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 明星八卦 > 《隱祕的角落》:陽光普照下的暗黑童話

《隱祕的角落》:陽光普照下的暗黑童話

來源:男爵風    閱讀: 3.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者:羅幹

《隱祕的角落》:陽光普照下的暗黑童話

《隱祕的角落》可謂2020年第一部“爆款”國產劇。除了在劇情、演技、剪輯、配樂、細節等方面的過硬製作水準,該劇還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解析與討論,實現了口碑與流量的雙贏。這部引發了全民討論的現象級懸疑網劇,或許預示着未來國產劇創作發展的某種可能。

巧妙敘事:雙子角色暗示異化結局

《隱祕的角落》的敘事很有創造性,佈下了“張東昇殺人被勒索”和“朱朝陽深陷殺人嫌疑”兩條敘事主線,囊括了張東昇夫婦、朱朝陽家庭(周春紅與馬主任、朱永平與王瑤)、嚴良周邊(老陳和嚴父)、普普、葉警官父女等八組人物關係。人物關係雖交織縱橫、盤根複雜,但每個人物都足夠飽滿、立體且有深度。

故事線索多而不亂,除了靠演員精湛演技的強力支撐,還得益於導演講述能力的精彩巧妙。依靠多線劇情交叉及平行推進、打亂劇情時間線等敘事方式,藉助相似剪輯轉場、配樂等視聽因素,來強化關鍵故事節點、營造懸念空間,在吊足觀衆胃口的同時,也充分利用了觀衆接收信息時的心理補償機制。

“朝陽”和“東昇”本就是內涵一致的名字隱喻,他們的人格和命運恰似一對經過克隆的雙子。朱朝陽在家庭和環境的脅迫下,從一個低調孤僻的學霸悄然變成心思縝密、冷漠可怕的“少年版張東昇”,最終滑向宿命的深淵。觀衆見證了這一過程。其實,朝陽與東昇的命運從一開始就埋下了伏筆:朱朝陽在一個父親身份缺失、母親控制慾極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對父愛的渴望和對母親的隱形抗拒,貫穿了他的青春期;張東昇因爲入贅的身份,長期缺失男性尊嚴。妻子的背叛與岳父母的輕蔑,逼他走向絕路。

《隱祕的角落》新穎細緻的敘事技巧,體現在揭示少年朱朝陽成長爲升級版張東昇的異化過程中——張東昇從朱朝陽課堂上的奧數老師,蛻變爲生活中的價值觀引導“教父”;朱朝陽在其行爲引導下,開始設計利用親人、朋友,不可避免地成爲下一個張東昇。

召喚結構:解構與填充的觀衆狂歡

《隱祕的角落》自播出起,就收穫了大量粉絲的關注與追隨。隨着劇情深入,觀衆對其中曖昧細節、隱喻符號的推理熱情也日益高漲。這些推理大多顛覆了已播出的劇情邏輯和人物命運,甚至總製片人戴瑩都認爲有些是過度解讀。

其實,觀衆對藝術作品的解讀並非毫無依據,藝術作品的解讀權也不應只屬於創作主體。優秀的藝術作品,往往具有多樣的主題價值。這些說不清道不明的不確定性,賦予了藝術作品更多元的意義空間,也會增加觀衆尋找作品多元意義的主動性。這也就是藝術接受美學理論中的“召喚結構”。作品價值的不確定性,能夠召喚起觀衆更強烈的參與感,對作品進行填充解構或二次創作。

熱心觀衆對《隱祕的角落》劇情的解構或填充,基本是建立在已有的劇情元素之上。例如,片頭動畫、頭髮絲、笛卡爾故事的兩個版本、複製卡、錄音筆拉鍊聲、普普的想象畫面、兩個筆記本、重複出現的日記等。具有引申含義的大量細節,都是觀衆對劇情解構填充的根據,有助於引導觀衆更深入地理解劇情和主題。

比如第6集,朱父回放偷錄的兒子談話,一定聽到了四次拉鍊聲音,才意識到女兒的死跟兒子有關。這樣一個容易被普通觀衆忽視的細節,經過細心觀衆的解析與填充,加深了朱父這個配角人物的層次感,也有助於理解人物在後面劇情的行爲,人物性格被完全顛覆了。觀衆解構的結論或許並非事實真相,但至少值得重視——對劇情推理、解構、填充的過程,也是觀衆對家庭教育、未成年人成長、人性善惡等話題的深度思考。

《隱祕的角落》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並不取決於劇中人物背景與現實中熱門話題的高度關聯,而是源自高質量的製作水準和高類型化的懸疑模式。這部劇既有故事戲劇的張力,也有人性救贖和慾望掙扎的矛盾衝突。精緻的呈現效果輔以觀衆的解構狂歡,共同成就了《隱祕的角落》內外虛實交加、意味無窮的藝術價值。(羅幹)

明星八卦
娛樂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娛樂爆料