雨,母亲怀她的时候父亲出轨,此后母亲抱着她闹,几乎无人安生。她开始后悔自己的出生,母亲的做法,似乎在告诉她,你是一切不幸的根源。

“都是为你好”,怎么听着就叫人发抖 第6张

母亲的看守也一天比一天强,自以为的好朋友都是母亲贿赂的间谍,于是她比所有人都要努力学习,只为了能离母亲远一点。可那么拼命地想要构建自己的人生,还是被摧枯拉朽的一通通查岗电话给打败。以为可以相爱的人还是被母亲嘲讽走。

她说,我知道你的世界只有我。

这句话太耳熟了,被施于全部寄托的爱,被冠以“全世界只有我关心你”的爱,最叫人喘不过气来。《许愿》里母亲对女儿的控制欲太尖锐窒息,明明血浓于水、相依生活的至亲,最应该相互关怀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让对方好过一点。

“都是为你好”,怎么听着就叫人发抖 第7张


有太多母亲,自己受了伤,于是摒弃一切为了子女而活,出发点是“一切为了你好”,可好不好我不知道,反正承担意义的那方不堪重负。

“都是为你好”,怎么听着就叫人发抖 第8张

▲ 电视剧《小欢喜》剧照

中国式家长,本来就多少有点孩子是自己延伸“附属”的感情,而比起其他亲情关系,母女之间的需索扶持来得更紧密、强烈,能够作为独立的成年人被母亲看待的,已经算走运。

我之前看国产片《柔情史》,就倒吸一口冷气,它把母女关系糟糕的那面扒了个精光。

“都是为你好”,怎么听着就叫人发抖 第9张

▲ 电影海报是席勒的《死去的母亲》

极度没有安全感的两个女人,除去偶尔的和睦,更多是一语不合就吵起架来,越熟悉的人,说的话也越伤,在饭桌、碗筷、逼仄的房间里,母女俩像刺猬一样互相攻击又互相取暖。母亲年纪大了,有一些荒谬的生活规则,行为方式也来的偏执,女儿亦愣是不愿让步。

“都是为你好”,怎么听着就叫人发抖 第10张


要知道,不幸最大的困境是,就像快乐一样,不幸也会被传递。这在母女之间尤甚,接下来可想而知,女儿会成为她最不想成为的那个人,另一个母亲。这大概也是恐怖的地方。


本以为和影视作品里,过激的母女关系算是小概率,不具备普遍性,但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诚不欺我。


母女相爱相杀,这样的桥段现实里也不少见。就说我们熟悉的,张爱玲和她的名媛母亲黄逸梵,后者在意识到女儿无法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淑女时,失望了、放弃了,连血缘温情都不再施舍。最终张爱玲两块金条递还给她,“人货两清”。


我听着够狠的,张女士心气一直高傲,方式自然是烈得来。可不是人人能在受伤后如此决绝。


身边做独立插画的朋友,近来被母亲逼着相亲,明明家里好几套闲置学区房,但不结婚就只允许她待在自己卧室里,颇没人身自由,冷眼嘲讽也不断,可母亲独自抚养她长大,她只好受着。


还有已经在外生活多年的朋友,好容易步入正轨,母亲一哭二闹,只得收拾行李回到家中,过往的生活不复存在,成日被鸡毛蒜皮围绕。


这些当母亲的,可能都没意识到,自己是在拿血缘情感的羁绊作为底牌,绑架自己的女儿赔付上她们的人生。在“中国式亲情”里,又总有太多的不得已和妥协,温情却又叫人苦涩。


大多数母女之间,倒不至于有这样不可调和的矛盾。一般也就是拌嘴闹别扭,明明是关心你吃了没,非得带一句不会做饭小心嫁不出去。反正说话的艺术几乎是不存在的,不知道是无心还是有意的刺挠。


老听人讲,细节打败爱情,其实细节也可以打败亲情。只是后者不光是感情羁绊罢了。

“都是为你好”,怎么听着就叫人发抖 第11张

▲ 张曼玉出演的《客途秋恨》剧照

有话不能好好说,看似都不是大问题,却会累积伤害。以至于现代社会,“相敬如宾”的母女关系都算得上理想模式,少说话就不会说错话。但我又挺纳闷的,这种事儿大概率不会发生在和父亲的关系上,实则本来的沟通就不多,反而显得平和。

也挺无稽的。比起做一个好父亲,当好母亲真是难。女人受到的社会规训够多了,诉诸在母亲这一身份上,还要严苛,连带着同性倾轧,恨不得人人都能化身情感专家指手画脚,没有内卷是不大可能。严重点儿的,折磨自己还要折磨孩子,这关系怎么也很难顺啊。

这些压力,才是叫“中国式母亲”一听就让人紧张的原因。而大多数母亲,也的确被这种压力裹挟了。

所以那个逃离家庭束缚、自驾出行的苏阿姨,大家都在为她鼓劲儿,我想这里头的自我投射不会少。

我自己看这个新闻,都觉着松了一口气。找到了自己人生方向的母亲,比动不动就哭诉我这一辈子都是为了你的母亲,让人充满力量多了。

替自己解绑的母亲,也是在为别人松绑。生活感受是会被传递的,对女儿们来说,母亲不快乐,自己的心理负担不会轻。

“都是为你好”,怎么听着就叫人发抖 第12张

▲ 英格玛·伯格曼《秋日奏鸣曲》剧照

母女之间,情感依附比想象中要复杂,崇拜、对立甚至是嫉妒都有可能。无论在电影还是生活里,都挺难以用单一的词去定义,再温情的时刻,也总有解不开的结和紧绷着的弦缠绕。

而大多数人被问及和妈妈的关系如何,也只能回上一句,挺好的。真挺好的,没催婚没催款没吵架,称得上和美了。

爱是毋庸置疑。只是在过了小女孩儿的时期,母女之间,关系亲密但话也没那么多了,双方其实都挺无所适从。

她觉着你不像小时候那样乖巧粘人,你觉着她不像以前那样开明前卫。可即便如此,母女之间,那股牢牢拧住的绳,旁人终究无法介入其中,时松时紧,却不会消失。

说到底,我们谁又不是摸索着成为母亲和女儿呢,在蛛丝马迹之中试图了解对方,达成最终的理解罢了。

内容编辑:小李Linus

[About Miss F ]

和你一起收集生活灵感

我是F小姐,专栏作家

在这儿,跟你分享好物、艺术和生活之美

业余观察繁华世象

原文首发于《新周刊》旗下公众号

F小姐MissF

明星八卦
娱乐评论
影视资讯
演出活动
体育吧
娱乐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